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愁(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乡愁(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张村田
余光中
导学平台
课标要求
1、 了解本诗以时间的变化组诗。
2、 了解本诗情感的层层加深。
3、 了解本诗托物寄情的手法。
4、了解本诗反语正出的效果。
5、 了解本诗寓变化于统一的结构美。
学法点悟
1、在诵读中体会意境和感情。
2、与同题材的古诗和现代诗比较阅读。
3、结合写作背景,深入理解。
整体感知
本诗以一组具体可感的“物”,表现了一种抽象的情。以自己人生的四个阶段为序,回环往复地咏唱,将乡愁由对亲人的思念逐渐上升为家国之思。
疑难解析
质疑:这首诗构思的巧妙主要体现在哪里?
解惑:四节诗为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了表达乡愁的对应物,而且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
质疑:为什么说四个小节表达的感情是层层加深的?
解惑:小时侯,思念母亲,可以写信;长大后,惦念爱人,坐船回家;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到后来,母子死别,时空的隔阻再也无法沟通,诗到了这里,感情加重。现在,海峡将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乡愁得到了升华,感情更加厚重。
质疑:作者把乡愁说成是“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解惑:这样写,把抽象的感情--乡愁,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邮票”、“船票”。托物寄情的写法,增加了形象性,便于使读者展开种种联想,也便于作者创造丰富的意境,表达感情,感染读者。增加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语言揣摩
1、“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
这四个形容词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正语反出,把乡愁浓缩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上,更加反衬出思乡之情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浓烈。
2、“在这头”“在那(里)头”反复出现的表达效果。
这两个短语的反复出现,强调了空间的阻隔。在人生四个阶段中,诗人饱尝了乡愁的各种滋味:小时侯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反复咏叹,渲染了浓浓的离愁别恨。
3、读第一小节,你会产生哪些联想?
也许你会想到一位少年到异地求学,夜深人静,辗转反侧,难以如眠,披衣下床,给母亲写信……。由此你应该能够体会到,诗歌的语言是凝练的,好诗能够用极少的语言引发人无尽的遐想。全诗没有一个感叹号,不动声色的寥寥数语,却使我们仿佛听到了诗人发出的沉重的慨叹,好诗又是含蓄的,不着一个“愁”字,却让你忍不住唏嘘不已。
4、诗中“母亲”“新娘”如果换成“父亲”“孩子”,行不行?
不行,那样表达出来的感情就大大地“变味”了,乡愁是建立在对故土的热爱和依恋的基础之上的。母亲是人一生中最依恋和眷念的,新娘会使我们想到“美丽”、“热恋”,这两个形象与思乡的感情基调是协调一致的。(当然,诗的内容是与诗人自己的人生经历有关,设此题只是单从语言上揣摩。)
研究课题
1、收集古今中外的乡愁诗,欣赏比较。
相关链接: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枯藤”,秋末之景。“昏鸦”,黄昏时归巢之鸦。见此景如何不动游子思乡之情?
小桥流水人家,
他人有家而我独无,又增一分思乡之情。
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荒凉。西风起而一年将尽。马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人何以堪?
以上第一层,用九个细节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夕阳西下。
点出特定时间。“夕阳”照应上文“昏”字。
断肠人在天涯。
卒章显志。上文写景,均系为此句作铺垫,“断肠”为诗眼,写思念之深、之痛。
以上第二层,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断肠”一语,为全篇主旨所在。
2、了解余光中其人其诗。
相关链接:
余光中的祖籍在大陆,他出生在大陆。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去香港,1950年去台湾。一方面,诗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古典文学一往深情,极其钟爱,承继了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写出了新意;另一方面,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不免经常流露出来。在诗人的其他许多作品中,都弥漫着乡愁情绪。如余光中的:
昨夜,/月光在沙上铺一条金路,/渡我的梦回到大陆。(《舟子的悲歌》)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当我死时》)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乡愁四韵》)
我是神经导电的大陆/饮尽黄河水也不能解渴/扪着脉搏,证实有一颗心还没死去/还吸收,还呼吸雷雨的空气/我的血管是黄河的支流/中国是我我是中国……(《敲打乐》)
自 主 探 究
探究前期导引
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词和短语,了解作者的读书体会,积累一些古典文学常识,在此基础上,拟订自己近期和远期的读书计划,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与同学交流读书体会,学习选择性阅读、比较阅读。
基础巩固集练
一、 字音字义
1、为下列字的注音。
邮( ) 窄( ) 矮( ) 而( ) 枚( )
2、掌握下列形近字的字形
邮 窄 矮 枚 墓 浅
釉 怍 倭 孜 暮 栈
3、填写恰当的量词和形容词
一( )( )的邮票 一( )( )的船票
一( )( )的坟墓 一( )( )的海峡
二、下列诗句中重音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B.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C.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D.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三、阅读建议
学习诗歌要多诵读,在反复吟咏中理解揣摩。诵读的考查,一般从朗读的节奏和重音着手。要恰当地处理重音和节奏必须经过“诵读--体会--诵读”这样一个过程,因为停顿和重音的处理,尤其是后者,不仅取决于语感,还建立在把握诗句思想情感的基础之上。句意的重点一定要重读,节奏的划分一般也是依据意义单位进行的。
例如上一题,此题考查的是诗歌朗读中节奏与重音的处理。A、B、D三项节奏和重音处理恰当。而C项中“牛郎织女”要重读,因为这是本句强调的人物,另外“牛郎织女”在节奏上也应有所停顿,应为“牛郎/织女”。本句想象牛郎织女不再隔河相望,而是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所以还应重读“来往”。
培优探究实践
四、问题探究
1、这首诗的结构看起来非常简单,其实颇具匠心,你能说出美在何处吗?
[提示:从句子和诗节的排列看。]
答:
2、如何欣赏本诗的音乐美?
[提示:从语音及其节奏感来体会]
答:
3、模仿这首诗的形式,写一首小诗。
[提示:写自己最熟悉的题材。]
五、欣赏评价
1、比较《春望》与《乡愁》在写法上的不同。
春望
李春生
谷雨之后那朵
挤尽乳汁的云
疲惫地泅过……
小小的窗
镶不住
神往悠悠
蓦地 整个北方
在我眼中苏醒
四十年
好长 好长的梦哪
麦浪 一波波
翻腾于南台湾
满是稻禾的平原
谷雨之后
故国啊
故国的江南何处
江南的柔柔深情
在妻的吴侬软语
在妻充满水声的双瞳
一九八六年农历谷雨后一日
答:
2、你喜欢余光中的诗吗?为什么?
答:
六、扩展阅读
边界望乡
(台湾)洛 夫
说着说着
我们就到了落马洲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生汗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
病了病了
病得像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
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
咯血。而这时
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
飞越深圳
又猛然折了回来
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
那冒烟的啼声一句句
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
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
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头问我
冷,还是
不冷?
惊蛰之后是春分
清明时节该不远了
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
当雨水把莽莽大地
译成青色的语言
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
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
后记:1979年3月中旬应邀访港,十六日上午余光中兄亲自开车陪我参观落马洲之边界,当时轻雾氤氲,望远镜中的故国山河隐约可见,而耳边正响起数十年未闻的鹧鸪啼叫,声声扣人心弦,所谓“近乡情怯”,大概就是我当时的心境吧。
探究建议
1、注意本诗的感情脉络:河山之恋--河山之恨--河山之痛--河山之伤。步步递进,层层深化。加点的这几种情感在诗中是借助于那些词语表达的?
答:
2、注意诗中的“落马”“勒马”的深层含义。
答:
作者邮箱: zhct19480202@yahoo.com.cn
【乡愁(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乡愁(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5-13
蜡烛(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7-03
项链(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0-18
秋水(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8-24
童趣(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9-18
药(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0-06
生命(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0-13
公输(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7-10
祝福(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7-18
理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