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教会女校惹的祸--玛蒂尔德悲剧成因新探(网友来稿)

时间:2024-09-06 20:45:3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都是教会女校惹的祸--玛蒂尔德悲剧成因新探(网友来稿)

陈立

  读过《项链》的人,都会对玛蒂尔德的不幸遭遇留下深刻的印象。人们往往将玛蒂尔德人生悲剧的根由归结为金钱至上、等级森严、腐朽堕落、尔虞我诈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这种分析显然过于简单。无论何人,其人生际遇固然与所生存的社会制度密不可分,但就某个人而言,其人生际遇又有着其特殊性。

  “一挂假项链,十年辛酸泪。”要寻找玛蒂尔德人生悲剧的真正根由,应该从她那种特殊的人生理念开始,因为人的行为是受其理念支配的。作品序幕部分有这么几个句子:

  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得朴朴素素,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分似的。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

  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地位的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然而她却因此痛苦,因此伤心。

  她没有漂亮服装,没有珠宝,什么也没有。然而她偏偏只喜爱这些,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阅读这些文字,特别是透过三个“觉得”,可以很容易地发现:玛蒂尔德的思想偏执、荒唐乃至近于疯狂,并且这种思想也仅是她所独有,因为“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地位的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

  一个出身贫寒的女子,怎么会有这样荒唐乃至近于疯狂的人生理念的?大脑里天生就有是不可能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她所生活过的环境里去寻找可能的答案。

  一看家庭生活。她出身于小职员家庭,家庭经济拮据。这样的家庭,是难以知晓上层社会所谓的“幸福生活”的具体情形的,更不用说灌输给孩子如上所述的荒唐乃至近于疯狂的理念的。

二看社会交往。由于家庭贫贱,玛蒂尔德的社会交往也只能限于下层社会,“没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并且“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因而,那样一种生活圈,也不存在毒害她的可能。

至于老实巴交的路瓦栽,更不可能让她产生如此的念头。

  问题似乎没有答案。正因为如此,不少人就将玛蒂尔德的悲剧根由简单地归结到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上。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段平素并不被人重视的文字--作品序幕部分的最后一节,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她有一个有钱的女朋友,是教会女校的同学,可是她再也不想去看望她了,因为看望回来就会感到十分痛苦,由于伤心、悔恨、失望、困苦,她常常整天地哭好几天。

  从这一节文字中可以获取两个重要信息:一是玛蒂尔德有一个在教会女校时处下的“有钱的”朋友珍妮(即后来的佛来思节夫人),二是玛蒂尔德曾在教会女校上过学。

  应该说,佛来思节夫人及其家庭客观地存在着影响玛蒂尔德人生观念的可能。因为两人曾是同学且关系较好,玛蒂尔德曾去过她家,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部分了解到上层社会生活的一些情况,从而产生跻身上层社会的想法。但是,通览全篇,我们并不能找到佛来思节夫人对她产生的实际影响。假设是佛来思节夫人灌输给她这样的理念,那么佛来思节夫人作为朋友就理论上应该、事实上一定帮助她创造类似舞会等的机会,而不至于让她带着“伤心、悔恨、失望、困苦”回去,并且“常常整天地哭好几天”。从文章的内容来看,佛来思节夫人与玛蒂尔德之所以能成为朋友,主要还是由于佛来思节夫人并不象她所在的那个阶层的其他人一样倨傲势利,并且玛蒂尔德也确实美丽聪慧讨人喜欢。应该相信:佛来思节夫人对玛蒂尔德是真正纯洁的同学友谊,尽管她身处上层社会,但她并没有怂恿玛蒂尔德去追求那种外表“神奇”实质“腐朽”的所谓上层社会的时尚生活。

  这样看来,第二个也是唯一尚未被排除的信息--教会女校--应该是解开玛蒂尔德人生悲剧之谜的最后的希望。

  我们必须弄清两个问题:教会女校由谁兴办?教会女校的办学宗旨是什么?

  十九世纪中后期的法国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日趋激化、贫富分化日趋严重。当时的教育是名副其实的富人的教育,富人家的男孩上贵族学校,女孩上教会女校,而穷人的孩子是不可能接受良好的教育的,因为他们一没钱二没地位。一些人错误地把教会女校视作教会单纯为救济穷人而开办的贫民学校,把教会教育视作贫民教育,那是不了解当时的教育实际。教会女校名为教会兴办,实际上出资者主要还是富人,并且主要是为富人女子提供教育,只有极少数的中下等市民的女子经过相当的努力才可就读,但在里面也是要受到相当的排挤。不然,玛蒂尔德怎么会只有珍妮一个“有钱的女朋友”?

  而教会女校的办学宗旨就是为了培养贵族夫人,所以其教育内容不是教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类技能,而是教学生如何制作女红、束腰提臀以及如何取悦男子。所以,“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女人“生来就是为着过高贵的生活”、“生在世上就是为了”“漂亮服装”和“珠宝”、“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成为教会女校的思想教育内容并且不断地进行灌输强化、直到被学生奉为“圭臬”,完全成为学生自觉的“人生追求”就显得不足为奇。也只有学校教育的这种思想灌输的强化方式才能使原本出身贫寒、天真单纯的玛蒂尔德对这些荒唐的说教深信不疑。

  所以说,要论玛蒂尔德人生悲剧的根由,必须揭开教会女校虚伪的面纱:资本主义上流社会通过教会女校对玛蒂尔德实施了思想毒害,而教会女校正是这种思想毒害的直接实施者。使一个原本天真单纯的下层社会的女子变得不爱劳作、不切实际、不安于清贫生活,相反地把“腐朽”当“神奇”、贪图享乐、一心想过上层社会那种堕落奢华的生活,我们不得不说:都是教会女校惹的“祸”!

Email:cnjschenli@sohu.com

作者邮箱: cnjschenli@sohu.com

【都是教会女校惹的祸--玛蒂尔德悲剧成因新探(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阅读的切入新探(网友来稿)09-17

幽径悲剧(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0-29

伟大的悲剧(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7-17

一个由幼稚走向成熟女性的悲壮之歌--玛蒂尔德形象意义之研究(网友来稿)09-25

语文创造力评测方法新探(网友来稿)09-19

鞠躬(网友来稿)09-18

红薯(网友来稿)10-18

都是金钱惹的祸_记叙文03-23

剖析语言 情理自现--《灯下漫笔》(节选)教学新探(网友来稿)06-27

静听天籁(网友来稿)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