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的情感软化(网友来稿)

时间:2024-09-27 23:46:29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问题学生的情感软化(网友来稿)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 彭筱

问题学生的情感软化(网友来稿)

中学生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我们教育链的某些环节脱钩,造成一些学生在这些方面应有的培养和教育延滞,最终导致学生在心理、性格或行为习惯等方面产生严重缺陷甚至偏激,出现诸如爱打架、迷上网、谈恋爱和小偷小摸等恶习,令教育者甚感头痛,我们习惯把这类学生统称为“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一般头脑聪明、自尊心强、情感丰富,但爱好单一、性格孤僻、敏感、冲动,容易产生破坏行为。在班级里由于学习成绩和品德明显落后,属于后进生。如果让他们长时间的生活在缺乏温暖的家庭或班集体里,长期处于被歧视、轻视或忽视环境中,必然严重扭曲他们的人格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

对此类学生,我认为应动之以情、哺之以情,情动而教化至。

一、一片冰心在玉壶--爱

“爱”是软化问题学生的重要武器,当前,服软不服硬的中学生比较多,采用压服或者其他强硬手段只能适得其反。我认为,关爱的缺乏是造成问题学生的关键因素,缺亲情、友情,被轻视、忽略,是这类学生出现性格和行为习惯问题重要因素。他们中,父母离异、家庭残缺者不乏其人。偏激的心理和自卑感交织在一起,一方面渴求被爱,一方面又自我封闭;一方面自我膨胀,一方面又自惭形秽。在这种种因素制约之下,如果教育者置之不理或者体察不到,在这种失望和失落情绪笼罩下,迫使他们走进虚拟世界、走进不良群体,最终用谈恋爱、小偷摸、打架等方式麻醉自己、逃避现实。

面对这一切,老师在一定程度上要担负起父母、朋友等角色,用真诚走进他们的生活。爱,首先做到真诚。真诚是指开诚布公,不虚伪行事,不以个人的权威或职业地位作掩护,对学生过失表现出过分的关心。不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态度,应出于帮助的热情来追求向往的成效。对那种性格孤僻、独来独往的问题学生,更应该用真诚去感化他们。其次做到宽容。问题学生在情感上容易受伤害,容易为小事而难过愤怒,其习惯性的反应是攻击,教师要用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去校正他们,让他们学着以别人的观点来思考,教他们学习如何控制愤怒。

爱学生是教师这一职业的本质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成为优秀的心理教育专家。耐心、细心和热心是软化问题学生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真正感到老师确实是在关心自己、爱护自己,他们才会有改变旧我的内在要求。教师的忽视和无原则的严惩重罚,必将导致师生对立,再好的方法也会失效。

二、青山着意化为桥--情

研究证明,决定教师能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康的发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是教师的职业情感人格品质。一个好教师的职业情感人格品质的基本内核是“促进”,这种促进的教育态度,可综合分成四类:理解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健康的教育期待,其核心就是“情”。

情感是人际关系的主要调节器,良好的师生关系表现为情感上的融洽。一切心理关系都是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之上的。缺乏经验的教师往往从表面现象上认识学生,形成自己的好恶,对那些表露在外面的违反课堂秩序,以及攻击性性格和行为比较容易引起重视,对那些性格孤僻,具有退避、回归性行为特征的学生却往往看不到问题所在。教师对自己所喜欢的学生容易感知他们的优点,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生易感知道他们的缺点。学生对老师也是如此。在个别交往层次上,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建立一般要经过生疏--熟悉--亲近--热爱等不同阶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逐渐从满足交往的的需要转变求知欲和人格完善等的需要出发,建立起他们与教师之间的感情。

师生之间的双向情感交流要以教师对学生所表示的积极情感为前提,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既要可敬,又要可亲,这样,去除学生的生疏感、惧怕感,与教师相处才会有安全感。学生在与教师相处中,感到了与教师关系的和谐,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肯定和承认,会主动去亲近教师,产生与教师情感上的共鸣,为教师的言行所感动,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期望,最终与教师倾心相交,向教师打开心灵的窗户,在困难矛盾中期望得到教师的帮助,师生之间实现内心世界的高度统一。

教师一方面要做到心胸豁达。心胸豁达所含的重要品质是灵活性,人的参照系不可能不变,越是能反映自己的参照系,以适应外界情境的需要和标准,那么,我们越是理解并适应种种变化,表现为一种接纳。教师在与问题学生交往中,首先要悦纳他们,处理好他们的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冲突,宽容他们与一般学生在性格上的某些不同。另一方面,教师要走进他们的生活,从了解并认可他们的爱好出发,走进他们的生活圈子,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使他们产生一种认同感和真切感,在此基础上,与他们平等交流。

三.病树前头万木春--理

问题学生一般在人生观、是非观,理想、自信等方面存在模糊认识。教师要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认识的指导意义。

1.正面典型软化。要在学生中,尤其是在问题学生周围寻找各种典型,树立不同层次的榜样,让学生既感到典型的可信,又感觉到可亲、可学,让学生在平等的空间里见贤思齐。

2.反面典型教化。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让学生认识各种不良行为习惯的危害,让学生从反面典型中既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又能找到努力的方向,让学生在心灵的震撼中幡然醒悟。

3.典型案例引导。教师要善于从中学生各种典型案例中找素材,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就业等思想教育,唤起学生的生存忧患意识、对他人负责的意识。

4.具体事例指导。针对问题学生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旗帜鲜明地表明教师的立场、指明学生努力的方向。学生大多知道自己所陷不良嗜好的消极影响,但或苦于自救方法缺乏、或抱着及时行乐、或抱着侥幸心理而得过且过,最终难以自拔。教师要针对每个问题学生建立教育指导档案,持持以恒的贾亦应到帮助。

四、一切尽在不言中--境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看,教育的环境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发生、存在和发展产生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的环境系统。我们在这个地方所指的环境,主要是学校环境。在学校中,教师要提供一个能谅解和宽容的气氛,帮助问题学生减轻焦虑和紧张,帮助学生获得心理的需要,给学生以情感和心理方面的支持。

1.营造公平透明的人际交往环境。问题学生一般都是双差生,成绩差,品德差,其中不少学生属于攻击型性格。他们常常误认为别人轻视他或对他充满敌意,感到自己在同学中很孤立,而这个孤立的充满愤怒的学生对不公不义的事格外敏感,常认为自己是不公平待遇的牺牲品,教师在软化问题学生时,创造公平的人际交往环境很重要,尤其在处理问题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时,要让他们感到公平。

2.发挥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特殊作用。学生同伴群体一般是由地位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同等群体的成员一般在家庭背景、年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是非观等方面比较接近,他们时常局在一起,批此间有很大影响,甚至可能超过父母和家长的影响。教师要善于找准契机,从群体的某个点入手,逐步施加影响,调控其集体舆论,推动健康发展。

3.搞好一帮一结对活动。一是从学习、品德、个人兴趣特长三方面实行一帮一,帮助问题学生对班集体产生归依感和主人翁感。二是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代表和问题学生建立一帮一活动链。

4.建设健康的班集体文化,构建和谐的班集体氛围。一是统一学科教师动作,明确学科教师在软化问题学生这项系统工程中的工作,统一步调,分阶段实施,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学科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落实每一阶段软化教育任务。二是抓好班风建设,构建宽容、平等与和谐的班集体氛围。三是抓好班集体文化阵地建设,利用好黑板报,学生个人名言撰写等方式,形成健康的舆论氛围。四是开展好各种活动,让问题学生有事可做、有事能做,使之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在集体中的位置,明把自己是一个对集体和他人来说有用的人。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软化问题学生贵在坚持,教师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必须精心确定教育意图,坚持以柔克刚,选择恰当的角度和时间,精心挑选时机,以情感的软化来教育好问题学生,实现教育目标。

作者邮箱: pengxiao-zywh@tom.com

【问题学生的情感软化(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网友来稿)12-16

鞠躬(网友来稿)12-16

红薯(网友来稿)12-16

语感浅说(网友来稿)12-16

感悟读书(网友来稿)12-16

教育感悟(网友来稿)12-16

十五的月亮(网友来稿)12-16

趣话笔名(网友来稿)12-16

静听天籁(网友来稿)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