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语文课要运用好作家介绍这一教学环节
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 张辅良 麻秋萍
讲授一篇课文一定要介绍作家,以及写此文的时代背景,这不仅是知识产权层面上的事,而是对学习文章大有帮助。本体论的文章分析家们注重撇开作者和时代背景,从文章的本体入手来分析文章,者固然有其意义,但这如同一池水,不管它的来源和去路,总有管中窥豹之感。在这里就存在着疑问:上课该不该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在何时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怎样去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由谁来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下面就这四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以就教于大家。
一、上课该不该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
文章的作者和背景的介绍一般有两个作用,一是作为文学常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容量;二是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独特内心体验的外现,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作者的经历和创作过程无疑对理解作品的内涵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说不论对知识掌握还是对学习提供方便上讲,老师都应该要求学生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如学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理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就必须同作者的人生经历联系起来,当学生知道了辛弃疾处于南宋偏安之时,金军南下, 占领中原广大地区,词人的家乡济南历城(今属山东)失陷,为了抗击金军的占领,词人率领义军抵抗。南下后,虽历任承务郎、湖南湖北安抚使,曾多次上书,陈述抗金恢复大略,均未被采纳,后积极为北伐准备,赤胆忠心,但被罢相,忧愤而死。了解了这些就不难理解,他以廉颇自况,同时羡慕廉颇尚有人询问,而自己却被弃置一边不闻不问的悲愤心情。当然由于文体的不同,作者介绍和时代背景在教与学中的作用有所不同,诗词因它的高度隐喻性和概况性,不能仅从字面意思去理解,借助作者简介时代背景,可以更深的鉴赏作品。
二、在何时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最佳
许多语文教师习惯在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后介绍作者及背景,然后引导学生研读课文,
这也是一种常见的语文教法,或许对一些诸如记叙文,说明文也未尝不可,因为这些文体和作者的人生经历关系不大,只作为常识性知识,在前在后对课文的理解影响不大。然而对诸如诗词散文小说等文体就不一样了,它关系着对文章的进一步的理解,选择什么时间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这就是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像诗词散文小说这些文体就不必一定在前面介绍,我们完全可以先从本体分析出发,通过感悟课文的整体,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探究这种思想情感产生的原因,自然而然就联系到作者和写作背景了,这时的介绍就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帮助者,和需求知识的提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授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可以引导学生先寻找诗中的意象“空山、新雨、明月、松间、清泉、石、竹、浣女、莲、渔舟”等入手,有了意象便有了意境,诗人营造了一个自然宁静、闲适美好的生活境界,表明了作者对这种安静纯朴生活的热爱和向往,那么可以继续追问学生:作者作为一位封建官员(本文选自《王右丞集》,尚书右丞,职位不小)对这种安静纯朴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呢?这就和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有了联系,学生自然说不上或知道的不完整,介绍作者的时机到了,王维不是一位没远大抱负的人,他希望干出一番大事业,由于政局的变化无常而使仕途异常艰险,他便消沉下来,四十岁的时候他在长安东南蓝田县的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为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念佛,连他的名字都来自佛经《维摩诘经》,折射在艺术上追求空灵宁静的境界,《山居秋暝》正是这一艺术追求的体现。这样的作者介绍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达到了向课外的延伸。
三、就作家和写作背景给学生介绍些什么
对这一问题有明文规定,《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高考考试说明》要求“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这是从知识性的角度而言的,从理解课文角度而言,这些要求显然是不够的,同时作家的成长史蕴藏着许多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内容。那么应该怎样去介绍?是详还是略?这些依课文的实际和作家的生平而定,从知识性而言,介绍要符合《语文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从理解课文和人文关怀而言就应有所取舍,如介绍《五人墓碑记》的作者张溥就要介绍的有侧重,除介绍“明末文学家,字天如,太仓(今属江苏)人”外,还要介绍他的文集《七录斋集》名字的来历,张溥好学好问,将借来的书抄录七遍,达到背诵,以揣摩深意,所以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七录斋”。这些内容对教育学生认真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有一定的作用。但对有些作者就没必要过于详细地介绍了,虽然他的作品很有价值,但其品行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如《雨霖铃》的作者柳永,完全可以从知识的角度按课本上的注释就可以了,没必要介绍他的生平,如“为人放荡不羁,流连坊曲,为妓女填词作曲,仕途坎坷,终身潦倒,死后家无余财,由妓女合资而葬”。显然介绍这些对学生有消极的影响,同时也无助于对诗词的理解。
四、由谁来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
这一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实际上包含着教学理念的问题,按传统就应该是老师介绍的,也是老师介绍的。随着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教师不一定是这一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同时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就是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所以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的任务完全可以交与学生自己,老师起或提供资料,或补充延伸,或组织引导的作用。同时许多作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多接触过,有着一定知识积累,学生介绍就能避免知识传授重复,浪费时间的现象。如高中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了《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老师就可以交与学生自己介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可介绍得八九不离十。
总之,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该不该介绍,何时介绍,怎样去介绍,由谁来介绍,这与课文实际和学生的认知状况紧密结合的,作为一项教学艺术,运用恰当将会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课要运用好作家介绍这一教学环节】相关文章:
实践教学环节工作总结范文10-03
运维自我介绍6篇09-11
风流作家莫泊桑07-09
《小作家》教案12-22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05-17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05-21
语文课教学反思09-08
语文课后的教学反思05-23
语文课教学反思10-27
语文课的教学总结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