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课改,转变角色(网友来稿)

时间:2024-08-03 14:51:19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适应课改,转变角色(网友来稿)

xgbxgb323

新世纪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今天,我国已掀起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现代教育在确认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教育改革的实施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配合发展,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传统的维持性学习方式正在向创新性学习转变,课改也应运而生。随着课改的日趋成熟和不断完善,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也要求我们在师生关系上有正确的角色定位,要求我们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自己的工作。

现代社会,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执行者,其基本职能并没有变,但却不再像以往那样直接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传递经验,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实现文化传递,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递者,而有可能同时作为学生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等等,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重化方向发展。简而言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师的主导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为人师表。

因为我们面对的对象是中学生,而中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从教师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来。并通过他“映照”在学生的人格世界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教师按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这一桶水还必须是常换常新的活水。所以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分析其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超前性和独创性。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器械,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教师要把自身知识的更新视为一种责任,使“终身学习”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二)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和研究。

现代教师的角色主要有:

1、设计者。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材和教具,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设计者,教师要考虑三个问题:教学目标是什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来实现这一目标?选择什么样的测验手段来检验教学效果?

2.指导者。

指导者有两种,一种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活动方案主动向学生提供一些信息,这一过程类似于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职能;另一种是学生在对一定的问题情境进行探索的时候可能会碰到一些问题,出现信息缺乏的情况,这时候学生主动向教师寻求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更为主动。

  3.促进者。

  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动机、为学生提供支架,提供必要的辅导、支持和示范等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更深入。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的支持逐渐减少。

  4.组织者和管理者。

  教师要进行教学环境的控制和管理,组织课堂教学,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

5.伙伴。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了解学生的需要、学习特点、兴趣、个性爱好等,以保证做到因材施教;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的主体体现在两方面:

(一)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施教和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主渠道,课堂应是师生交流、沟通、对话和探究学习的舞台,课堂教学应由师生共同参与。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探究问题、质疑问题、讨论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要使学生学会学习,要“蹲下来同孩子说话”--是心灵的蹲下,而非肢体的蹲下。不搞一言堂,允许不同见解的存在,允许答案多元性存在,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活动舞台上充分展示,显现个性。保证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的发挥落到实处。

(二)责权意义上的主体。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国家赋予了学生受教育受保护的权利,他们的人格有权利得到保护和尊重,任何体罚和变相体罚都是一种违法行为。正因为如此,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响亮的口号:

“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

“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理想的发展。”

“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

面对汹涌而来的教改之势,教师要成为教育领域的开拓者,就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教师应做好角色转变的准备。

1、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首先,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观念。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要关注他们“中学后”的发展,这是新世纪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教学模式应是:知识,素质,创新能力的三维教学模式。

(二)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全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师作为社会化的人,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要注重搜寻信息、博览群书,充实教学内容,学生在自己合作探究的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质疑有一个丰富完美的解答,这样学生才会心满意得。

(三)教师心理观念的更新。在只有语言的传媒时代,教师有绝对的权威,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在文学出现以后,这时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是主演,因为学生必须通过教师的教学,才能获得必要的知识,进而才能自己阅读书籍。到了信息时代,学生获得教育信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有时学生获得的信息可能比教师快,比教师多,所以这时的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了绝对的权威。这是教师在心理上要接受的第一个事实。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将扮演着多种角色,从多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他还是学生的榜样,集体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心理治疗工作者,学者和学习者,以及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在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得以发挥,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是建立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之上的。只有当师生之间互相作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激发和培养,学生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教师是组建者,引导者,解惑者。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是教师在心理上要接受的第二个事实。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角色变化必将成为事实,我们教师只有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二、教师要提高施教能力。

(一)左右逢源、多才多艺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课程标准中,已将计算机的应用引入教材,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也进入了课堂,教师要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要处理好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欣赏、演讲口才、社会调查、学科竞赛、体育比赛、音乐舞蹈、兴趣晚会、研究性学习等活动课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情感交融,因材施教

  由于高中教育的普及,大学升学率的提高,因此学生知识基础不同,兴趣爱好有差异,难以用一个标准统一,这就要求教师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学法。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因此,要从学生学习认识理论的角度去分析学生的特点,要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可采用“商量式教学法”、“茶馆式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教育体现了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统一,所以应从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有所进步,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理想的发展。

“教育是一个长长的迷宫,我们正从一个迷宫走向另一个迷宫”,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师及早认清未来教育中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作好角色转变的准备,将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有了第一流的教师,才会有第一流的教育,才会出第一流的人才。当代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而对于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在时代的浪潮中,正如镇舟之石,其意义是重大的。

依据角色定位 更新教学策略

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有了全新的要求,同样对教师的教学策略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重新定位教学目标

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贯彻和落实这一新理念,必须重新定位教学目标:它不再仅仅是强调双基--掌握基本知识、训练基本能力,它更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首先,教学必须在“态度与价值观”上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和积极的影响。表现在重视国家意识和政治信念、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开放的意识和文化包容的态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等价值观的培养。其次,教学要突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要突出对学生的阅读与交流表达、科学探究、运用现代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团队合作与组织、自我规划与自我管理等能力的培养。第三,落实知识与技能。主要是指教学必须落实大纲、教材规定的其础知识,落实大纲规定的基本能力的培养,即要了解和理解基本的科学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学会或掌握相应的基本技能,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

二、教学策略要求

舒中是个百年老校,经过百年的积淀和代代相传,已积蕴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但也不乏已不合时代潮流的思想和做法。有些老师常常因“学生怕”而窃喜,有些老师以“一言堂”而自居,有些老师称“古板”为认真,有些老师视“创新”为洪水。这种风气和行为如因循相袭、代代相继,会严重窒息课堂的生命。课堂是学生生长的地方,教育家张伯荃说得好:要教出“活孩子”、而非“死孩子”。教师的职责就是要给知识注入生命,把孩子领到美好的学科殿堂去遨游,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让他们在参与中发展,在探索中成长,在自主发展中成熟。

新的角色定位和新的教学目标要求我们改变课堂模式,更新教学策略,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我们应做如下努力。

1、在新课堂内创设情境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建立一个学生能自由发挥的平台,他们才敢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用师生对话,包容,平等的方式,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学生会因此感到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也就非常活跃,流畅,学生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能产生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群体共生效应”才有可能产生。学生的创新欲望一旦被激活,创新的见解就会不断涌现出来。本学期我校众多年轻老师上的公开课就是最好的明证,虽然他们的教学设计不是十全十美,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这一理念:学生已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可以点燃的“火把”。在老师的热情指导下,学生们缩短了同老师间的心理距离,大胆发表见解,相互交流--课堂活了,学生也活了。这种学习方式,既使学生们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又给他们以成功的体验和被尊重的快乐。 2、让学生交流与合作叶圣陶先生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课究竟怎样上?我们在场的老师可能都思考过这个问题。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被动学习,会成为思想上的懒惰者,不宜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我们可采取小组主题讨论、模拟情境、扮演角色、交叉辩论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触发和引导学生争论“真理再向前迈一小步,往往会变成谬误”。新课程改革虽强调学生为主体,但并非排斥教师的主导性。课堂上教师要根据自己设计的教学目标引领着学生的思维前进,而不是放任自流,随其发展。具体做法:可设置层次分明、有梯度的一些问题,将整个课堂的师生活动串联起来。这些问题如同一个小火苗,用它们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鼓励他们争论、交流与合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是“当局者”,又是“旁观者”,时而参与,时而关注,时而引导,时而点评。现实教学中就有一些老师错解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只一味强调学生动口动手,却疏于引导,结果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上是闹闹哄哄,学生一节课下来,什么印象也没有,就更谈不上什么培养能力了。所以,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学生的伙伴、合作者,又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要教给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即“生疑”能力。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 5、要做好正确评价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要突出激励和发展功能。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可将自评与他评,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过程与过程性评价相互结合,以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改进学习方法与提高学习效果的过程。各位老师,新的课改是挑战也是机遇,它可能会淘汰我们--如果我们守旧不改;但也可能造就我们,让我们从教书匠成长为教育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法都是好方法。让我们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探索,勇于创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发展舒中,振兴教育。

 

作者邮箱: www.xgbxgb323.126.com

【适应课改,转变角色(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课改与人改(网友来稿)10-10

面对课改,作文教学改什么(网友来稿)07-29

《苏州园林》的课改新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9-24

巧改《醉翁亭记》(网友来稿)09-16

学生自课小结(6则)(网友来稿)07-17

《安塞腰鼓》说课设计(网友来稿)10-09

我上语文课(网友来稿)09-21

鞠躬(网友来稿)09-18

红薯(网友来稿)10-18

语文课涂鸦的作用及运用(网友来稿)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