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授鱼与授渔--阅读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网友来稿)
郑建晨
教与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教中有学,学中有教,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教,象帮小孩走路,扶一把随时准备放手,学生的学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续,努力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引导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学会,教师的职能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叶老曾说:“教学的本旨在于养成能力,形成习惯,且使学生终身受用之。”“教师之为教不在授与,而在与相机诱导。”教师教给学生的东西是有限的,外面的广阔世界所需要的知识是无限的,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空里教给学生掌握某种方法和技巧,此乃上上之策。
一、 更新观念,确立自学思想
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新大纲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必须有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之配套指导教学,教师可以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上课。如:一种填鸭式,一种自学式,让学生自己感受那种教学方法更有效果,学生通过比较、鉴别,一定会得出结论,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的知识,更值得记忆,也更容易掌握;被动接受的东西更容易忘却,还是自学好。有人说;让学生跳起来摘到果实,比摘好果实给他,吃起来味道更好。
二、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自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去学,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扎实的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的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部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可见学生的情绪对课堂效果的影响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时,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力求做到切合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乐于接受。反之,“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若把语文知识编成歌曲教给学生,让他们在歌声中记住知识,学生乐于接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力求教法多变,不仅有默读、朗读,还有速读、跳读、细读、精读,以及把握文章要点的圈点勾画和批注等读书方法。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我重点培养他们的速读、细读、精读能力,要求通过“速读”能把握文章的整体印象(题目、出处、作者、体裁、背景),记住文章梗概;通过“细读” 把握文章的字、词、句,感知各段落的大意,理清思路;通过“精读”,归纳中心思想,参悟作者写作意图,学会分析写作特色,并巩固迁移。这样学生既有兴趣,又懂得方法,效果自不待言。
三、授之以法,使学生善于自学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会生存》一书中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可见,最有价值的知识是 关于方法的知识。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1)内外结合,培养自学能力
课本无非是个例子,要引导学生课内向课外延伸,做到举一反三,教给学生自学的技巧,先扶而后放。“贵能令三反,触处自引伸。”( 叶老)教师在精讲课文后,应留足够的空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钻研,去探索,去开拓。若学生处于山穷水复时,教师稍加点拨,使他们能柳暗花明。因为教课的本旨并非教师讲一篇课文给学生听,而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新课文,从而使学生能自观其他类似文章。内外结合,培养自学能力,是把“课本”与“读本”巧妙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教读中掌握自学的方法。
(2)读写结合,培养自学能力
阅读是借助于语言文字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输信息的过程,它要靠人脑的综合、加工、重组才能完成。阅读所获取的知识,通过阅读者的想象、推断,转化为主体的形象或严谨的逻辑。这就是内化的过程。因此在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时,要注重阅读方面的方法指导。“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读的多了,积累的东西自然也就丰富了,但这些丰富的东西如何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呢?这就要靠“写”来体现。写作,其实是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是读的结果的体现形式,是对读再创造的,是读的内容的外化的过程。读与写是互为基础的,可以采用先读后写的方法,也可采用先写后读的方法,如:读后感,作品评论等。通过比较,然后知得失,读能促写,写能促读,两者相辅相成。
(3)设疑求证,培养自学能力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发展思维能力是提高语文训练效率的中心环节,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层层设疑,逐节给自己提出问题,层层加压,然后将问题进行分类,并借助于各种手段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求证。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注意设置一些统领全文的大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析疑的过程中,通过内力外因,尝到自学的甜头,这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鞭策,成功的解决问题是一剂兴奋剂,学生在收获着知识的同时也在收获着自信和勇气。这样做,会更有效地发展他们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4)成果展示,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检测,学生的研究成果如何展示,这对自学能力的培养大有帮助,教师可以采用成果展示的方法,强化奖励机制。如:读书笔记评比,专题报告会,新书推荐会,自编报刊活动等形式,促使学生自学。成果展示一方面是阅读成果的汇报小结,也是今后阅读教学开展的催化剂,学生的阅读成果若是被别人承认,阅读的价值得以体现,这是对学生阅读成绩的最大鼓励,学生的阅读热情会进一步提高,这对今后阅读工作的有效进行,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四、指导训练,使学生学会自学
训练训练,“训”是教师的事,“练”是学生的事。在训练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如:训练计划、活动的组织、方法的指导等,重点应放在指导上。通过引导、启发、疏通,促使学生有效完成训练任务。
(1)指导学生梳理阅读知识。阅读能力的提高依赖于一定的阅读基本功,知识越丰富越系统越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因而教师要指导学生将知识归类,归类时分出主次轻重。如:文言文教学中可根据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句式特点等作为梳理重点,同时也要教给翻译、断句等知识。
(2)指导学生认识阅读题型。根据阅读训练题的要求,教师讲清训练目标,题型特点审题技巧,使学生有“法”可依,有“标”可达,增强学生的目标观念,养成依题解题的习惯。
(3)指导学生掌握解题策略。阅读教学中科学的解题方法十分重要。下面介绍几种做法:①瞻前顾后,随文答题。根据上下文语义的联系,推断不理解的词句。
②由此及彼,推断新知。根据相关词语,从有知推断未知。
③由表及里,挖掘内涵。由表层的意义,挖掘内蕴的主旨。
④分解组合,理顺关系。划清层次,调整语序,概括大意。
五、养成习惯,使学生坚持自学
自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怎样培养这种习惯呢?首先教师要做到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年龄特点、智力基础和已经具有的良好习性,有的放矢。任何一篇课文,无论字、词、句,还是语、修、逻,学生总有一部分是理解的,根本用不着教师讲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值得思考的预习题,让学生凭借工具书和自己已有的知识,动手、动口、动脑,像教师一样备一备课,有时教师可以放开手脚,让学生来上课,课后评价一下学生上的课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哪些方面有待提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师生互动的频率,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胆量,通过师生互动的对比互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总之,阅读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希望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阅读教学老树开花,青春永驻。
作者邮箱: zjczxh829t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