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14 11:06:5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词五首(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璜土中学语文教案

词五首(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备课组 初三 学科 语文 执笔 张楚

  课题 词五首 教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知识

  方面

  1、  了解著名词作家生平,词的风格及作品。

  2、  学习词的基本知识。

  情感态度方面 1、  体会词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思想。

  2、  认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3、  在感悟中使学生多一份情感的经历。

  能力

  方面

  1、  学习分析词作的方法;

  2、  掌握吟诵欣赏词的技巧与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  领略千古词人丰富的思想情感和宽广的胸襟;

  2、  欣赏品位词中优美的语言;

  3、  能掌握吟诵欣赏词的技巧与方法。

  第一课时   望江南 武陵春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能自由地表现个人的思想感情。《词五首》的第一首《望江南》作者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人称“花间鼻祖”。

  二、讲读词句:

  1、“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是写她清晨起来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在这里,作者含蓄地交代了两层意思:一是特别突出了一个“独”字,说明她是在等候远行爱人的归来;二是“女为悦己者容”,她早起梳妆打扮,是相信爱人今天必定会回来。寥寥数字便简明地写出了这女子孤单寂寞的时候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同时又自然地引出了一个悬念:行人到底归来了没有?

  2、“过尽千帆皆不是”

  她看见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归舟。充分体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

  3、“斜晖脉脉水悠悠”

  是写夕阳即将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是在表达这一女子的思想情绪。

  4、“肠断白频洲”

  说明她把视线从“千帆”“斜晖”和江水那里收拢回来,集中在“白频洲”,那是她当初同爱人分手的地方,当然更是使她因相思而愁肠寸断的地方。

  三、归纳

  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这首小词风格清新、明快,不到30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肠断”。景物层出,情感起伏。全词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武陵春

  一、简介作者及背景:

  作者李清照写武陵春时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情感。

  二、词句赏析:

  1、“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

  3、“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去寻找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

  4、“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舟在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

  三、熟读、背诵这两首词。

  四、作业:完成研讨与练习1、3。

  第二课时    渔家傲

  一、 回顾有关范仲淹的作品及生平简介:

  1、 背诵《岳阳楼记》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与抱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 简介: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江苏省]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诗词文章方面都有名篇传诵于世。曾守卫西北边疆多年,政治上主张革新,他的词风格明健,对苏轼、辛弃疾豪放诗派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著有《范文正公集》

  二、 导入: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诗歌背诵其中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分组比赛交流]

  1、 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 李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三、 学习《渔家傲》:

  1、 自读欣赏,体会词中韵味,及词人的思想感情。

  2、 小组赏析讨论,理解词中意境。

  3、 讨论:词的上阕下阕各写什么?

  塞下秋来风景异:[诗人的家乡在江南水乡,其感受定有不同]

  首句“塞下”点明环境,“秋来”点明时令,秋天到了,北方边塞的风光与江南风光迥然不同,别具特色:[突出“异”:总写]

  并从三处来体现:[分写]

  衡阳雁去无留意:[特写]

  ①大雁南飞:边塞已自荒凉,秋来更加萧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极言边地荒凉,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条件艰苦。] [视觉上悲凉] “塞上燕脂凝夜紫”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风掣红旗冻不翻”

  四面边声连角起:[单调孤苦的生活]

  ②边声四起:塞上四周响起了特有的边声:西风呼啸,驼马嘶明,兵士吟唱,草木萧萧,衬上悲凉的军中号角声,使得边塞的秋天更显萧杀。

  [听觉上的震撼] “角声满天秋色里”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想象陕北黄土高原的地势,体会战士的感受]

  ③孤城落日: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紧张气氛,可见战事紧张,战士们在傍晚就提高警惕,守卫孤城,防止来犯。[又一次写出战士身处荒凉边塞,但责任重大,不容懈怠,那壮阔的景象恐怕无心欣赏]

  从视觉上把整个塞上偏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使人如临其境,同时感受边塞将士的慷慨悲壮的情怀。

  赏析:下阕抒写征人思乡之情:[抒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一杯”与“家万里”形成对比]

  此句为诗人自抒情怀的句子,他身负重任,戍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萌发乡关之思,然而浊酒一杯,又怎能消去浓重的万里之愁?。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们如今怎样啊?难以知道。也许家中的妻儿老小也正思念着他,可是,回去一趟,何等的不易呀![由生活细节进入人的内心刻画]

  燕然未勒归无计:

  边疆未清,燕然未勒[功业未就]还家之计无从谈起。[运用典故:东汉大将窦宪在燕然刻石记功而还。诗人运用典故,表明自己戍边报国的一腔热情。但是在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时代,要想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谈何容易?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使他充满苦闷与悲愤。

  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在浓霜满地的夜晚,[由白天---黄昏----夜晚],一片萧寒景象,而悠怨的羌笛哀婉悲越,使人倍感凄凉。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在这样的夜晚,钩起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愁,白发苍苍的将军,远离家乡的士卒泪水盈眶,久久难以入眠,都流下了忧国思家的泪水。

  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悲壮情怀,慷慨而又惆怅的情绪。

  四、归纳:整首词不失为一篇抵御外辱,报国立功的爱国诗篇。

  五、 作业:背诵这首词。

  第三课时   江城子 密州出猎

  1. 苏词背景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豪放派的词风)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 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写下了这首出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

  2. 补充注释与典故分析。

  (1) 太守:即苏东坡,作者自称。写本词时,作者任密州知州。

  (2) 孙郎:即孙权。《三国志吴志》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废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3) 遣冯唐: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 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里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

  (4) 射天狼: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指代西夏军队。

  3.内容与形象分析。

  (1)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 形象?明确: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2)再来分析词的内容,看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个英雄形象的。

  明确:

  上阕:“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 射虎,看孙郎。”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 “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 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下阕:“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 望,射天狼。”好一个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4.以本词为例,概括豪放词风格。

  课后记:学习这首词,不能撇开词本身去分析豪放派的特点,而要紧紧围绕词,让学生从词出发,去体会,去感悟。

  5.联系学习《江城子》。

  四、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宋词,初步接触风格迥异的宋词两大流派,对诗词的意境、形象、风格的分析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大家下去以后广泛阅读,深入思考,认真分析,对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六、布置作业

  背诵这两首词。

  第四课时   破阵子

  一、导入课文并简介作者:

  我们已经接触了辛弃疾这个人物,南来著名的爱国词人。他的词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高远、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成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词《破阵子》是作者在江西上饶闲居时期的创作,是写给在抗金主张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陈亮的。

  二、赏析诗句。

  1、请同学朗读,体会词的内容。

  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词的内容的理解。

  词中形象地描写了抗金部队的壮观军容,豪迈的意气,道出了爱国英雄的一片爱国之心。

  2、赏析诗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写了醉里还 挑灯看剑,念念不忘的是杀敌报国,在迷离的恍惚的醉态中,英雄酣然入梦,一梦醒来,各军营里连续响起了雄壮的军号声。他的神志立即回到了军营里,“吹角连营”意味着动员令已经下达,军心振奋,这是诗人的愿望,也是人民的愿望!投入备战。

  3、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这两句意气激昂,形象阔大,这应该是具体描绘动员令下达的情况,部下的官兵们分食烤熟的牛肉,军队奏起雄壮的战歌。进一步渲染了军中的战斗生活气息,官兵斗志昂扬。

  4、“沙场秋点兵”。

  人们仿佛看到了这支队伍的赫赫军威,秋天在沙场上检阅军队,阵容威武雄壮秋高马肥,秋又是肃杀之气,都和“沙场”、“点兵”结合得很密切,把杀气腾腾的气氛渲染得符合实际。“点兵”意味着就要对敌人下总攻击令而进入战斗的阵地了,只用五个字,就笔酣墨饱地对上文所描写的情况作出了出色的小结。

  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这两句是说马飞快如的卢(的卢,良马名),弓弦惊如霹雳。英雄们骑着快马,拉着有力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生动地描绘了惊险激烈的场面,进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抗战英雄形象。

  6、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指完成了军王统一大业,自己也取得了深厚英名。两句意味着作者看到大功告成,踌躇满志,从而发出愉快的欢呼声,连调子也是轻松而又大气磅礴的。这是作者的壮志,也是理想。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的热情。

  7、问:作者在结尾处为什么说“可怜白发生”?转笔使感情从极高点跌落下来,剩下的只有悲愤,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慨,壮志和理想是美好的,可是祖国没有统一,自己没有功名,却已经年纪大了,生了白发,没有机会了。 “可怜白发生”,把自己的悲愤展现在人们眼前。三、小结:

  这首词把梦境和现实相结合,来抒发抗金救国的远大理想及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的远大理想,抒发了现实中的壮志难酬的悲愤。

  四、作业:

  1、  背诵

  2、  完成课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