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焦母为何视兰芝为‘眼中钉’(网友来稿)

时间:2024-10-26 13:08:3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再议焦母为何视兰芝为‘眼中钉’(网友来稿)

原永泉

9月19日宋英民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上发表了《焦母为何视兰芝为“眼中钉”?》一文,看后颇有感触,现结合自己教学中的体会,提出一点浅见。

诚如宋老师所说,刘兰芝确实是一个传统贤良淑女形象。她勤劳,“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她善良,知道家里气氛不合,阴云笼罩,就主动提出“及时相遣归”,旨给丈夫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她有礼有节,明明错不在己而被婆婆驱遣,却在离去时“上堂拜阿母”,话语温温而雅;她宽容,面对不能容忍自己的婆婆,却仍向小姑交待“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她善解人意,面对丈夫的讥讽,心灰意冷的她却温和地提醒了丈夫“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她坚毅,面对种种逼迫,她从无半句牢骚,只是在心默默做着选择。

  她几乎具备了所有人类应该有具有的美德,是近乎一个完美的形象。这样一个女子何以会遭人驱遣呢?

  难道是因为她尤如无盐女一样,仅有美德而无美貌吗?看文中的描绘,“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由此看来,她的美貌又是无与伦比的。

  难道真的如人们所说,是焦母内心潜在的“恋子情结”使之产生嫉妒之情,要将兰芝从视野中清除吗?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她一定不会容下比刘兰芝还要贤惠、还要貌美的儿媳,但是,在驱遣刘兰芝之前,恐怕她已做好打算,不然的话,她也不会在儿子面前许诺:“东家有贤女,自名为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这样一个“体无比”的女子,是焦母理想中的“接班人”。要是她出于嫉妒的话,她会这样做吗?

  所以,我们还是应从其它角度入手,弄清楚这个疑惑。马克思说:“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看看焦母驱遣兰芝的理由吧。仲卿闻得兰芝心中悲苦后,上堂向阿母求情,焦母不应,回话如下:“此妇无礼节,行动自专由。”当然我们不会听信焦母的,但这也绝不是焦母在情急之下临时找的借口,在她眼中,兰芝就是一个行动自专,无礼无节的人。那么她何以会歪曲事实,产生这样的看法呢?这恐怕得从兰芝的话中寻找答案。兰芝拜别焦母时也说“本自无教训”,她也认为自己“无教训”,举止失仪。但这也绝不是顺应焦母之言,因为她有她的理由,“生小出野里”,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与社会现状直接相关的事实,那就是兰芝的出身。

  说到兰芝的平民身份,恐怕有人还要提出疑问:既然兰芝为平民,仲卿为官吏,门不当户不对,再加上焦母如此势利,这桩婚事一开始就不该成。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还反过来思考一下为好:门不当户不对,对于势利的人来说,肯定不能成就一桩婚事,但婚事既成了,就说明起初是门当户对的。这点我们应该注意文中的那一句话:君既为府吏,“既”古汉语中表示动作的完成,常见义为“已经”或“以后”,这就说明仲卿一开始并不是府吏,确切点说,在他和兰芝成婚前,他不是府吏,这样,他便也是平民。

但如果两个人仅仅都是平民,这故事便没有意味了。我们还应注意到文中有这样一句: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课本注释为错简,说“兰家女”为别家的女子,这里我们稍微思考一下便不难发现:此处是在说兰芝被遣后受人尊宠的情况,所以此句不应提及别的女子;再者,我们也可以品味一下这四话: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这其实在说两人身份相当,是天作之合。不然的话,不会有“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贵门”,无疑为刘兰芝家。因此,势利的焦母才会看刘家,才会同意这门亲事。

当然,这就又产生另外一个问题,刘兄也是势利的,如果不是,他也不会逼着妹妹赶快再嫁。那么,他会看上像焦家这样地位不如自家的家庭吗?这个问题不难回答,仲卿既能做府吏,肯定不是通过科举考上的,那么一定也是像兰芝那样,祖上有人做官,也是一个没落的官宦之家,做为长子的焦仲卿,也一定有机会步入官场,冲着他的未来,刘兄也是默许了这门亲事。

事情就是因为出现了变化而出现了转折,随着焦仲卿的高升,两家地位发生了变化,焦母当然也就日益不满起来,“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无论兰芝再怎么努力,也于事无补。

一个“嫌”字,道出了焦母对兰芝的全部情感,也含蓄的告诉了读者她视兰芝为“眼中钉”的真正原因。 作者邮箱: askraindr@163.com

【再议焦母为何视兰芝为‘眼中钉’(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刘兰芝的爱情抉择(网友来稿)07-27

兰芝为何被遣归09-21

有孙母未去之新解(网友来稿)06-12

鞠躬(网友来稿)09-18

红薯(网友来稿)10-18

静听天籁(网友来稿)10-21

十五的月亮(网友来稿)08-29

印象张艺谋(网友来稿)08-28

长句的运用(网友来稿)07-17

谈比兴(网友来稿)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