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课堂教学中的学生非言语反馈(网友来稿)
湖南省溆浦县桥江镇中学 严桂杰
内容摘要 反馈是调节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机制,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反馈一般有言语反馈和 非言语反馈两种方式,较之言语反馈,非言语反馈具有特殊的作 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 学生的非言语行为,及时掌握教学情况。因此,非言语行为就成了反馈课堂信息的主要手段。 本文首先论述了教学反馈的重要性与非言语反馈的作用,然后结合实例,着重介绍了怎样通过学生的非言语行为获得课堂反馈信息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 非言语反馈 获得课堂反馈信息的方法
教学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交互活动。这种信息交流的情况进行得如何,要靠反馈来表现。反馈是调节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机制,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只有通过反馈回来的信息,教师 才能切实掌握教学的状态和效果,才能对以后的活动进行调节和 控制,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不注意反馈的教学是寡效的。
反馈一般有言语反馈和 非言语反馈两种方式,较之言语反馈,非言语反馈具有特殊的作 用。这是因为,课堂是一种特殊的环境,一方面,学生不能随意以口 头语言向教师反馈信息,这会干扰教师讲课;另一方面,教师也不 能随便停止讲授,向学生询问接受情况。但是教师却可以通过观察 学生的非言语行为,加强师生间的信息传递,情感的及时交流,以便及时掌握教学情况,对课堂活动和主体进行及时的调节,达到师生的全面互动。因此,非言语行为就成了 反馈课堂信息的主要手段。
那么怎样通过学生的非言语行为获得课堂反馈信息呢?
首先,通过目光的交流,获得有益的反馈信息。眼神、目光在各 种非言语行为中最为重要,它不仅有助于情感的传递,知识的传 授,而且有助于信息的反馈。眼神、面部表情是学生内心状态的晴雨表,从一个人眼中瞳孔的大小、亮度的明暗、视角的俯仰、注视的时间与变化的快慢等等,都可以看出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新知识的接受情况, 对教师教法的适应情况,以及内心的疑问、好恶及态度的赞成与否,教师要学会看懂学生的表情,即从学生的眼神及面部表情的变化中,看出教学效果,调节教学速度。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使自己的目光与学生的目光保持“对话”,将全体学生的“目光语”收集起来,形成教学反馈信息从 而对自己教学的正误深浅、快慢难易、详略疏密作出正确的判断。 学生眼神所传递的信息极为丰富,而且不像言语信息那样具有确 定的含义,因此难以把握。教师要想练就一双洞察入微的眼睛,准 确地判断学生眼神所传递的信息,可从三个方面来入手:学生凝视 时间的长短,凝视时机的选择和凝视的强度。例如,如果学生在课堂上面无表情、目光呆滞、眼珠转动频率很低,并长时间盯着一处地方,这说明学生“走神了”。用言语表达出来,就是“我累了”、“你讲得太枯燥了”。学生的这种非言语行为说明教师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因此教师应在提醒学生、提高学生大脑兴奋性的同时,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或教学内容,以切合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如果有的学生在被指出违纪之后,一口咬定自己是清白的,但眼神却左躲右闪,不敢正视教师的眼睛,这说明学生可能有违纪之嫌,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通过观察学生的动作、表情以及与教师的接近度等,获 得反馈信息。学生对教学的反应,不仅通过眼神表示出来,也体现在其他非言语行为上。 心理学家指出,仅人的脸部,就能作出大约2 500000种不同的表情。面部表情是人体语言中最细致、最复杂、最微妙的部分。眼、耳、鼻等脸部器官,各以不同的姿态表示不同的含义,如闭眼表示不感兴趣,咬嘴表示局促不安,张大嘴不动表示惊讶。同时,各个器官又组合在一起,表示着更为复杂、微妙的含义。如学生听课时,如果有挠头皱眉、叹气报怨等现象,可能是因为知识量太大,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果学生记笔记时流露出无可奈何而又焦急烦躁的表情,并不停地将笔拿起又搁下,可能是教师讲课速度太快,学生跟不上;如果学生听课时大多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玩弄手中的文具,这可能是教学内容太枯燥,或太简单了,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另外,如前所述,学生对与教师之间的人际距离的选择,也表达出不同的信息,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与自己保持的接近程度,来判断师生之间心理交融的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协调好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使课堂教学活动建立在融洽的合作关系基础上,达到心理上的相容,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让学生以敬佩、友爱、信任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第三, 从学生的手势中获得有关课堂教学效果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由活动的范围不大,相对来说,手是比 较自由的,因此,在他的体语中,手势最能体现其心理活动和听课 情况。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手势中获得有关课堂教学效果的信息,获 得关于学生实际水平的各种信息,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或节奏, 以最佳方式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例如从下面一些手势我们可以窥见学生的心理,借以调整教学方式或节奏。
双手交叉。表示注意力集中;但当交叉的双手反复摆弄时,则表示心理厌烦和不安。
揣手。把手揣在衣服口袋里,这个动作可能表示轻松,也可能表示挑衅,用话语说就是:“你有什么了不起!”“看你能把我怎样!”“我无所谓。”
双手抱臂。表明双方有距离,含有防卫抵抗或冷眼旁观的意思:“到此为止吧!”有时也含有蔑视嘲弄之意。这一非言语行为一般要与眼神及面部表情相配合,才能把含义完整地表达出来。它所反映的往往是一种敌意的、逆反的或旁观者的心理,对教学活动极为不利,如果学生出现这种行为,教师应加强警惕,尽量消除这种心理和行为。
用手摸头。这一动作常表示不知所措、内疚、思考或说谎,其具体的含义一般要根据动作发生的具体情境来判断。如当学生被教师当场指出错误时,不停的摸头,这可看作他内心紧张与内疚的流露,用话语来说就是:“太丢面子了!”“我已知错,你可不可以单独跟我说?”
以手拍头或拍额头。多数情况下,这一动作表示学生有新的收获,也可能表示后悔、自责;有时也是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分散的表现。对这一动作,教师可用提问或直接提醒学生的方式,使其注意力逐渐回到课堂中来。
用手摸鼻护嘴。这一动作常是一些人说话时的习惯性动作,有时,在课堂教学中,也表示一些其他意思。如果学生较长一段时间保持这一动作,说明他在思考;如果学生不停地重复这一动作,并且眼光闪烁不定,时不时瞟教师一眼,这说明学生内心慌张,甚至是说了谎话,有时并非一定是说谎,但至少说明学生心中有所隐瞒。这时,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平静地注视着他,让他自己说出心中的想法。
用手掌托着脸颊或下巴。这一动作大多表示学生大脑已不再兴奋,已经疲劳。有时,这一动作可能表示学生已对教学或某一事物作出评价,正饶有兴味地等待教师的讲解。这时,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境,判断其具体含义,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或教学内容。
与手有关的非言语动作很多,每一种动作又表示多种含义。教师在教学中对这种非言语行为要给予充分注意,不仅自己要运用好手势,而且还要善于从学生手的动作上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学》 王道俊 王汉澜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语文教育学引论》 阎立钦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邮箱: yanguijie@tom.com
【课堂教学中的学生非言语反馈(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课堂教学与创新教育(网友来稿)08-02
让学生狂起来(网友来稿)06-26
天心人事,皆在闹中(网友来稿)07-18
鞠躬(网友来稿)09-18
红薯(网友来稿)10-18
说明文的优化课堂教学(网友来稿)07-24
谈和谐教学的课堂教学程序(网友来稿)06-07
浅谈书法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网友来稿)07-20
杜牧《赤壁》中的加减法(网友来稿)10-16
语文教学中,谁是首席?(网友来稿)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