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并列

时间:2024-07-14 02:03:0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议并列

 

  并列成分在语言运用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可以用来--

一、理解词义

  1、并列短语中,有许多由两个结构相同的成分构成的并列成语,其中相对应的词的意义及用法往往相同 ,根据其中一字的具体含义、用法可推知其它不懂的字的含义、用法,即以已知推未知。

  例如:“文过饰非”,“过”、“非”都是缺点、错误之义,“文”和“饰”理应相同,“饰”,我们容易理解,“修饰、掩盖”之义,那么“文”也是“修饰、掩盖”之义。再如“抱残守缺”,“残”、“缺”都是残缺之义,“守”是“保守”之义,“抱”也应是“保守”之义。并列成分的成语很多,不再赘述。

  2、两个以上的并列句子,根据结构整齐(如对偶、排比)的特点,理解某一词语的具体含义。请看例句:

  “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吴士好夸言》)。 “粟帛”、“甲兵”分别是并列式结构,两个词都指自然的物资方面,“形势”与它们前后对应,也应是两个词,理解为“地形、地势”,而不是指“政治形势”。

  有些由并列成分组成的词经过长期的演变,现在只剩下其中一个词的意思,成了偏义复词,如:

  (1)便可白公姥(“公姥”,原指公公、婆婆,此处只指“姥”,婆婆)

  (2)你若有个三长两短,我还怎么活呀!(只有“两短”之义,指意外的灾祸、事故,有时特指人的死亡)

  (3)万一她有个好歹,可怎么办?(“好歹”在这里只指“歹”义)

二、辨析语病

  由于并列成分用错造成的语病很多,语病辨析与修改就成了近几年高考所青睐的一个考点。下面就列举几例,如:

  (1) 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1993年新科目组试题)

  (2)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1995年)

  (3)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1996年)

  (4)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1999年)

  (5)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1998年)

  这五个句子有两类语病:(1)-(4)是搭配不当,其中的并列成分有的使用了连词“和”,有的用“、”隔开,但通过简缩主干,不难判断,第(5)句是歧义句,“和”有连词、介词两种理解,所以容易造成歧义。

  另外,并列成分使用不当,还容易造成语序不当的语病,在高考题中还未出现,模拟题已有涉及,如:

  (6)《水浒》里的李逵、解珍、武松等英雄人物打虎、杀虎、猎虎的壮举,就是典型的艺术反映。

  (7)花圈上的荷花、菊花和牡丹,象征了先烈们的坚忍、纯洁和品质高贵。

三、理解句意

  对一个句子中的并列成分难以把握时,我们可以通过寻找对应关系来确认。如1995年高考中的一道科技文阅读题:

  “他们以波长21CM和10.5CM的电波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了三次和两次调查”。

  A、向宇宙中的37个讯号分阶段进行调查的次数。

  B、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进行分片调查的次数。

  C、使用两种不同波长的电波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

  D、按照时间(天数)的长短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

  理解该句的关键是“分别”一词,“分别”指什么?这里出现了两处并列短语,“21CM和10.5CM”、“三次和两次”它们是一一对应的,所以“分别”不是分片、分阶段,而是用21CM波长的电波调查了3次,以10.5CM波长的电波调查了两次,因此正确选项为C。

 

【小议并列】相关文章:

并列议论文12-20

小事不小议论文02-10

小议新课改的几点感受(网友来稿)09-04

小议宾语前置(教师中心稿)09-06

文体不限小议 (教师中心稿)06-27

中考语文辅导--小议论文写作两大要点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