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怎样让陈料出新味――谈作文老题材的运用(网友来稿)
贺港
“……小明看见前面有一个鼓鼓的钱包……”
“……正在我焦急万分的时候,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了我的眼帘……”
“……老师走到我身边,俯下身子,问我:‘你能做么?’……‘那我给你讲吧!’……”
“……醒来的时候,我发现妈妈坐在我身边……”
“……老大爷吃力地拉着车子上坡,这时小刚看见了……”
……
对这些事儿,这些话语,同学们是不是有点儿熟悉啊?
呵呵,对,这些都是让人生厌的“经典”陈芝麻烂谷子了。
“有没搞错?还写这些东西,就不要写了吧,老师看了会说没有新意的。”
确实,太老了,太旧了,太熟了!还提它干嘛?我们写点儿新的吧!
可是,我们每天哪来那么多的“新东西”、“新事情”好写啊?“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历史总是在重演”,其实好多事儿也是以前已就发生过的,现在也正在每天的重复着,到哪儿去找那么多的“新东西”、“新事情”啊?
既然“新”的东西不好找,那我们是不是能把“旧的”改改,让它也变得“新”起来呢?
你也许会说,可能吗?豆腐始终是豆腐,难不成你还能把它变成熊掌了?确实,我们不能把豆腐变成熊掌,但是,我们的大厨们就可以给这豆腐加上适当的佐料,用恰当的烹调方法,做出道全国闻名的菜肴――“麻婆豆腐”来――豆腐依然是豆腐,但豆腐也不再只是豆腐,它是“麻婆豆腐”!
用同样的方法,我们也可以把我们手中极为普通的“豆腐”做出味道不一般的“麻婆豆腐”来。
问题是要给我们的“豆腐”配上的佐料,该配些什么?
说起来也简单,只要给我们熟悉的“老事儿”“旧事儿”添点适当的材料,也就够了,我们也就能“推陈出新”了,也就能让读者从这些“老事儿”“旧事儿”中看出新意,品尝到老料的鲜味了。
那添什么样的材料呢?
我们知道,记叙文多是要写事的,它的六要素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我们要用的这些“老事儿”事件本身是不能变的,那我们就只有在前边的时间地点人物上做文章了。
添材料总的原则是:添的材料要给我们的“老事儿”营造一个特定的氛围(也就是为“老事儿”作好铺垫)。在这个总的原则下,我们可以添的是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给我们人物一个特定的身份,如果把这些要素稍微改变一下,我们完全可以做到“推陈出新”,把“老事儿”翻新。
先来看看这个例子:
《背影》一文大家应该是非常熟悉的了,可能老师讲课的时候也说了“望父买橘”是最能凸显“背影”、最能体现“父子情深”的情节,这一点,我不否认,全文这个地方是高潮。但是,如果,我是说如果,我们来调整调整文章的“组件”,把这情节前面交代的一些东西换成: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春天,家世的显赫的朱父,刚办完了寿宴,为了到南京去谈生意,亲自坐着小轿车到火车站,顺便也送朱自清去北京上学,为了给儿子解渴,也是“亲自”去为儿子买橘子,朱自清看到了这个“背影”,这个身穿绫罗绸缎头戴皮帽的“背影”,……反正,朱自清也“望父买橘”了,你还觉得这个背影有那么感人么?这个背影还有必要一提么?也许你说,要这样的话,那谁的父亲的背影不是背影啊,为什么非得是朱自清父亲的背影?
可是朱自清就是朱自清,在他的笔下,“父亲的背影”就能高大起来。
因为,他给了这个“背影”一个特定的时间――“冬天”、“祖母死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特定的环境――“满院狼藉”“变卖典质”、“借钱办了丧事”、“家中光景很是惨淡”;特定的人物――“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而现在却是“差使也交卸了”的父亲(用现在的话来说叫下岗工人);所以,当“望父买橘”情节出现的时候,父亲这个形象马上就立起来了!
再如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一文,如果不是特定的时间――1912年(这就意味着落后的科技,落后的装备,落后的补给),特定的环境――南极,并且是“天气变得越来越恶劣”(在文章中是反复出现类似描写的,目的就是为了突出这个特定的环境),特定的人物――一群以“第二名”身份到达南极点的失败者,那么,就算他们死了,人们也只能是多一点儿惋惜或者悲痛,但绝不会有如此的心灵的震撼――因为那种悲壮的美!!
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体会到为事件作好铺垫的重要性,也可以学到营造“特定的氛围”的方法。
我们再来写“小明拾钱包”:
如果给一个特定的时间――已经上课了;特定的环境――小明的家庭贫穷父母都下岗了,(正是因为如此,小明因交不上老师要他交的费才迟迟不敢去上学),在没人看见的路边;特定的人物――当然是小明――平时“特爱钱”,连“一分钱”都看得起的家伙;如果我们把这些文章做足了,也就是把铺垫都做好了,再用这个经典的“老事儿”,你觉得会是什么效果?
再来写“老师为我讲题”:
交代一个特定的时间――老师本该休息的时间;特定的环境――老师本不会来的地方(当然要是我能学习的地方);特定的人物――老师,大家公认的一个“近乎冷血的动物”;“我”,一个平时其他老师都不会正眼瞧的学生,甚至很多学生都讨厌的学生;好了,再让这个现实生活中本来就常发生的“老事儿”登上舞台,这样一来,不是又让人多了一次感动么?
其它的我也不再说了,总之,大家要记住一点:“推陈出新”最是要紧的工作就是做好铺垫。尽你最大的努力,把“老事儿”的“氛围”营造好。
“老事儿”翻新,你也能!
重庆市江津西湖中学 402224
作者邮箱: heganglihuilian@163.com
【怎样让陈料出新味――谈作文老题材的运用(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长句的运用(网友来稿)07-17
谈比兴(网友来稿)09-11
初中作文命题谈(网友来稿)06-23
歌如珠摭谈(网友来稿)07-11
语文课涂鸦的作用及运用(网友来稿)07-17
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网友来稿)09-18
孩子的创造性是怎样丧失的(网友来稿)07-09
鞠躬(网友来稿)09-18
红薯(网友来稿)10-18
谈阅读教学中的切入问题(网友来稿)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