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中语文整体素质培养目标教学实验方案(教师中心稿)
“三三式”(“三课型”“三三制”)
抚州一中
一、实验背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规定了我国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所谓素质,就是在天赋和潜能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环境作用而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的最基本的较稳定的个性特征及能力,其主要内容有身体素质、心里素质、品德素质、文化素质四个方面。语文学科素质教育除了对其身体素质不能起到直接的作用外,对其他素质的提高语文素质都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文化素质。可以说,语文文化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学最实质部分的内容,也就是说,语文素质要在文化素质内容中体现出来,这就必然涉及到语文到底应该“教”什么,“学”什么。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由于历史及学科特殊性的原因,常常受到政治气候、行政命令、经济因素、升学考试、教师素质等外界干预的负面影响,以致语文教学始终不能走出“费时多,收效差”的低谷,始终处于“封闭式,低效率;脱离实际,本本主义;扼杀个性,窒息创造”中。同时,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一直都是依“纲”而教,依“本”而行的;然而无论是“纲”还是“本”,都不是尽美的。比如说《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尽管建国以来曾作过四次以上修订,但还是存在着这样几个共同的问题:1、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不突出;2、语文知识和能力分层不清楚;3、语文素质的内容不完整;4、初中高中教学要求,特别是高中的“提高”要求不具体;5、课程结构不合理;6、语文素质能力指标不明确而且缺乏操作实施的方式方法,而《中学语文课本》特别是“高中课本”,虽然进行了十分频繁的修订,但缺陷还是明显的:1、缺乏渐进性,系统的连贯性不明;2、文选色彩太浓,且选文内容陈旧,缺少反映现代精神的作品,文艺术性太高,缺少适应中学生的“经典性”文章,选文思想性太单一,有保守之嫌;3、制约性明显,制约了教师教学的灵感的发挥,不利于教师发挥水平,有化工化、概念化的导向因素;4、目标空泛,缺少操作指导。这样,“纲”与“本”的缺陷和培养跨世纪高素质人才的目标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我们不能不寻求一个较为科学、较为妥当的语文素质培养方案解决这些矛盾。鉴于以上认识,我进行了旨在培养高中生语文整体素质的教学探索。我所说的语文整体素质,既包括语言文字知识(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的把握和应用能力,现代文读写、文学欣赏能力以及语文学习方法和一般性思维模式的把握与运用能力,也包括同语文相关民族文化素质。
二、实验指导思想:1、全面解决学生厌学恐学情绪,培养语文学习习惯;2、全面落实基础,着重传授衫知识,培养应用能力;3、深入开拓思路,培养综合能力。语文学习是一种复杂而艰苦的脑力劳动,是系列性的综合智能训练。要学习得好,就必须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培养一定的兴趣。没有兴趣,学习只是一句空话。叶对陶先生曾一再强调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他说:“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是学习国文的目标。”“学习语文的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习惯。”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前提。
三、实验目标:
(一)总体目标:通过实验,“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具体地说就是(1)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科学地认识母语;(2)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能熟练地运用于生活实际;(3)培养学生语文整体素质,能有一个良好的个性,能胜任并愉快地从事社会各项工作并能适应进一步升学的需要。
(二)具体目标:
高一:1、语文习惯:能够有初步的学习兴趣,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对母语有正确的了解。2、语言应用: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基础知识,有初步的语感 ,能正确地使用汉语。3、听与说:能够基本听懂较复杂的语言、抓住难点、重点;能较有条理地、基本得体地口头表达清楚自己的思想、意见等;能够进行简单问题的采访并掌握答问的技巧。4、文章阅读:能够有表情地朗育课文;掌握精读、略读、速读、跳读的技巧;能够掌握文言朗读的要领;初步掌握一套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基本读懂各类常见文章,准确把握其要旨,筛选其要素。5、文言文:能基本读懂浅易文言文,基本掌握文言文语言运用习惯,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实词、虚词和句式,能背诵一定数量的诗句、文段、篇章。6、文学欣赏:初步掌握文学欣赏规律,能基本分辨文章的优劣,能初步的分析评价文章的思想性、艺术性。7、写作:能较好地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写作技能,尤其是记叙文的写作技能,做到中心突出、联想丰富、文句通畅、表达清楚、结构完整,会一般应用文的写作。8、文化修养:能够大略掌握古代文化常识,并能粗略了解现代文化的基本状况,初步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的精神。
高二:1、语文习惯: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浅层次兴趣向深层次兴趣转化阶段),具有热爱祖国文字的较强烈的感情,对母语有正确的认识。2、语言应用:基本掌握适应实际需要的理解和使用语言文字的知识和能力,有一定的语感,能够较熟练地正确使用语言。3、听与说:能迅速理解别人的讲话并能进行分析和评论,掌握讲演和辩论的技巧,并能当众用流利的普通话进行讲演和辩论,说话体态自然、语句连贯完整、风格简洁明快。4、文章阅读:掌握并能熟练地运用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有表情地朗诵包括课文在内的一般文章。5、文言文:能较快地读懂浅易文言文,理解古代白话小说,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评论,继续掌握一定量的实词、虚词及常用句式,能背诵一定量的诗和文段及名言警句。6、文学欣赏:进一步掌握文学欣赏规律和技巧,并能够分析评价文章的思想性、艺术性,具有初步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能基本掌握古今小说、戏剧、诗歌、散文的欣赏技巧。7、写作:较熟练地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基本技巧,并进行写作,尤其是复杂记叙文、一般议论文及常见应用文的写作,做到基本通畅,得体。8、文化修养:熟悉古代文化文学常识,能基本了解现代文化文学基本状况,基本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精神,有正确的是非标准,能写一手较漂亮的硬笔字。
高三:1、语文兴趣:有深层次的语文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热爱祖国文化的强烈感情,对母语有科学的认识。2、语言应用:较好地掌握了适应实际需要的理解和使用语言文字的知识和能力,有强烈的语感,能够简明、连贯、得体地使用汉语言。3、听与说:能够迅速理解别人的计讲话,并能在迅速抓住要点、把握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评论,能熟练地进行讲演和辩论,能够较好进行简短的即席发言和有准备的口头报告,讲话体态自然、普通话标准,能吸引听众。4、文章阅读:能迅速准确地读常见文章;抽象的语言能加以阐发,具体内容能加以概括,含蓄的语言,能加以解释,能够基本辨明语言文体风格,能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的材料,能够把握、分析作者在文中表现的观点和态度。5、文言文:能够迅速读懂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诗文、篇段及名言名句,进一步掌握一定量的实词(古今异义词不少于64个、一词 多义的词 不少于300个、偏义复词不少于29个)及运用规律,了解一定量的复音虚词(不少于12个),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能较快地给浅易文言文断句、标点,并能迅速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了解作者意旨与态度及其借鉴作用,能进行初步的评价分析,能够把浅易文言翻译成现代汉语。6、文章阅读:能够掌握文学欣赏规律和技巧。并能够迅速准确地分辨文章的优劣,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的知识和能力,能够较准确地分析、理解艺术形象和语言艺术,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够进行古今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的初步鉴赏。7、写作:能够熟练地、较迅速地进行各类常见文体的写作,做到规范、连贯得体、结构完整、条理清楚、书写端正、文面整洁。8、文化修养:了解并熟识我国古、现代文学史,了解并热爱我国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
四、实验措施与具体安排:
为了达成目标,我们采取了如下具体措施:
(一)战略上淡化教材,战术上重视教材
现行中学语文统编教材,虽然名义上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建构,但由于它的过于庞大芜杂,
在实际教学的操作过程中,实难运作,尤其是难有一条教学线索――“序”,是以知识系列为“序”呢?还是以课文阅读教学为“序”呢?是以写作教学为“序”?还是以它们的综合为“序”?教材编写者的目的显然是要以综合性作为语文教学的“序”,但客观好也造成了诸多不利于实际操作的弊端,综合成了大杂烩,多头并进的教学之“序”,反而使人盲无头绪,各年级教学要求不具体,教学目的不明,测试标准随意、盲目,致使教与学意义淡漠、兴趣寡然;;而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传统名篇,大多是大手笔的文章,也有部分是大手笔写的小文章,或是某些作家的典范之作。内容时代感较差,与学生实际生活距离较远,艺术上技巧性很强,不要说中学生难以揣摩,就是一般普通作者也难以学到,使人有高山仰止之感,现行“大纲”和现行教材的诸多弊端,在本文已经作了简要的概括,这里就不再赘述。
为此,我们对教材的处理是战略上淡化,战术上重视,至于中学语文教学体系则走的是民族化和现代化相结合、以培养语文素质为目的的道路,从而构建起以“语言――读写听说能力――语文素质”为框架的语文教学新体系。因而,对于课文,我们以叶老的“课文只是例子”为原则,把那些讲读当作典范的文章阅读材料,语言实验例据,写作范例,开启思维、发展智力的钥匙等。其他课文作为课外自我阅读,以作为典范文章的实验场。同时,再补充部分新教材,一是当代优秀的精短散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等,二是介绍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和有关热点问题的精短文章及常用应用文等。第学期补充十到二十篇,供课内比较,课外延伸阅读。此外,我们还以训练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简明、连贯、得休”为目的编印了《语言应用与表达》讲稿,供“口语训练课”、“语言应用课”用。编印《(文章阅读和欣赏技法)》供:“阅读与欣赏课”用,编印《高中作文与实用写作全程训练》讲稿供“写作课”用。
(二)实施“三课型”,合理安排课时
每周二节“语言应用表达课 ”,二节“阅读与欣赏课”,一节“实用写作课”,每周一个
循环递升单元。总体时间三学年。
(三)教学步骤实施“三三制”,教学方法力求灵活有度
具体教学方法,以实现目标,达成效益为“度”,兼取百家之长,融会贯通,不求模式
只求实效,如蔡澄清先生之“点拨法”,但教学步骤则有一个基本的框架,这就是“三三制”,现有课型简述如下:
1、语言应用与表达课:从整体着眼,从局部入手,由局部到整体,再由整体到局部,听说为主,读写为辅(语言运用角度),齐拓共进。主要分三步走:(1)认知――学生在教师点拨下,运用方法,认识弄懂并识记语言基础知识(主要在高一学年实施完成),(2)迁移――引导学生利用认知阶段所获得的成果,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主要在高二学年实施完成),(3)转换――在迁移的过程中逐渐活用语言知识,形成良好的语言运用习惯,把知识转换成实际运用能力,把他人的抽象和信息、经验转换成自己的、形象的能力。在这三步中,第一步为基础,第二步为中介,第三步为目的,循序渐进,不可或缺。相对于这整体性的“大三步”,具体以某一个具体目标来实施“小三步”即把“大三步”浓缩到一个单元中来完成。大小三步之中,师生都是“合一”的关系,即师可以生,生也可以师,但应以师为主。具体实施中,可采用多种方法,如口语训练法之讨论法、讲演法、作文推荐法、热点新闻简评法、戏剧表演法等。
2、阅读与欣赏课:因文而异,不搞模式,粗线条是先以技法相授,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体察、感情文章阅读与欣赏的规律和技巧,然后,独立阅读,从碉形成习惯。具体说,分三步走:认知-迁移-转换。实施时,这三步和“语言应用与表达课”的三步的层进式有所不同。着重于环环相扣。整体大三步,局部个体小三步。课内自读课文的阅读与欣赏为第二步,课外阅读与补充材料的阅读与欣赏为第三步,无论“大三步”还是“小三步”,其次序是不能颠倒的,这是由其具体内容和操作的科学渐进性所决定的,第一步是“授渔”‘,即认知阶段,如“小三步”中第一步,即是以讲读课文为例子、授学生以读书之法,同时,激励学生自创适合自己的读书之法,并适当选择加以整理推广,第二步是“迁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之“法”,进行自主地阅读与欣赏,并总结出得与失,其阅读材料是课内自读课文,基本实现阅读与欣赏能力的迁移,使学生初试牛刀,浅尝甜头,第三步是“转换”,以课外自读课文和补充课文等为阅读材料,进一步引导学生自能地进行阅读与欣赏,并渐渐养成阅读习惯,把教师所授之“渔”,经过迁移训练,转换成自己之“能”,每遇文章,能够在有意无间之间,自然而然地依法阅读或欣赏,甚而至于游刃有余,踌蹰满志了。每一“小三步”作为一个小单元,每个小单元或每类文体都依序实施三步法,只是在文体方面各学年有所侧重,高一侧重记叙文,散文,高二侧重说明文、应用文、诗歌、戏剧,高三侧重于小说、议论文及各种文体的综合比较。另外,本课还要进行精读、略读、速 读等阅读方法的训练,以培养良好的阅读欣赏技能与习惯。
3、写作课。“讲求系统,务实求活、训练为主。点拨为辅”,是写作课的教学原则。“ 讲求系统”,就是训练要进行大系统的全面训练,先子系统的单项写作,再到大系统的整编文章写作,做到目的具体,目标明确。“务实,求活”的“实”即写作教学的始终都必须严谨的态度,钉钉铆铆,一丝不苟,落到实处,务求人人能写,常见文体都能写,尤其是实用类文体。“活”指训练方式方法、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走出僵化的教学模式,走出封闭的教学环境,笃信陶行知的“生活就是作文”的信条,到大自然、到社会生活中去寻求素材,把写作和现实紧密地联系起来,以致活学活用。如开展“今日见闻”“时事述评”、“社会信息”等专项训练活动,进行野外作文写生,市集人物速写等别开生面的训练。每周一篇大作文。大作文中突出某个训练重点,除一般文体外,尤重视应用文练习。写作课注意和上述两课结合,上述两课是写作课的准备和基础,写作是它们的主要目的之一。其具体教学步骤以认识论和迁移理论为依据,主要分为五步:1、悟读:在交代清楚一定的写作目标的前提下,以课文或补充材料等典范文章为悟读材料,直观感知这些范文的写作技法,是为写作感性知识培养阶段。2、授“渔”:围绕写作目标,指导学生总结第一步悟读所得之感性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写作技法,同时传授相应的写作基本技法,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写作技能。这就使“悟读”而得的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3、观察:得到了一定的写作技法之后,进一步便是指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自然,指导学生如何用写作技法来进行具体的写作。做好这一步的关键是目标要明确,观察要细致,技法要熟练。4、摹写:“摹写”是利用写作技法临摹范文和临摹生活与自然等观察所得,而是还要临摹观察观察所得,临摹生活本身。5、能写:紧承“摹写”之后,指导学生活用技法,围绕目标,进行自能。作文另外,作文评改方法采用学生自改、互改、结对评改、教师审阅总评、根据学生推荐把优秀习作刻印众评等种种方法。
以上三课,名为分立,实则一体,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决不能割裂开来。
(四)营造语文学习环境,拓宽语文学习途径
努力开拓第二课堂,营造并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活跃学生思维,加强学生同社会的联系,
让学生了解社会、熟悉社会、练就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各种途径、学习语言文化知识,具体方法是:组织学生兴趣小组举办时事讲座、焦点问题辩论和外出参观、、游览、调查活动。
(五)“养成习惯,终身以之”
1、勤查字典,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要求学生必务《新华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现代汉语辞典》、《成语词典》四种工具书,通过检查达到落实,从而形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2、培养积累知识的习惯。以词汇的积累、文言知识的积累、文学文化知识的积累、作文材料的积累四项积累为必备之积累,通过卡片式、摘记式、剪报式等多种形式完成。3、培养读书与摘抄的习惯。4、培养发言、处理事情预先准备的习惯。5、培养动笔写作并能自评自改的习惯。每天记日记、一周一篇周记。6、培养广泛涉猎、博览知识利用资料把握信息比较优劣的习惯。7、培养书写美观、整洁、爱美的习惯。8、培养遇事慎思、质疑辨难的习惯。9、培养勤记笔记和整理笔记的习惯。10、培养用普通话回答问题朗读文章的习惯。11、培养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中认真参与的习惯。12、培养独立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和敢于参与、力争上游的习惯。
以上习惯的培养主要渗透在“三课”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并适当地采用一定的激励方法,其主要方法有:
激:激发兴趣,讲清形成学习习惯的具体要求,具体目标和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热情,持之以恒地积极参与。主要可以采用成功的典例激趣,以未来社会 的高速 发展对人才的高要求激趣、以教师的示范和情感激趣等。
导:涤除“误习”或“陋习”,因势利导,培养良好习惯。其方法是下面引导,激浊(不良的学习习惯)扬清(优良习惯),因势利导,看准机会,多多指导,诲之不倦。
逼:交流情感,“逼”其养习。在坚持表扬鼓励为主要方法的基础上,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及社会性成熟等特点,巧妙批评,严厉督促,“逼”他们坚持“养习”训练。
规:巧设“规矩”,严格训练。比如设置“日功”“时功”“周功”“月功”训练,“日功”即是每日必记日记,必红书法,必看报纸,必有一得等,“时功”是时时提醒自己注意形象、爱惜羽毛,时时要讲普通话、时时留心学问等,“÷周功”即是每周总结、必整理学习笔记、必看一篇好文章,一部好电影、一本好杂志等等,没有一定之“规”难成高素质的“圆”激励学生自己创设自己的“学规”。
促:检查落实,促其养习。经常性的检查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典范学生(养习优秀生、养习进步生等),表扬其人、推介其经验,适时发现落后学生,因材施教,巧妙地隐“恶”扬“善”,促基上去,另外,经常性的检查,还在于督促学生持之以恒地、一丝不苟地反复训练,杜绝敷衍塞责、半途而废等情况发生。
五、一点说明
以上教学实践的要互处于三个“三”:一是三步目标,即三学年各有具体目标,只是相对独立,即名为分立、实为一体,相互配合,互相促进,以达到整体提高二是三种课型。三是教学方法的“三三制”即“认识-迁移-转换并内化”三步层进式教学方法。因此本实验可以名为:“三课型”“三三制”高中语文整体素质培养目标教学法,简言之,即“三三式”高中语文目标教学法。
【高中语文整体素质培养目标教学实验方案(教师中心稿)】相关文章:
语文单元教学实验报告(教师中心稿)07-10
《在声音的世界里》教学方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8-13
自主式作文批改实验报告(教师中心稿)10-17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方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8-29
药(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0-06
繁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7-03
师说(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9-17
门槛(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0-23
散步(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8-18
爱莲说(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