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此培优令人心痛(教师中心稿)
俞俭 胡俊
“今年读初二的儿子,3年前就有了白发,如今已是白发苍苍,医院检查结论是精神压力过大。这都是学业重压逼出来的。”武汉市一位在汉口某公司工作的尹先生近日对记者讲述了他们育子的辛酸经历,呼吁还孩子们自由的空间、快乐的童年。尹先生和他孩子的故事也许有些“极端”,却揭示了长期以来我国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甚至愈演愈烈的一种“顽症”。
儿子自嘲是见不到阳光的人
在我的记忆中,儿子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被他妈妈逼着“培优”,从没有过周末。6年来,妻子把他送进的“培优班”不下30个。儿子自嘲是见不到阳光的人,早晨6点走,晚上11点休息。经常晚上八九点就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一看,他斜靠在床上,流着口水睡得正香,手里的书掉在地上,让人心疼!
儿子五年级时长出几根白发,当时我没在意。上初中后,儿子白发越来越多,现在看起来像个小老头。开始我和妻子怀疑是遗传性“少白头”,可我们两家祖上都没有呀。你看我都40多岁了,一根白发都不见。
我们担心孩子有病,带着儿子看了好多医院,看了西医看中医,医生的结论是孩子精神压力过大。按医嘱买回核桃、黑芝麻给儿子吃,可儿子的白发仍不见少。
儿子的压力实在太大了,一周7天他要当成8天用。放学后学校要补课,7点钟回家做作业做到11点,周六学校补课,周日参加“语数外”三门功课“培优班”。
6年来,儿子上的“培优班”不下30个,每个月花费至少800元,找外教、阳光屋、新东方、新概念英语……有时我看到孩子可怜,和他妈妈发脾气让他退了班,但过不了多久,妻子又给他换了个“培优班”。
有一次儿子对我说,他在学校课堂上哈欠连天,“培优”的作业已让他筋疲力尽了,哪还有心思去听老师的讲课?他人坐在课堂上,眼前看到的只是一个幻影。
儿子称他妈妈为“王老师”
每天早上6点钟,妻子就会准时叫儿子起床复习功课。即便是在上厕所、吃早餐时,妻子也要让儿子多背几个单词。儿子说:一看到英语书就恶心,就想起“王老师”。儿子在家戏称他妈妈为“王老师”。
妻子让儿子参加了创新、楚才等各种竞赛,尽可能多拿一个本本(证书),也不管这些本本是真的假的,有用没用,多拿一个,总觉得儿子比其他孩子的起点似乎就要高一些。
家长之间有一个特殊交际圈,最远的家长甚至在远城区的新洲区,听说哪个“培优班”好,妻子就会替儿子报名。
儿子上小学时,每天下午5点半放学。妻子在校门口直接将儿子从汉阳接到武昌,赶6点钟的“培优班”。公共汽车上,妻子一手端饭,一手拿水。儿子在车上解决完晚餐后就上“培优班”了。晚上9点钟下课回家,儿子还要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
儿子写作业经常要到深夜11点多,有时候妻子在旁边都熬不住睡着了。我专门就这件事问过儿子,儿子偷偷地告诉我:如果加把劲,晚上9点半就可以把作业做完,可做完后,“王老师”的作业又来了,干脆拖也要拖到11点钟。
武汉市最近举行的“楚才杯”国际中小学作文比赛,有3000名小学生不约而同地将妈妈刻画成“变色龙”、“母老虎”、“河东狮吼”等,可以说是妈妈们扭曲了自己的形象。
我抗不过这个社会环境
前年,我带儿子到张家界玩了一次,孩子很高兴地说:“老尹啊,我们今后每年出来玩一趟。”回家后,妻子说,游览了祖国美好山河,写篇作文吧!儿子的感觉就像是吃了一只苍蝇。我后来说带儿子出去玩,儿子死活都不愿去了。
夫妻俩常因教育观念不同,发生争执。到底该如何教育儿子?我们夫妻俩只要吵架一定是为这事。我总说,孩子就是一个弹簧,压得太久或是拉得太久,弹簧就失效了;孩子的教育就像开车,不停地“轰”油门,车子很可能会被呛熄火……可妻子认为我这是歪理邪说,她虽然看到“白发苍苍”的儿子也很可怜很痛心,可总担心孩子不“培优”,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执著地采取高压政策。
儿子现在正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每天应该保证8个小时的睡眠。我告诉儿子,能做就做,做不完了,老师要罚站、罚打扫卫生,你打电话给我,我去代你罚站,代你打扫卫生。其实我也知道,我抗不过他妈妈,抗不过这个社会环境。
儿子过生日时,我带着他和他的十几个同学出去玩。到了中午,几个家长打来电话:“怎么还不回家,下午还要去‘培优’呢!”我骗他们:“不知道都疯哪去了?”然后干脆把手机关了。看着孩子们吃啊、玩啊的那个开心劲,我心里只有两个字:心疼!
(据新华社武汉5月10日电)
《人民日报》 2005年05月11日 第十一版
【如此培优令人心痛(教师中心稿)】相关文章:
中心阅读原则的含义(教师中心稿)10-23
兜风(教师中心稿)08-07
中心阅读原则含义例析(教师中心稿)07-29
画眉深浅(教师中心稿)07-18
尊重>热爱(教师中心稿)07-12
元代文学(教师中心稿)09-02
母亲给的爱(教师中心稿)06-23
读书与做人(教师中心稿)06-21
论机遇(教师中心稿)10-10
走进生活(教师中心稿)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