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趣编之九死(网友来稿)

时间:2024-09-19 15:15:2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汉字趣编(之九)(死)(网友来稿)

詹泉洲

死:是“歹”与“夕”合成的字,“歹”表示残骨,“夕”是爬在地上的人。“死”是会意字。在汉语中,死的同义词很多。这是由于中华文明的历史悠久、地域辽阔、风俗各异、民族心理内涵丰厚、宗教观念复杂、中国社会长期等级森严等原因影响的结果。 在奴隶社会,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甍,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天子死,除了崩、薨外,还可以称崩殂、宴驾、山陵崩等。人君死后,未定谥号之前,叫大行。一般官员和百姓死亡,则称殁、殂、千古、殒命、捐生、就木、溘逝、作古、弃世、故、终等。父母死后,孩子们则讳称孤露、弃养,长辈去世则婉称见背。佛道徒之死,说法更多,如涅般、圆寂、坐化、羽化、示寂、仙游、登仙、升天、仙逝等。仙逝现也可用于被人尊敬的人之死。

在现代社会,死可以称为安息、长眠、逝世、长逝、谢世、离世、亡故、永别、诀别、疾终等。口头则一般婉称老了、没了、断气、坏了、过世、走了、去了等。

“死”还有许多特殊意义的讳称,如:就义、献身、牺牲、捐躯、殉国、殉职、遇难、夭折、病故、寿终正寝、与世长辞、心脏停止了跳动、停止了呼吸、去见马克思等、去黄泥公社报到等。

对厌恶的人的死,也有很多说法,如:见鬼去了、终于完蛋了、翘辫子了、两眼一瞪去了、见阎罗王去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了、滚蛋了、被小鬼带走了、罪有应得、恶有恶报等。

人的死是一件大事。面对死亡,中国人往往采取存而不论的策略,执着于现世的生活。中国人往往忌谈死亡,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就是对死亡问题采取回避搁置的态度。他告诉人们,人应当把注意力全部投入当下的现世生命之上,不要分心去考虑死亡及死后世界的问题。而西方人对死亡往往采取直面正视的态度,往往更执着于精神上的超越。

当然,说中国人回避死亡,并不是说中国人没有正视死亡的勇气,而是或他们知道生命之短促时光之不可挽回而产生的一种对现世生命的执着。死亡的痛苦与焦虑也会剥蚀他们的心,从而使他们走上自己的超越之路。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古代仁人志士对于死亡的思考。

(深圳市田东中学 詹泉洲 tdzqz@sina100.com)

作者邮箱: tdzqz@sina100.com

【汉字趣编之九死(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摆渡》之美(网友来稿)10-21

之解种种(网友来稿)07-28

课堂激趣八法(网友来稿)07-07

趣话汉字拆字格修辞(网友来稿)10-26

语文的生命之创造语文(网友来稿)06-19

复习策略之--扩展语句(网友来稿)04-16

从考研究生说起--歧义说趣(网友来稿)09-13

诵读古诗词 激趣有妙方(网友来稿)10-28

桥之美(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7-05

有孙母未去之新解(网友来稿)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