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考综合热:全才式盐不可取
光明日报 2000-11-23 雷启之
最近我国高考的一些改革在考试形式和内容上(尤其是考试内容)趋向不分科、不分类,一律拉平,掀起一股“综合”热。高考除了让考生考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外,还要将中学阶段3门或者6门课程综合设卷进行考试。其理由是使高校选拔的学生知识结构全面、合理。
我国教育的一大误区是把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全面发展”曲解成“全科发展”。要求学生样样学,样样行,样样精。否则就不是人才,或不够被培养为高级人才的资格。且不说历史上多少大学问家都是偏才,怪才。就是今天对社会卓有贡献的名人们,“全才”也不多。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如果以我们的“全科发展”的理念去培养、规范,怕不会有今天的贡献。实际上能够成为全才的人有多少呢。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事事求成,结果将一事无成。实际上“全科发展”堵塞了大量孩子的成功之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损害着孩子的健康。
高中阶段应开始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向。这是世界教育界的共识。而我们生怕学生“偏科”,采用各种办法(主要通过课程和考试)强迫学生“全科发展”。特别是用高考“全才”选拔的大棒封杀了多少孩子们在自己喜爱的领域里探索的欲望。他们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偏好,忍受那无休止的枯燥演练的煎熬。
高等教育与普通教育明显的区别就在于它很强的性向性和专门性。俄罗斯的高等教育部与普通教育部合并后称为普通和职业教育部,显示了两种教育的区别。高等教育历来是培养有专业方向的,高层次人才的教育。因此,高考要“有利于高校的选拔”,该不该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性向和高校专业的特点呢。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受教育层次的要求的提高,高校的入口将会越来越大。各个国家均不例外。届时高考精英式的选拔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我们最近的一些改革不是朝着今后变化的方向,相反却是背道而驰地去改革,越来越突出统一的精英式、全才式的选拔标准。这种导向与社会对多元化、多规格人才的需求是矛盾的。就是今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最重要的也不是知识的“全面”,而是求知欲,求知方法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培养。
总之,“小综合”“大综合”“全才式”的选拔和培养究竟有多少理论根据,值得怀疑。即便认为好,也还是小范围试验几年,看看结果再说。
国家考试中心外语处
论点选登
临猗教师进修校赵恩光王家敏:
建议高校入学考试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资格考试,即现行的全国统考。内容范围不变,命题原则不变,适当降低难度。时间放在第三学年开学前8月份为宜,掌握原则是迎考时间不要超过一个月,减少学生负压时间。获得资格的同学继续学习第三学年课程,未获得资格的同学分流到职业班学习一技之长。资格有效期为2-3年。第二步为选拔考试。考试内容以限选内容为主。给高校松绑放权,由各高校自行组织,建立适当的监督机制。考试春夏季各组织一次,具体时间全国不要统一,给考生以多次迎考机会。
北京大学陈佳勇:
要树立高考的权威,关键在于它的公平程度,这往往又同招生政策紧密相连。但现时的地区间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考生进大学的机率要远大于湖南、山东、浙江等地的考生,虽然他们面对的是同一张考卷。高校应当适当地调节招生名额,对部分地区实行照顾政策,达到相对的平衡。
这里,我还想谈一下保送生制度。考生填报志愿时总会考虑现时的利益,近几年经济、法律颇为热门,同时,高校应当给“冷”专业提供更多的保送生名额,让真正有志于此的考生能得以深造,形成良性循环之后也有利于该学科的发展。
江苏省南通市虹桥二中顾飞宇:
高考应与中学教育脱钩。具体可采取“2+1”方案:目前的高中学制三年变为二年,再开办一年制的“高考预备学校”,专门从事“应试教育”,满足社会的“应试”需求,另外开设一年制的“职业培训学校”,既可以为高中后的就业培训,也可以为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进行考前培训。这种“2+1”的职业教育模式,可逐渐替代三年制的职业高中教育模式。在二年制的高中,只进行全面素质评价为主的毕业会考。学校之间不存在升学率的竞争,一心一意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
甘肃武威六坝中学高生明:
高考改革就是要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为此,第一要试卷分层分类,让不同地区和不同水准的考生“对号入座”自主选择不同等级和层次的试卷参加高考,以兼顾各方面的不同差异。第二要废除本地考生录取特殊化的优惠政策,择优录取。第三要尊重各高校招生的自主权,按各自的特色和需要招生。
宝鸡市龙泉中学朱明科:
高考涉及千家万户,每一次变革,必须积极稳妥,重视舆论宣传。比如要变“3+2”为“3+X”必须让人们明白“3+2”到底弊端何在?“3+X”中的“X”到底怎么考?没有考试说明,没有人敢妄谈,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理、化老师担心“综合”到底能综合到啥程度,文科也是如此。种种困惑皆源于对高考改革的意义、方案宣传不够、理解不透。
由此,我们建议:高考改革最好先在少数省市反复试点并认真分析利弊,总结完善后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大力宣传,再行推广。
甘肃庆阳地委学校刘连志:
面对高考的激烈竞争和高考信息真伪难辨这一客观事实,笔者认为高考信息应由国家考试中心这样的权威部门尽早在大型的媒体上公布,在当年高考之后就公布下年的范围和改革方向,这样既有利于维护高考的严肃性、权威性、公正性和选拔性,营造良好、有序的高考竞争氛围,改观当前乱发信息、乱出资料的现象。另一方面又真正起到减负作用,减轻家长在信息资料方面的盲然消费,减轻学生不必要心理和课业负担,使他们从资料的海洋中解脱出来,减轻教师对信息资料不必要恐慌和繁重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