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鉴赏*导向

时间:2024-08-05 16:04:19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衔接*鉴赏*导向

黄忠銮

观赏2005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发现古诗词鉴赏成为一大亮点。其背景原因有二:(1)、和高考相衔接 古诗词鉴赏绝不是什么新事物,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上频频出现,屡见不鲜;命题者把它搬到中考语文试卷上显然是出于与高考衔接的考虑(2)、体现“新课标”精神 命题者想反映《语文课程标准》里提出的“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应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指导思想。

纵观2005年的各地中考试卷,古诗词鉴赏的考查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诗句节奏的划分、诗歌内容的分析、诗词语言的理解、艺术特色的赏析、诗词意境的理解与感悟、诗词的异同的比较。如:2005年温州市中考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欣赏比较下面两首古诗,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

【甲】 【乙】

绝句 宋 * 志南 渭城曲 唐 * 王维

古木阴中系短蓬, 杖藜扶我过桥东。 渭城朝雨挹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光无故人。

A. 甲乙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都写了春天的景象。

B. 甲诗“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沾”字点出了春雨的细小迷蒙。

C. 乙诗中的“客舍”是旅店的意思,古人又有折柳赠别的习惯,所以诗中“客舍”、“柳色”点出送别的题旨。

D. 甲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游春时的喜悦之情。

这道题属于诗词异同的比较,命题的文本来源于考生必背的和熟悉的古诗词。分析选肢发现其中包含着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分析、诗词语言的理解、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感悟、诗歌主旨的理解和诗人情感的体验。

根据中考的导向功能,温州市初一、初二期末试卷有意与其衔接和靠拢,也出现了诗词鉴赏的题目。见: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初一)

【甲】 【乙】

小池 (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小菏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写出甲诗中表现自然景物之间亲密融洽关系的词语。{2分,答出两个即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 甲、乙都写了菏,但特点各有不同,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2分)

【甲】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道题也属于诗词异同的比较,命题的文本来源于学生必背的古诗词。考查学生对诗词语言的理解,诗歌内容的分析。与中考诗词鉴赏题所不同的是同一诗人的两首诗,相对较浅,适合初一学生的水平。

阅读下面这首古词,回答问题。(4分)(初二)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1) 这首词上片写景,虽未出现“愁”字,但不言愁而愁自现。你能从哪些字词中读出作者的愁情?(找出两个即可)(2分)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2) 词的下片说“愁”是“剪不断,理还乱”的,你觉得作者这种写法的好处在哪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道题属于词的分析,主要考查对词语言的理解,词的意境的理解与感悟。从语言方面入手来鉴赏词,也切合初二学生的实际。

看来诗词鉴赏今后将成为中考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为考查考生文学素养的手段。初中语文老师应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关于诗词鉴赏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诗词鉴赏的水平,提高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

(浙江洞头海霞中学 325700)

【衔接*鉴赏*导向】相关文章:

美术鉴赏教案11-13

影视鉴赏教案08-11

《美术鉴赏》说课稿09-17

说课稿:美术鉴赏10-09

《蜀相》鉴赏08-17

小升初衔接心得12-13

诗歌鉴赏 北岛《迷途》10-08

唐宋诗词鉴赏09-16

诗歌鉴赏教学反思07-22

高考小说鉴赏歌诀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