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人改姓(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4 10:56:43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谈古人改姓(网友来稿)

朱艳梅

由于历史和民族文化的原因,中国人非常重视姓氏。古人不是常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吗?似乎古人是不轻易改姓的,但事实并非如此,追溯中国的姓氏史,常可发现一些改姓的情况。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 刻意回避。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触犯尊长的名讳是绝对不允许的。当某个姓与帝王、长辈、名人的姓重合时,就必须换掉。如北宋大臣文彦博,他家原本姓敬,曾祖位了避石敬塘的讳而改姓文,后来晋亡,复姓敬。偏又碰上宋太祖的祖父叫赵敬,只好又改姓文。真是敬字虽好,奈何“敬讳”难违呀!还有的人为躲避仇家追杀而改姓。如殷朝末年,有一个叫理利贞的为逃避纣王的迫害,和他的母亲避于李子树下,饿了吃它的果子,后干脆改姓为李以感激其救命之恩,又可避人耳目。

二、 化繁为简。这较多地发生在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为了和汉族更好的融合,改原姓为汉姓。如拓拔氏改为元氏,贺葛氏改为葛氏。这样,其姓氏化繁为简了。还有一些姓氏在读音不变的前提下改为更简便的字。如鄠姓改为云姓。

三、 赐贬姓氏。帝王为奖励其臣子,有时赐另一个尊贵的姓(通常为皇姓)给手下。如郑成功矢志反清,被南明皇帝赐姓朱,得了个“国舅爷”的称号。反之,如果某人犯了罪,帝王会迫使其姓一个凶姓或带侮辱性质的姓,臣子还得感谢帝王的“恩赐”。如南朝齐有巴东王子萧响,因犯谋反罪,其后人被贬为虫萧氏(虫萧,一种长脚蜘蛛)。

以上是历史上改姓的主要情况,其他情况往往与求富贵吉利,生养之类有关。如:南北朝时有祭姓人,认为祭姓不吉利,而訾字有资财之意,表示富有和充裕,遂改为訾姓;汉代东方朔之父原本姓张,东方朔出生三月,他的母亲就死了,由邻居抱养,当时正值东方发亮,故改姓东方,其后人遂成东方姓;北齐时有重臣高隆之,本姓徐,因其父为高氏所养,又与高欢结厚,遂改成高姓。

封建时代的臣民受皇权意识的影响,对姓氏有一种近乎迷信的动机。统治阶级也把姓氏作为尊卑屈辱的象征和奖惩的手段,认为姓氏的好坏关系到家族的兴盛,地位的升贬,后世子孙的发展等,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上面的改姓的情况。现在看来,姓氏就是家族及其成员的一个标志,用以指称家族及其成员,与富贵吉利之类毫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