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桓公,你冤啊(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4 11:34:2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蔡桓公,你冤啊(网友来稿)

贺港

长久以来,关于初中课文《扁鹊见蔡桓公》,很多参考书都注解说,“讳疾忌医”这一成语出自“扁鹊见蔡桓公”,并分析说蔡桓公是因“讳疾忌医”终致死亡。但是,

“讳疾忌医”的出处真是“扁鹊见蔡桓公”吗?

蔡桓公真的“讳疾忌医”吗?

让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出处:

“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故曰:‘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故曰:‘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故曰:白圭之行堤也塞欺穴,丈人之慎火也涂其隙,是以白圭无水难,丈人无火患。此皆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者也。……(这一部分为课文内容)……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从事焉。(本文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由原文可以看出,韩非子引这个故事在于说明老子“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这个观点应该是显而易见的,目的也无非是为了规劝统治者,要从扁鹊治病中得到启示:治国理政应能见微知著,力求解决问题于萌芽状态,仅此而已。这就很明显,这则故事是站在医生治病这一角度来说的:治病要在容易治疗的时候治,故事并没有要褒贬蔡桓公的意思。难道我们就可以根据故事中扁鹊一再说蔡桓公有病,而蔡桓公不肯接受医治且讥言“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这一点就武断地说蔡桓公讳疾忌医了吗?

查成语“讳疾忌医”的出处,据《辞海》、《辞源》和几种成语辞典所引,都是《周子通书过》中的一段话:“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后人在使用中将“护”字换成了“讳”字,这是常见的事。(参考注释连成语出处都出错,这实在有点儿匪夷所思。)

成语的意思很易理解,不过有一点可能会被忽略,那就是:不管是“护短”也好,“掩饰”也罢,都是自己知道自己的“短”,知道自己的“缺点”“错误”,才谈得上“护”或者“讳”,自己都不知道,还“护”什么,“讳”什么呢?换句话说,“讳疾忌医”都是指主观意图而言的。清代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十回,“素娥道:‘婢子实不知道自己病原,怎肯讳疾忌医?’”这也充分说明了讳疾忌医是从个人主观意图出发的――“不知道”就算不得“讳疾忌医”。

问题就出在这里,蔡桓公真的是主观上没有医治的意图吗?

让我们再回到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中,如果说桓侯有“讳疾忌医”的主观意愿,那么作者是在哪些地方表明或暗示这一点的呢?没有。除了“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这个地方可以看出蔡桓公知道自己有病,其它没有一个地方可以看出蔡桓公觉察到自己有病,况且,蔡桓公一“体痛”即刻就“使人索扁鹊”,根本谈不上“忌医”!其一“索”字,更可知其求治之心之切。其实扁鹊第四次进见,“望桓侯而还走”,这个反常的举动引起了蔡桓公的注意,“故使人问之”,透露出他疑虑自已可能果真有病,这一点也说明他是不“忌医”的。(作者正是通过桓侯不发觉和不相信自己有病的情节描写,有力地反衬出扁鹊医术的精湛。)

再以常理度之,常人如果真不知道自己有病,身体无明显“贵恙”,大抵也不会轻易相信医生的劝告,并多会怀疑医生的用意,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死于癌症(一旦察觉,多是晚期)。当然,扁鹊是神医,蔡桓公应相信他,可他的地位使他养成的脾性加上他自己确实没有察觉自己有病,发病前拒医应该是在情理之中,如此,也只能说他是一个盲目自信、不进忠言的狂徒而已,实在算不上由“讳疾”而“忌医”之人。再者,以其地位之尊,应该不会视自己的性命如儿戏,若真察觉到自己有病,即便再有难言之疾,也大可“秘使人治之”,大不了,自己刀下又多一冤魂耳,何必“忌医”?何曾见过明知自己有病而拒医丧命之君王?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讳疾忌医”不是出自“扁鹊见蔡桓公”,蔡桓公也不是“讳疾忌医”之人。

蔡桓公,你冤啊!

重庆市江津西湖中学 贺港 402224 作者邮箱: heganglihuili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