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主观题答题技巧解密(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4-07-17 10:51:57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考现代文主观题答题技巧解密(教师中心稿)

江苏   秦葆

高考现代文主观题答题技巧解密(教师中心稿)

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的一大版快,占了30分,小现代文阅读部分的选择题,大多学生能应付自如,取得好的成绩。最让人头疼的是大现代文里的主观题,历年来,这里也是很多考生的瓶颈。这类题要求考生必须把对文章的理解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答题的总体要求是对(准确切题)、全(全面完整)、好(语句通顺)。从近几年高考题中,我们不难寻出一些命题规律及答题技巧,现结合实例作一解秘,想必对我们如何答好现代文主观题有所帮助。

综观近几年高考卷出现的题型,大致可以归为两类:一是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即写什么;二是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即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后一类结合原文信息和所学语文知识进行解答。具体分析如下:

一、 对“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的题, 多用原文或整合原文语句作答。

(一)答案表述的原则:

  1、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忠实于原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这教给我们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答案在文中找。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3、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题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

(二)、答案表述的技巧--截、改、写。

1、截。截是指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我们只要原原本本把它移出来或裁出来,按规定写进答题处就可以了。

    2、改。改就是我们在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语句在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加以改造,这时要求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3、写。有些阅读题答案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需要我们整体把握段前篇或全面理解上下文语境才能悟出答案。这样的题目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答案意旨表达出来。做这类题目,答案书写要严格遵守第一点谈及的三原则,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句表达。

(三)如何在原文中寻找语句答题

1. 定区域。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2. 明方向。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例一]: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玉簪花精神罢。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而有自知自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色彩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1998年全国高考题)

27.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作者为什么吃惊?

答:因为没几天便是立秋

28.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例二]:

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中专心致志的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当他将仰慕高山的情思注入音符时,钟子期立即慷慨激昂地吟咏着:“巍巍乎若泰山!”当他挥舞手指弹出浩荡迸涌的水声时,钟子期又像是站在滚滚的江河之滨,禁不住心旷神怡地叫喊起来:“汤汤乎若江河!”对着变幻无穷和神秘无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地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旋出来的?如此神奇的领悟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自己的化身一般。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的兴奋和感激?因此当钟子期死去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心思触摸琴弦了。知音难觅,怪不得唐代的诗人孟浩然,要反复地感叹“恨无知音赏”和“知音世上稀”了。(2002年全国高考题)

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地兴奋和感激”?

答:因为俞伯牙的琴声变幻无穷、神秘莫测,钟子期却能够准确地感应他的琴声,领悟他的情思。

分析:从这两年的试题中我们看到,答案都是原文中的语句,并且在所提问题所在的附近,也就是说体现了上面的答题原则。答题时,我们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要明白命题者的问题出现在原文的哪个位置,在这个位置的附近找信息源,确定中心语句,把它摘取出来,看它适合答题技巧的三种方法中的哪一种,然后加工组合。

再如:2005年江苏卷《波兹曼的诅咒》第16题: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请作简要概括。(不超过40个字)

答:媒介影响认识世界的方式,应当引导人们思考,书籍有助思考,而电视排斥思考。

分析:题目指定阐述“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的内容集中在文章第三段;然后审清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文化观”再细读此段,提取有效信息。从答案来看,它的来源全都是原文,这类题就提醒考生要找准并组合好。

二、 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 ”题, 结合原文信息和所学语文知识进行解答。

1998年考查点为反复、衬托。1999年考查点为比喻。2000年考查点为托物言志、拟人(采用新教材的江西、山西、天津卷中还加考了前后照应的结构作用)。2001年考查了象征。2002年考查了比喻、比拟。2003、2004、2005年全国卷以及各地高考卷考查点更多。

此类题型的答题要点包括三个方面:

1.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2.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 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

3.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例如2002年高考《话说知音》第22题:

怎样理解第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

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分析:首先要判断出“像飓风似地”运用了比喻,“发出细微的声响”和“催促人们”两句都属于比拟;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可以知道比喻和比拟的表达效果一般是形象生动,如果只回答到这一点上,显得太笼统,没有结合具体语境,因为运用修辞其目的是为文章的内容或情感服务;最后要回答这些运用了修辞的语句是要表现什么内容?抓住文句理解可以知道,表现的是“知音的传说”可以让人们得到美好的感受;还可以催促人们奋进,有强烈的震憾力。综合以上三个方面,此题才算回答切题和完整。

例如2003年全国卷《乡土情结》第21题,问“请你结合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案:①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涵义。②具体说明了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③既照应了开头,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分析:一要回答这里写的是什么,即表达的思想感情;二要回答艺术效果。遇到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的题型,一定要把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回答。

[211161南京市江宁中学教科室025-81650813]

【高考现代文主观题答题技巧解密(教师中心稿)】相关文章:

例说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答题模式 教学总结(人教版高三选修)09-20

现代文阅读训练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5-29

中考语文答题技巧09-21

高考名句名篇备考(教师中心稿)10-14

说明文的答题技巧07-22

高考现代文阅读1909-16

压缩语段技巧例谈(教师中心稿)06-25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0-15

高考现代文阅读临考指导09-12

教师资格证考试答题技巧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