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浮华背后的思考
连云港市云台中学 封 勇
新课程着重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许多教师便运用小组讨论的方法让课堂生动活泼,展示了课堂的热烈气氛,但热热闹闹过后,冷静地分析发现,不少学生的思维仅处于表面状态,讨论并没有过多地触及文章的中心,更别谈对文章的感悟了。
课堂教学中不能仅仅因为小组讨论有许多优点而全盘采用,让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阅读、感悟,尤其是诗歌教学中,一节课用大部分时间去讨论诗歌的结构、立意、语句、词语、情感、主旨等,你说这对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能有多大的提高呢?我听过一位老师讲授余光中的《乡愁》一诗,他并没有在讨论上下多大功夫,而是在读诗方面花了一番心思,让学生充分朗读后,简要地介绍了这首诗的色,对于诗中的情感和具体内容并没有展开讲述,而是让学生轻轻合上课本,闭上眼睛跟着老师轻声朗读诗歌,用心去感悟,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我想这种教学效果并不是仅靠讨论而能达到的。
当然,讨论是一种学习过程,通过讨论可以使参与者的思想深化,使思维清晰化、条理化。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学会探究问题。体现了以学为本的新型教育观。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小组讨论的价值,避免使讨论流于形式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围绕中心,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这需要教师备课时认真思考,紧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笔者教学《妈妈,我不让你死》一文时,紧扣:为什么洛迪能够成功地救助妈妈?如果你是洛迪,面临当时的境况,你将如何做?由此展开讨论,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洛迪对母亲的爱及英勇顽强的男子汉精神。
2、给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如果时间不足,讨论便难以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只是流于表面现象,结果问题只好仍然由教师代为解答。因此,我们就应该注意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或课堂上留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
3、讨论时教师可根据情况适当介入,进行必要的指导。当学生的思维如脱缰的野马任意奔驰、不着边际时,当学生各执己见,不能互相配合而导致浪费时间时,当有学生不肯独立思考时,教师要进行调控,使讨论能正常而有序的进行。
笔者在讲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有学生提出:一个国家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的威胁便常常会灭亡,真的这样吗?话音刚落,另一位学生马上举手展开辩论,并联系了当今的美国与伊拉克的战争进行展开,进一步明确了国家需要磨练才能强大的道理,而前一位学生认为:如果国内治理得比较好,没有敌对国家,那还会灭亡吗?此时课堂辩论非常激烈,学生情绪有失控的倾向,此时我便介入讨论,点明孟子生存的战国时代,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来谈,这样便有针对意义,回归到文章主题的把握,通过辩论,使学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也知道了想成才就必须经受艰苦磨练的道理。
4、在讨论交流中,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特别是中等以下的学生,不仅注意内容是否正确,而且要在乎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交流,不能只注重个别优秀学生的精彩发言,而忽视了是不是每个学生学生都参与讨论了,在讨论中是否有交流、有补充、有争论?是否每一个学生经过讨论都提高了认识,拓宽了思路。
5、教师应恰当评价学生的讨论。在学生发言后,教师应作简单点评,及时给予肯定,因为教师轻松的微笑、温和的眼神、欣慰的点头、鼓励性的话语都会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当然,教师的评价应侧重于对学生闪光点的鼓励,切忌使用“你真笨”、“没头脑”、“呆瓜”等挖苦的语言、一棒子打死的语言、恶语伤人的语言,更要切忌有失教师风范的污言秽语。
但是,有的教师认为评价应以鼓励为主,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好”声连片,只要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一概以“好”、“很好”进行笼统的评价,对学生的错误结论不加以纠正,这样做的结果很容易使学生模糊认识。如果学生的发言有失偏颇,一定要明确指出来,并可据此激发学生在更大范围内作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诚然,小组讨论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体现,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希望我们能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合理安排,真正实现教学的最佳效果。
【浮华背后的思考】相关文章:
艺术招生:繁荣的背后10-04
说谎背后的反思范文08-20
教育随笔:孩子“插嘴”的背后06-08
教育随笔:孩子插嘴背后06-30
教育随笔:孩子“插嘴”的背后06-24
思考的日记12-01
以背后为话题作文800字06-06
[优秀]教育随笔:孩子“插嘴”的背后06-24
思考作文初中05-08
教育随笔:孩子“插嘴”的背后5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