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点拨育诚信(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4-08-06 13:19:1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相机点拨育诚信(教师中心稿)

四川省宜宾县蕨溪镇中心校  

相机点拨育诚信(教师中心稿)

语文学科渗透德育,尤其是如何渗透诚信教育,是当前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利用和发掘教材的诚信因素,相机点拨渗透,不失为一条原则和规律。--题记

(一)

余秋雨的散文《信客》,写了两代信客的不同际遇,以及信客在乡间最终消亡。文中着力刻画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信客形象,赞美啊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善良宽容的美德,说明诚信无私、勤劳奉献的人,总是能赢得人们的敬重和爱戴。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难得的好教材。可以按以下几步进行:

首先,在“导入”时,用诚信的格言警句,或者用诚信的故事来激趣,导入课文的学习。比如,有一位知名学者讲了这么一件事:有一名我国留德的高才生,毕业后,在德国四处求职。他找到了许多大公司,都被拒绝了。就连小公司,对他也是大门紧闭。气急败坏的他,最后得知,原来是他居然有乘车逃票的记录。这在严肃的德国人看来,大概那是永远不可饶恕的。这故事或格言一讲,自然会激发学生探究课文里有关的诚信知识。

其次,在引导学习语文知识中,分析重点句子、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问题讨论时,注重诚信的熏陶和濡染。比如句子:“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情节:年轻信客何以干起这差事?转业后人们何以接济他,连打他的人也幡然醒悟?形象分析:老信客何以干不下去、年轻信客具有什么精神品质。随着社会的发展,信客这种职业早已消失,而作者为什么还要为信客书被;树碑立传?

议论之后老师再小结点拨:诚信是立人之本,是行走社会的通行证。拥有它,你会赢得人们的敬爱;抛弃和忘却者,必然要自食苦果。

诚实守信,是人心灵支配的一种自觉自爱,是竞争时代尤其要强调的社会道德规范。它意味着不虚伪,不欺诈,待人以诚。信誉至上,一诺千金,是成功者永无失败的护身符。诚信教育是最基本的人格修养。“诚”,是真实、诚恳,它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之间,也体现在人与一切事物之间,包括对他人的言语和行为,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都要诚恳对待,不含糊、不虚饰,敢于暴露、敢于独抒己见。“信”,含义有二:一是取信于社会,取信于他人,要言行一致。二是要相信他人,胸襟开阔。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优秀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诚信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品德修养,它需要培养,更需要教育。根据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和教育部等六部办《关于开展社会诚信教育宣传的工作意见》精神,学校要把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诚信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认真抓紧抓好;在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培养的同时,渗透诚信教育。语文学科发掘教材中的诚信因素,在教学中,引导、促进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获得必要的有关诚信的知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诚信道德的积极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明辨是非,乐于践行诚信道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成为取信于社会的合格人才,则是得天独厚的。

通过这些,使之心灵受到诚信的洗礼,从而提高诚信素养。

最后,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诚信的格言警句和故事,在班上交流,再以诚信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这样使学生加深对诚信品质的认识,升华诚信素养和境界。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信客职业道德和信客的优良品质、揣摩典雅而精辟语言的同时,注重诚信教育的渗透,让学生濡染诚信无私的美德,受到诚信教育,从而树立起诚信为本的做人信念。

(二)

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人们崇尚诚实守信的品质,可以说是诚信行天下,诚实守信,贯穿古今中外,是最基本的人格修养。它连接个人和社会,支撑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尤其在中国,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视为人诚信,把它视为与人交往和做人的准则,经常以此修身自省。尤其是在今天,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人们更把它作为支撑道德的脊梁,支撑人生灵魂的脊梁,是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它更是我们教育必须弘扬的一种美德。七年级语文上册的《〈论语〉十则》,可以说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好教材。

选自《论语》中的十则,虽多数都是讲述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但也有讲述为人修身养性的。其中的曾子说的那则,就是非常明确的真诚待人的典范交往的内容。对于这篇课文的诚信教育,可按以下进行。

在“导入”时,介绍《论语》,从论述有关学习、治国平天下内容之后,着重引述其中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语录和古人对此书的赞誉。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而不立”、“言必信,行必果”;“半部《论语》治天下”等,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在整体感悟内容的基础上,研讨曾子这则时,则可让学生展开讨论,弄懂内容和含义,引导思考:为什么古人要“日三省吾身”?为什么要省“与朋友交而不信乎”?通过讨论、引导和点拨,使学生明确:每天都应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加强自律;真诚待人、守信交往,言行一致,是心灵支配的一种自觉自爱,是诚信品格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寻求与他人共同发展的途径,是取信于社会、取信于他人的提高人望的一种大识大智。诚信之人,与人交往,信任的人多、朋友多,朋友多了“路”好走。

在拓展和延伸中,引导大家说说见闻和体验。或谈真诚交往赢得别人的信任:关于深得楚人信任的季布的“一诺千金”的典故;刘备三顾茅庐诚邀诸葛亮出山的故事;海尔的领头人张瑞敏“处处兑现诺言”,使海尔享誉世界的美谈。或说撒谎骗人自食苦果:如牧童“狼来了”的谎言终使自己葬身狼腹的故事;齐阴贾人“许金不酬”而被淹死的故事。或言自己体验经历。教师最终还应该点拨和小结:待人以诚,立信于社会,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立身社会的最基本的为人准则。尤其在今天竞争激烈的时代,它既是人生的道德支柱、灵魂脊梁,还是尤需强调的社会道德规范。古今都非常重视诚信人格的教养,注重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父范母仪,提及一下如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故事,孟母三迁的故事。使之在交流和点拨中深刻认识诚信人格的重要性,从而获得更深的诚信行天下的认识,养成诚信的内在素养。

(三)

我在教鲁迅先生最为看重的叙事散文《藤野先生》时,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后,让他们研读课文内容,探究质疑时,在这过程中,有学生举手发言:“藤野先生是他最敬重的老师,为什么以撒谎来安慰他呢?是不是有失诚信?”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好,立即作为一个问题,交给大家讨论:鲁迅为什么对老师撒谎?这个谎该不该撒?为什么?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纷纷举手发言。基本趋于一致意见:对一个关爱与尊重“我”这个“弱国”人的人,对想他学生学有所成的老师,对为中国、为学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的学者,在惜别心情异常悲痛时,撒上这么一个谎,能使他不再极度悲伤,并得到些许安慰,这可谓明智之举。我们更觉得他对老师的理解之深刻,爱戴之崇高。这既在理,又在情,我们也丝毫不会因此而责备鲁迅的撒谎。

此时,我想到,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常常给学生讲的是不虚伪,不欺诈,待人以真。但也应该给学生讲明这一点,该撒谎时还撒谎。于是我便相机点拨--

诚信虽然是真诚待人,诚实守信,是交往和做人的准则。它包真诚的理解、看待他人,善待他人,做人要诚实,人际交往中要信守承诺等。但并不是什么情况下都要说真话,讲信用。也就是说,讲“诚信”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不讲原则,不分善恶的愚腐之诚。古有“两善相权取其重,两恶相权取其轻”的基本的善恶原则,在今天也是应当传承和发扬光大的。

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对待同事、同学和亲朋好友,我们该讲诚信。在面对战争、死亡和犯罪,在搞保密工作,在对待一些特殊的人和事情时,我们有时可以不讲诚信。如鲁迅在见到老师悲痛欲绝的情景,此时此刻对藤野先生的撒谎,这最多也只能算作一个轻微的“恶”。因为能使藤野先生不再极度悲伤,并得到些许安慰。我们更能看到鲁迅先生对他老师的爱戴、真诚理解和善待,没感到撒谎的不是。这最终还是好的。又如为了稳定病人的情绪,以利于治疗或延长患者的生命而撒谎病情,这虽是一种“恶”,但比说真话而加速死亡来说,是一种轻微的“恶”,终究是善的。

古人这个“基本善恶原则”,给我们指出了在什么情况下不应该做到诚信,可以说是至理名言。我想,我们的教育就是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和分清具体道德情境,即明了“诚信”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时候,切记也不要让学生进入“什么情况下都讲真话、都守信用”这样一个误区。

综上所述,教学中通过渗透真诚待人和诚实守信交往有关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认识,随之逐步加深,唤起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意识,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体验自尊,提高个人的社会和亲力,强化诚信规范,学生必将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以上是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课题研究论文)

2004-12-28

【相机点拨育诚信(教师中心稿)】相关文章:

相拥诚信--写给诚信的歌(教师中心稿)09-15

合江初中诚信教育计划(教师中心稿)07-21

中心阅读原则的含义(教师中心稿)10-23

兜风(教师中心稿)08-07

中心阅读原则含义例析(教师中心稿)07-29

画眉深浅(教师中心稿)07-18

尊重>热爱(教师中心稿)07-12

元代文学(教师中心稿)09-02

母亲给的爱(教师中心稿)06-23

读书与做人(教师中心稿)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