- 相关推荐
多媒体辅助教学例谈
湘潭凤凰实验中学
杨柳青
2005年8月
多媒体辅助教学例谈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第五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的评比标准对作品的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使用性都有明确的要求。而事实上很多一线老师参赛使用的多媒体软件是请专业人员制作的,这就难免于更注重艺术性和技术性,从而忽略了学科知识体系的科学性、逻辑性。我校就有一位这样的美术老师,帮一位语文老师制作了一个课件去参加省里的比赛,得了二等奖。据说评委认为课件的制作精美绝伦,无懈可击,只是老师的教学过多地服务于多媒体课件,这岂不是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因此,一线教师要想通过现代教学媒体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必得在科学性、逻辑性、使用性方面多下功夫。
近年来,我在“中学语文资源网”上注册了,交付五十元钱,一年能下载1500个课件或资料,内容全面、纷繁,真正用于课堂,常常让学生眼花缭乱、“神龙见首不见尾”,时间长了,兴味索然,效果每况愈下。于是我尝试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的制作一些简单的课件,或丰富形象,或突破难点,或引发兴趣,往往能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下面列举多媒体教学中的几个实例,与同仁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功能。
一、 展示图片,欣赏美点
大凡优美的写景散文,字美句美文美景更美。比如《紫藤萝瀑布》(七年级上)、《观舞记》(七年级下)、《三峡》、《湖心亭看雪》(八年级上)、《与朱元思书》、《岳阳楼记》(八年级下)。教师若能从网上精选相关图片或链接网站,给学生直观的美的感受,不仅让学生深入领会了作家语言文字的魅力,更平添了一份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叹之情!我在《观舞记》这个课件中着力展现了印度的服饰文化、舞蹈艺术以及中印人民的友好交往,再加上课文结构分析、写作特点探究、美句品读,所用幻灯片没有超过十张;简洁的版面融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下课前水到渠成地让学生表演了一段自编自导的中式印度舞蹈《天竺少女》。在阵阵掌声中,我捧回了学校首届多媒体教学比武一等奖。这是我亲手做的第一个课件。
后来市里组织“学科教学与多媒体整合”的教学竞赛。接到通知后,我调了课,从第一节课一直听到第七节,大开眼界啊!领悟于心,早就跃跃欲试。我选择的课文是郦道元的游记散文《三峡》。既然是整合课,必定准备丰富的可供查找的文献资料,资料不能过多,否则学生难以把握学习要点和难点。为方便点击,我将整堂课设计成四个环节:初读、细读、品读、悟读,然后在主目录上方依次排列并制作成可隐藏有链接的按纽。主目录以阳光下的巫峡为背景,课题和作者设计成显现形式,文字缩放。初读部分链接作者和作品介绍、难点字音和长句节奏;细读部分链接重点字词的解释、特殊句式的翻译;品读部分链接全文结构图和写作特色赏析;悟读分三个层次:1.配图朗诵 2.阅读理解(巩固练习) 3.三峡风光(网上旅游)。课件先用Powerpoint做,然后导入到Flash修改,每个幻灯片都有返回主目录的按纽,学生可以在上机时段根据个人需求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为了实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初读和细读环节在第一课时的常规教学中已经完成,在整合课上只作为复习巩固的导学部分,时间应该控制在五分钟左右。课堂上的互动交流重在品读环节:理顺全文结构;品味山的壮美、不同季节里水的或奔放或清悠或凄婉之美;朗读感悟语言的节奏美。品读环节总用时不能超过十五分钟。最少留二十分钟给学生上机,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进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交流。最后五分钟总结学习情况,重在引导学生进一步利用网络为学习服务。为此我用一首小诗作结:网络世界真神奇,万千世界收眼底。广闻博见莫错过,互动交流收益多。
我的一位老同学用我的《三峡》课件参加他市的语文整合课竞赛,果然得了一等奖,她无限感慨地说:“这个课件比网页的好用,就在于简单,容易控制!”
二、 声色并茂,感悟气势
有些课文(如:光未然的《黄河颂》)气势恢弘,适宜朗读,再配以相应的声响或音乐、图片,不仅能带给学生全方位的视听感受,更能振奋人心,激起学生沉郁于心的爱国热情。这时候,有些音乐欣赏磁带效果更佳,《黄河大合唱》、《九.一八》、《松花江上》都是极富感染力的作品。
教学周密的《观潮》,不做课件,不让学生亲闻潮来之声观潮来之势,那就等于没有学此文!钱塘江潮来之状声色并俱,撼天动地;水军演习之盛况动如“崩山”,静似“无迹”;吴儿弄潮之技令人叹为观止!观潮者人潮涌动。此声此势岂得泛泛文字来解说?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平时注意搜集素材:图片、音像资料、视频资料、文献资料……我在“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上注册了一个个人网页,自己制作的或者网上下载的素材都可以上传到个人网页中,需要多媒体素材时又可以调用他人的,真正实现了与全国各地语文教师的资源共享,用起来也算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三、 引用文献,解决疑惑
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八年级上)运用欲褒先贬的手法,前半部分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后来又写到“我产生新的敬意了”“她确有伟大的神力”。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这种感情的突变呢?向学生介绍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狗猫鼠》一文,可以网上阅读:“隐鼠┅┅使我非常惊喜┅┅有一天,我忽然感到寂寞了,真所谓‘若有所失’。我的隐鼠,是常在眼前游行的,或桌上,或地上。而这一日却大半天没有见,大家吃午饭了,也不见它走出来,平时,是一定出现的。我再等着,再等它一半天,然而仍然没有见。┅┅长妈妈,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也许是以为我等得太苦了罢,轻轻地来告诉我一句话。这即刻使我愤怒而且悲哀,决心和猫们为敌。她说: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但许多天之后,也许是已经经过了大半年,我竟偶然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倒是它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原来隐鼠事件是我憎恶阿长的源泉。
那么绘图的《山海经》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竟然有如此神奇的魅力改变少年鲁迅的情感倾向!向学生推荐这本古典书籍是不明智的,少年鲁迅感兴趣的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下载有关《山海经》的图片,引领学生一道欣赏图画的奇异精妙,也感同身受着少年鲁迅的欣喜!一个把“山海经”念作“三哼经”的保姆,能带给我这份惊喜,确实令人感动,油然而生敬意!
引用原始的文献资料,往往能够达到任何解说都无法替代的效果!
四、 精设图表,理顺思路
陈寿的《隆中对》叙述了无人无地的刘皇叔三顾茅庐求贤问计的历史。诸葛亮的隆中对策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分析各方面的力量,估计未来形式的发展,以此确定了蜀汉建国的策略,其非凡的政治才能初见端倪。史实证明,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兴汉安邦”之计有很强的预见性和可行性。其思路严谨,条分缕析,入情入理。怎样让学生明确这些?可在Powerpoint中用图表展示如下:
实际操作时,我采用的是倒推的方式: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 实施这一蓝图的战略方针 实现这一战略方针的依据。最后用孟子的“天时地利人和”说总结文段:果其然,三足鼎立局面必成,匡复汉室才有了希望!当此时,学生对诸葛亮的文才韬略、运筹帷幄又多了一重景仰,顺势引导学生再读《三国演义》自在必然!综上所述,只是教学实践中一些粗浅的尝试,但求抛砖引玉,使学生学得快乐、轻松、扎实。实现这一战略方针的依据参考文献:多媒体教学的基础知识(广东省佛山教育学院)、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鲁迅《朝花夕拾》。
200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