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放矢--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初探(网友来稿)

时间:2024-07-26 19:25:0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的放矢--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初探(网友来稿)

龙岩长汀县濯田中学  马明华

有的放矢--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初探(网友来稿)

关键词:德育  情感  所好  网络

  一、一份“投其所好”的调查表

濯田中学高一(3)班问卷调查表 请你如实填写以下询问,谢谢合作: 1、你最喜欢的人是谁?        最崇拜的人呢?    (圈内为事后统计图示,数字为答卷人数) 2、你最喜欢哪位老师?        最喜欢上哪门功课? 3、你最希望或喜欢用什么方式与别人沟通? 4、与人相处,你最期待什么? 5、你最常见的不良情绪是什么?最想向谁倾诉? 6、你认为你有明确的目标或理想吗? 7、你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注:高一(3)班总人数47人,收回有效卷45份)

说明:

(一)制订本调查表的目的及依据

  1、新课改阶段,为了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学生情感发展的趋势和特征。进而对有关信息进行筛选、甄别、整合,为教研教改尤其为新时期德育工作提供一个初步的直观参考,从而创新德育工作方式,确保德育实施有的放矢。

  2、情商(EQ)取代智商(IQ)日益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对象,大量研究表明,情商对人潜在的德智水平,乃至未来成功起着关键性作用。

  (二)本调查表设计上的科学依据

1、唯物辩证法认为,(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和方向,因此本表题项与统计体现“主要方面”为主。

2、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爱与发展”是个体需要层次中的高级形式,因此,本表题项紧扣情感色彩浓厚的“最喜爱”等程度词,从而找到情感(德育)需要的突破口。

3、问卷对象的典型性,体现在该班级性别比例、年龄、生理、知识结构都达到一个理想度。

4、本表采取了不记名方式,限定时间等确保调查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二、德育工作中,投其所好的现实依据及分析

德育是针对人心灵及德行的工作,即科学地改造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而带有了强烈的情感色彩。

德育,归根到底是人情感的一个具体呈现。因此研究德育就不能不研究情感教育。情,在“知、情、意、行”方面起反作用,即当“情”(情感、情绪)处于最佳时则对“知、意、行”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因此,德育工作首先要科学地掌握学生的情感发展趋势及特征,德育实施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本文区别于一般的就德育讲德育,居高临下说教式、直线型论调,而尝试从教育心理学、方法论、人文主义、经验主义(调查研究)等视角,对德育工作作全新的审视与探究。

那么,现阶段学生情感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呢?其特征又是什么呢?

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情感水平主要源于相对恒定的“喜好”需要上。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做学问如此,德育也是如此。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发展和爱”是需要层次中的高级形式,实现这一形式的主要途径则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沟通。对于身心尚未发育健全的学生来说,他们获取知识、生活经验,乃至品德的动机则是从“最爱”开始。因此,了解及掌握他们的“最爱”是任何时期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又要与时俱进兼顾其时代性及个性差异。从调查表中看到学生的“最爱”(最喜欢)既体现了情感常量,也体现了情感变量。如,家庭生活中的父母,学校生活中的班主任及主科老师,社会生活中的直接交往对学生情感教育(当然包含德育内容)的影响仍是主导,其中学生对亲情爱的信仰,对德育实施者(教师)爱的教育艺术的崇拜,对朋友、同学真诚的渴求,仍是情感的主要方面,也是德育实施的基本点。而情感变量则体现在,社会生活中的明星效应已取代伟人效应,网络(虚拟)沟通与传统沟通大有平分秋色之势;“与读书无关”的心理现状更是对传统价值观直接构成威胁;校园生活中学生对“真诚”或“诚信”的渴望正反观出其潜在的价值危机,“孤独”已成蔓延之势……这些都表明了现代中学生情感发展水平的新趋势、新特征。

这一分析的重要意义在于为当下德育实施提供了一个现实依据,从而明确思路,由情感教育入手,寻求德育工作的突破口。

三、德育工作中有的放矢的几点策略

据前分析,笔者认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时代大环境、大气候,把握主旋律,全面推进德育工作。目前我们在社会上下,已掀起构筑和谐社会热潮,核心在构筑和谐人际,引领价值导向,疏泄社会矛盾。教师作为德育的主要实施者,理当顺应时代潮流,适时引导学生认清形势,共同参与到构筑和谐社会上来。如,结合目前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校园巡回展,“红色之旅”,以德治国下的公民道德行为规范宣传等深入持久开展爱党爱国活动并不断丰富其内容及形式。

(二)德育实施者要与时俱进,更新德育观念。

1、观念决定一切。就德育讲德育,容易停留在无力的说教上,甚至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从情感入手,摸清学生情感发展水平,找到学生的“最爱”,投其所好,对症下药。就学生情感常量而言,父母、班主任、主科教师仍是学生情感发展水平获取的主渠道,但其中又充满变数。如,父母(尤其在农村)外出务工现象极普遍,从而造成这部分学生家庭情感体验的缺失;承担着学生德育主要任务的班主任,不少仍在沿用过去的训斥及说教德育方法方式,德育内容陈旧;对学生情感影响较大的主科教师则极少有意识地承担德育任务,只教书不育人现象普遍,以致造成这部分德育渠道的浪费或缺损。其实,任何教师都应是学生德育的承担者、实施者。只有树立这一理念,学校德育才能在横向度上实现最大化,尤其在农村父母严重缺席的情况下。

另外,据调查表显示,大多数学生愿把心事向朋友、同学倾诉。德育工作应注意这一动向,适时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心理分析方法,使学生之间形成自我教育、自我调控、自我提高等有效体系。

2、由于现代传媒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对人精神生活领域的强势扩张,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也日益呈现多元化。然各种思想观念鱼龙混杂,彼消此长,对身心尚在发展阶段的学生不可避免造成观念分化,甚至使之误入歧途。如明星效应大有取代社会主流价值观之势。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缺损,学生首当其冲,盲目追星以至殉情,只知周杰伦不知杨振宇……不必繁举,切肤之痛。对此,德育工作决不能搞一刀切,简单化而全盘否定明星效应。要看到艺人们(明星)的天赋爱好、个人奋斗、艺术造诣、社会公益性……却不乏是学生成长成才的观照之一。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认知,自我欣赏,自我潜能挖掘,自我奋斗和发展,如开展学生各类技能竞赛,评选校园明星,弘扬校园新型价值观。同时,让学生认清明星效应中的不利导向,提高分辨信息的能力,如有些媒体不负责任的炒作,造成信息失真等。不放松对主流价值观的宣传与体验,用对比分析法揭示主流价值观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展示其亘古不变的人性之美,历史文化光辉,从而增强其对学生的向心力。

(三)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新德育工作的渠道和方式

社会正日新月异发展,德育工作的渠道与方式也应随之俱进。加之,信息技术(电脑网络)的普及,校园网络建设的完善,学生的人际交往,情感体验,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都有新的变化,突出表现在对虚拟世界的偏爱和依赖。调查中发现,超过30%的学生选择网络沟通,对此,一方面要看到学生获取体验渠道的拓展(也不乏是德育渠道的拓展),另一方面各种间接性的沟通包含了太多的变数,如,由于缺乏有效指导和监督,失真虚假信息泛滥,被动污染等等,以致类似网吧问题已成社会尤其学校教育(德育)的一大毒瘤。

对此,德育工作不应回避问题的复杂性与艰难性。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人际沟通基于真诚与诚信,任何间接沟通都只是辅助形式,虚拟世界毕竟以现实世界为基础;电脑网络只是信息传播的媒介(工具),间接经验(体验)代替不了直接经验。其次,要看到包括影视、书刊在内的虚拟世界,实质是一个文化现象而非现实本身,因此,不能沉迷其中,要走出“孤独”,回归家庭、学校、社会,建立合乎社会规范的健康人伦。

再次,德育实施者也要掌握网络等现代沟通工具,结合现代教育心理学知识,适时适度与学生在网络上进行“德、知、情、意”等全方位对话。尤其要与那些沉迷于网吧的“网虫”建立“网友”关系,一起玩对抗游戏,网络聊天,把握时机,增强这部分学生的向师性,进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扭转其思想偏差,是为投其所好,有的放矢。笔者发现,学生对教师公布的“QQ”与电子邮箱甚感兴趣,平均每天都能收到他们的问候及以前想提而不敢或不愿提的话题,还有不少教学建议。笔者以网友的角色尽可能给予一一回复、释疑,及时排除他们心中压抑着的疑虑和困惑,疏泄存在着的种种不良情绪。这对融洽师生情也起到意想不到的成效,如上课前,师生开始频繁互相报以会心的微笑,像是达成了某种默契,课堂气氛融洽,上课效率大为提高,德育实施潜移默化,水到渠成。

总之,德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这要求德育实施者与时俱进,更新观念,研究新现象、新问题,不断拓展德育渠道与创新工作方式。综合运用多种教育艺术和手段,重视情感教育的研究,确立情感教育是德育立足点这一指针,德育工作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也必将为有效开展新时期学校德育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2005年4月25日 作者邮箱: mmh152@163.com

【有的放矢--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初探(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鞠躬(网友来稿)09-18

红薯(网友来稿)10-18

教研工作中作文模糊评价初探(网友来稿)09-18

高中生课外练笔操作模式初探(网友来稿)08-18

质疑学校学生评议制(网友来稿)10-27

互动式作文训练课型初探(网友来稿)07-08

静听天籁(网友来稿)10-21

十五的月亮(网友来稿)08-29

印象张艺谋(网友来稿)08-28

长句的运用(网友来稿)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