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提高语文教学效益(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4-09-16 01:24:2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优化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提高语文教学效益(教师中心稿)

黄忠銮 (洞头海霞中学   浙江 温州  325700)

优化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提高语文教学效益(教师中心稿)

摘要:精彩的导入环节是语文课成功的基础。语文教师要清楚导入环节的构成和其必须遵循的几个原则,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运用教育机智,结合语文课的性质和实际,精心设计导入语,优化语文教学的导入环节,促使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列举了七种最常见最见效的语文课导入方法,供教师参考。

关键词:优化   导入环节   提高   语文思维   教学质量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心灵上,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①一个成功的导入环节,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角色欲望”,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使师生共同沐浴于和谐愉悦的氛围之中。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环节无疑可为整堂语文课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尔基说:开头第一句最困难,好像音乐定调一样,往往要有较多时间才能找到它。②可见“上好弦”“定好调”“第一锤就敲中心灵”是颇难的教学艺术。那么怎样才能优化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呢?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不仅要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运用教育机智,而且要清楚导入环节的构成,把握导入环节的基本原则,然后根据它们精心设计导入语。

现代教学论认为:一个完整的导入环节由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思维,明确目的,进入学习课题五方面构成。要想使学生的兴奋中心转入课堂教学,首先就必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是导入新课的第一步,也是继续导入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一旦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就要通过各种手段诱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得以启动和活跃,从而造成一种教学需要的“愤”“悱”状态,这是导入的关键,也是导入的难点,故此可称为导入的中心环节;此时,教师就要适时地讲明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从而激发起学习动机,使其能保持注意力,并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当学生各方面都已做好准备,而且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教师趁势导入新课,自然水到渠成。有时五环节界限并不明显,甚至互相交融,有时导入并不需要完整的五步,因此在导入过程中须具析情况,具体分析,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规范性和灵活性统一。另外导入环节要遵循趣味性、启发性、目的性和量力性四原则。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③因此,导入新课的“寓教于乐”显得尤其重要,最好做到语言风趣,方式新颖,引证生动;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④这就是说,导入环节要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再给予点拨引导,使其“心求通”而得“通”,“心欲言”而能“言”;教学目的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同样,导入环节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保证教学沿着一定的目标前进,不偏离方向;导入环节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智能水平,在尽可能的范围内把起点定得高一点,难一点,使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可解决。

清楚了导入环节的构成和其必须遵循的原则,在实际运用中,语文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的性质时刻对照之,精心设计导入语,优化语文教学导入环节,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下面是几种能优化导入环节的语文课堂最常见最见效的导入方法。广大语文教师若能把握其精华,领悟其实质,并仔细揣摩之,运用之。我想,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肯定会是尽如人意的。

(一)巧设疑难导入法。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亚里斯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语文教师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巧妙设疑,如教《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教师首先就提出:本文为什么要用《青山处处埋忠骨》做题目呢?这样就问得有点出乎意料且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即通过努力能够回答,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得到启动并活跃起来。特级教师钱梦龙在教学《岳阳楼记》这样导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历代都作散文名篇收入各种选本,从南宋人编的《宁文鉴》开始,直到当代的各类散文选,都选有这篇文章。它究竟有哪些独到之处,使它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呢?请同学们认真学习《岳阳楼记》,想想其中的道理。”这样设疑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兴趣、思维一下子吸引到所提的核心问题上来,并促使学生围绕核心问题阅读、思考,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情境导入法。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学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个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苏本人曾经叙述了在乌克兰一所学校里发生过一件趣事:一位年轻的校长去听一位有经验的数学教师上几何课,他的思想完全被教师的讲解迷住了,以致教师向学生问道:“你们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时,这位校长竟举起手来说:“我。”⑤这位年轻校长完全沉浸在几何教师设置的情境中,忘却了自己的身份。可见,情境导入法如果运用得当,也可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意想不到是在上课,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因此,语文教师从教学内容出发,精心组织,巧妙构思,利用一切尽可能利用的环境、条件创设良好的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一位语文教师讲授《卖炭翁》时,正当雪止天晴,便道:同学们,断断续续飞舞了近一周的雪花停下来了。今天阳光照耀,天气暖和,是我们盼望多日的好天气。但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穿得十分单薄的老人,却不喜欢这样的天气,总是期待寒风凛冽,大雪纷飞,他就是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板书课题),卖翁老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反常心理呢?现在让我们来学习课文《卖炭翁》。这个导入利用大自然“雪止天晴”的情境,把卖炭翁与常人相悖的心理作对比,一下子触及了课文的重点、难点,从而顺理成章进入课文的学习。

(三)设置悬念导入法。悬念,一般指那些悬而未解的问题和现象的关注心情。俗语云:“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意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沙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从而造成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心态。教师应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设置恰当适度的悬念,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启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之,太悬不悬都将降低学生学习主动性。只有百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兴趣高涨,自始至终扣人心弦,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有位语文教师在教学《皇帝的新装》前,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童话大师安徒生有一次被邀参加宫廷舞会。一位小姐久闻他的大名,于是大献殷勤,不住地问:“你觉得我这件衣服怎么样,颜色好吗?样式好吗?质料好吗?你喜欢吗?”安徒生冷冷地说:“都一样,谈不上喜欢。”小姐说:“你觉得我穿什么颜色,什么样式,什么质料的好?”安徒生回答语惊四座,他说:“皇帝的新装。”引得周围的大笑不止。这位教师接着说:“皇帝的新装是什么样儿的呢?为什么安徒生的回答使人大笑不止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他的童话《皇帝的新装》。这个导入利用课文联系现有的故事精心设置了一个悬念,使学生带着悬念进入情境,从而为课文的成功教学创造了条件。

(四)以情激情导入法。教师在导入过程中以自己丰富的情感或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作诱发物激起学生的情思,启发学生的生活感受,并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感受自动去探求领会教材,使教材的情境因素与学生的生活感受相互沟通,撞击出思想火花,形成非思不行,非说不可的教学态势。一位语文老师在上朱自清《春》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想到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明媚春光;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无限的生机和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很多诗人曾经用彩笔描绘春色,我们已经学过一些诗人描绘春天的诗句(以下引出学生背诵杜甫的《绝句四首》之三,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等),以上背诵的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或两、三景物写春的。今天我们要学的朱自清的《春》,写春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这个导入使学生目注神驰,观此思彼,展开想象和联想,并以自己丰富的生活体验为补充,使学生一下子就进入到自己参与创设的如诗如画的艺术情境之中。这种方法常在诗歌、散文讲解中运用。

(五)审题导入法。上课伊始,教师先板书课题,然后从探讨题意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课题导入新课。一般来说,语文课题都有一定语法结构,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出修饰语和中心语(题眼),中心语一般已指明文章的写作内容或中心思想。关键是教师善于针对教材,围绕课题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然后谆谆善诱,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很快进入对中心问题的探讨。一位教师上《龙宫索宝》,通过板题诱导分析,知道了“龙宫”是表示地点的状语,“索宝”是表示中心事件“题眼”,也就是课文写作的内容。教师然后围绕课题由浅入深提出一系列问题:“谁索宝?索何宝?怎么索宝?为什么索宝?龙宫索宝反映悟空怎样的精神?”这样学生很自然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探求答案。这样导入,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又突出中心或主题,是语文课常用的方法。

(六)典故导入法。中小学生一般都爱听故事,特别是些科学性、哲理性很强的故事更受中小学生的欢迎。教师可通过寓言,故事或典故、传说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课文中一些中长篇小说的节选如《在列日和暴雨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曹操煮酒论英雄》、《林黛玉进贾府》等,教师可概说内容提要或承前启后选取精彩的片段讲解,从而引起学生课内学习课文,课外阅读名著的兴趣。在作文教学知识短文讲授中,如果这种方法运用得巧,可收到更好的效果。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作文说话断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时,为了使学生了解其严肃性和准确性,便讲了这么一个故事:相传,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在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簿。当时,教书先生一口就允,并写了一张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一看欣然签了字,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说:“你太不守纪了,我们是约定:‘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使富翁目瞪口呆,无言以对。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后,深深明白标点符号的重要性。这样的 导入令学生兴趣盎然,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七)讨论导入法。教师有意用错误观点或似而非的观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从而诱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求知欲的高涨。一位语文教师为了使学生较全面扎实地掌握“修辞”这一知识,首先出了一个句子: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隔了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

要求学生指出其加点部分的修辞格是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展开了讨论,有的说是比喻,有的认为是借代,还有的说是比拟,另又有同学指出是借喻。正当其难断是非之时教师便“出场”了,说:“关于这个句子加点部分所运用的修辞格,刚才许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一时难以统一,怎么办?现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从每个修辞格的定义特点中悟出所运用的修辞格是什么?”教师简短的诱导语,把学生的注意力和目标迅速转移到教材中知识内容,使学生通过自学向“无疑”努力,正如宋代大学者朱熹所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进矣。”⑥

另外语文课堂导入还有直接导入法,复习导入法,名言导入法,点明中心导入法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总之,导入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虽无一定之规但有一定之妙。语文教师应注意其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在新课导入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拔动其思维之弦,让学生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在“懂”“透”“化”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运用教育艺术,精心设计,努力优化语文课堂导入环节,促使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注    释

① 转引自王松泉 董百志主编:《学科素质教育艺术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11页   

② 转引自毛可敏编:《师生口才的训练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版,第268页

③摘自龙汉宸主编:《论语》第六章《论语 雍也》,北京燕京出版社1995版,第55页

④摘自龙汉宸主编:《论语》第七章《论语述而》,北京燕京出版社1995版,第60页

⑤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26页

⑥转引自王悦主编:《教学方法与艺术全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5页

参考文献

[1] 胡淑珍 等编著. 教学技能[M].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版社,1996. 63~71.

[3] 韦志成 . 语文教学艺术论[M] .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157~167

[5] 陶本一 王光龙 主编. 语文学科教育学[M] .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1 . 69~80

                  

【优化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提高语文教学效益(教师中心稿)】相关文章:

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设计(网友来稿)10-26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中心稿)04-27

中学语文课导入语设计的灵活性(教师中心稿)06-25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教师中心稿)07-17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与方法(人教版)10-10

谈谈语文多媒体教学(教师中心稿)08-28

从教学环节入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08-13

优化信息资源,构建开放性教学模式(教师中心稿)09-24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教师中心稿)09-21

语文单元教学实验报告(教师中心稿)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