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纲扣点,探究方向,统筹备考(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4-08-11 22:33:49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抓纲扣点,探究方向,统筹备考(教师中心稿)

2005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终于出台。一年一度的高考各科考试说明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高考各个科目的试卷结构 、题型、考查范围等都由其确定,作为命题、考试的依据,它是每年考生、老师备考时最重要的指导。今年,高考考试大纲明确今年部分学科的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并有所调整,对考试范围、试卷基本结构等作了调整和说明,同时还对各学科的题型示例作了相应的调整。

抓纲扣点,探究方向,统筹备考(教师中心稿)

高考语文考查的能力可分为五个方面,它们是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这五种能力正好由低到高形成一级台阶,其中,最高一级应用和鉴赏评价是并列的。因此,我们也称之为五个能力层级。能力层级是将学习和考试中所涉及到的学科能力因素进行分解,得出在各项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整合而成。

在五个能力中,识记是最基本的层级,它的主体内容是在语文学习中那些需要记忆的知识,如字的读音、字形、文学常识、名句名篇以及文化常识(估计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此点也会重新成为考查点)等内容,这些知识最能反映一个人的语文功底,是应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理解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指的是在阅读时能领会文章的内容或文句的含义,并能作出解释。分析综合则是在识记和理解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它是指在阅读中能够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文章的内容。表达应用指的是语言应用方面的能力,包括对句子和整篇文章的驾御能力,它是在前三种能力基础上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它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以上各能力层级所起的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都已明确,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高一级的能力包含了对低级能力的要求,也就是说,高级别的能力不是架空的,它是从低级能力发展而来的。语文能力层级的划分,为我们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其含义,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学习那些有益的知识,有意识地加强能力的培养,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收益。

一、2005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几点变化

细分析2005年新出台的“考试大纲”,与往年相比,我们发现其突出变化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2004年“考试大纲”上的星号已全部删除,2005年高考将对“考试大纲”上所列的所有考点进行选择性考查。

(1)文学常识被纳入选择性考查范围。

文学常识的识记,应关注三点:一是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二是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三是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2)占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将在古诗文阅读中灵活考查,并成为采分点。应重点关注古汉语中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3)写作由2004年的要求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改为“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基他常见体裁的文章”,“发展等级深刻”改为“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性。”

写作更为考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足够宽广的舞台,活题作文的本质特征是开放,文体开放,立意开放,选材开放。(所谓“三自方针”: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事实上这两年高考作文是"文体不限"、"文体自选",有一些考生选择了书信、日记、消息、通知、总结、报告等常用应用文体,选择写散文、剧本、诗歌、小说、故事和寓言等等文学体裁,也是符合要求的。考生的文体选择将更为灵活。

所谓观点,就是人们在观察事物时所处的位置或采取的态度,在文章中,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对事物的的看法,也就是文章的主题;所谓具有启发性,就是文章的观点能引起读者的联想、思考而有所感悟。力求使文章具有回味和深思的空间。

2.实行“三不”,给自主命题省市以更多自主权。

随着2004年11个省市自主命题的实验成功,今年高考命题将由原来的11个自主命题省扩大到15个,江西、四川、山东、安徽四省从2005年开始实行自主命题。教育部这一举措,将更大限度发挥各省市命题的自主性。其表现为:

(1)不固定试卷结构;

(2)不设小题分;

(3)不设例题。

不再固定试卷结构,将有利于各自主命题省市结合自己的特点命题,不再设小题分,将有利于命题者对主观性试题的整体把握,不设例题,将有利于题型的开放、创新。

“考试大纲”中考试内容的不限定性,为全国及各省市命题提供了更大限度的自主性,各省市命题组将在“考试大纲”的指导下,积极自主地探索自主独特的命题方式,有选择地考查,试卷结构题型设计与全国卷及其他省市有不同之处,凸现地方特色,有可能出现少数创新题型。

3.深入“新课标”题念,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积极导向作用。

高中新课标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设计课程目标,学生应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和发展创新五个方面得到发展。

目前,高考改革正在逐步探索适合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命题方式。2004年新增加的九个自主命题省市的“试卷评价”,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在试卷内容上”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加强人文气息、文化底蕴、时代特征的要求。因此,高考试卷中将不断渗透高中“新课标”理念,以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积极导向作用。“新课标”是备考时的另一个“纲”,要给予高度重视。

总起来看,2005年语文高考命题趋势以“新课程试卷”为主。能力素质考查力度加大,并渗透到每个小题,大分值的考题有三分之一分值属于能力素质分、个性分、创造分。

话题作文的发展已趋成熟。不过作文评分可能要进一步改进,作文的培养目标要朴实,60分钟内,不可能写得很好,有根有据,文理通顺,切中题意,就可以得满分。作文主要考查考生“道德人格”“人情秉性”“文化品位”“科学品质”“认知能力”“生活阅历”“规划人生”“表达技巧”等方面。

今年仍然不给评分标准,只出评分参考,各地自拟评分标准,下放制定参考答案的权力。有些开放性极强的试题,如古诗文鉴赏可不提供答案,科技文的考查是会坚持的,纯知识性的考试内容限在10分内。

    今年试题有些调整和变化:变换多种训练形式,变换多种阅读鉴赏文本,变换多种题型,变换多种思维的角度和方法,让考生活跃起来,视野开阔起来,情感丰富起来,个性发挥出来。最能反映民族文化底蕴,体现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检测考生实际语文素养的主观题分值加大,客观题分值减少,如对联、广告词、禁示语、信息的衔接与连贯(串词)、熟语的使用考查,平时复习时应注意和关注一些具有民族传承意识的文化样式和社会实践中母语运用实例,在“语文生活化”上做文章。如对灯谜的赏析,编者按,拒绝词,解说词,手机短信,图表、图案、标志的设计和分析,新闻采访提纲等。

二、考试方向预测。

1.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

语言基础知识重在应用,语言材料会涉及时事。

(1)语音考查,定格三类;题型趋向,依字判音

语音的考查,以三种形式为主:异形同音字、形近异读字和容易读错的字。题型以给出词语中加点的字,不出现读音,然后判定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为主,也可能给出读音让考生鉴别正确与否。前一种题型,加大了考查力度,因此,仍将是2005年的命题方向。

(2)字形测试,别字为主;题型选择,多种格局

复习关于字形的知识时,应把重点放在别字上。由于高考试卷要由电脑打印,所以这类试题就会很少涉及错字。题型命制绝大部分情况下选择词语,近两年涉及到熟语中的歇后语、惯用语、谚语、格言等的考查。此外,有时也把错别字放在句子中考查。

(3)词语考查,重在语境;易混词语,初见端倪

词语的考查,重点考查考生结合语境(上下文)准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包括虚词)的能力。

同义或近义词既要注重实词,又要重视虚词,特别要注意从2004年高考开始出现的一些意义虽不相近却易混淆的词语的选择。

(4)熟语考查,渐入I卷;存留II卷,难度更大

熟语的考查,实际上在2003年已潜入I卷字形考查之中,2004年相继放在字形、成语题中考查。由此推测,将熟语放在I卷中考查的可能性更大。

(5)标点符号,渐入II卷;文言题中,可能设题

2004年恢复对标点符号的考查后,重点考查了句号、冒号、分号、破折号、引号、问号等。结合2004年15套试卷的命题特点与隐含信息可知,2005年对标点符号的考查可能采用两种命题方式:一是像北京卷一样,放入II卷文言文中与文言断句结合考查;一是像福建卷一样放入II卷语言运用中与简明、得体综合考查,其理由是2005年熟语运用可能移入I卷,这样标点符号就可能让位于熟语运用。有些模拟试卷已开始出现此类题型设计。

(6)两类病句,交互出现;语义错误,渐趋主流

2004年命题者首次将“结构性错误”的病句与“语义性错误”的病句分开命题,交互出现在每套试卷之中。实践证明,这样命题降低了难度,有利于考生答题。但由于是首次分开命题,各自主命题省市尚以“结构性错误”命题为主,“语义性错误”只有两套试卷涉及。有鉴于此,考生在复习时,应把重点放在训练“表意不明与不合逻辑”这类“语义性错误”试题上,至于“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这类“结构性错误”试题也应适当训练。

(7)语言运用,创新领域;连贯扩展压缩,形式多样

语言运用是命题者倾注心血较多的领域,历年考题,都有创新。句式变换、语言连贯、扩展压缩、仿写考得最多。2004年的公益广告、对联拟写与语言衔接及熟语运用,标新立异,深受好评。2005年图表阅读与文字分析、识别偏离中心的语句与口语转述,将成为主要考查点。各自主命题省市可能根据本地区考生实际和区域文化特色命制一些创新题型。

(8)文学常识,重新复出;考查方式,结合诗词

文学常识考查将可能采用两种形式:一是以选择题或配伍题的形式出现;二是放在古诗词鉴赏中以小题形式综合考查。考查内容,将可能以时代、国别、体裁为主,考查代表作的识记可能性很小,否则,将加重考生的负担。

(9)名句名篇,课本尽揽;考查内容,以文为主

关于名句名篇,重点落在《大纲》规定的古诗文背诵篇目上,会背诵默写名篇名句,考试内容将不会超出这一范围。试题中会有课本两题,课外一题,考生只要抓住课本适当兼顾课外,一般可得满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名句名篇有时也放在语境中考查。

(10)修辞方法,偶尔入题;三类题中,重在运用

修辞方法的考查,基本有三类试题涉及,一是古诗鉴赏,一是现代文阅读,一是句式仿写。要熟练掌握《考纲》中八大修辞,特别是比喻修辞,侧重对修辞效果的考查。

2.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1)古诗鉴赏,诗词并举;以词为先,曲渐入题

综观2004年对古诗文的考查,诗入题10首,词入题5首。很明显,选材已由前几年的唐诗拓展到宋词。2005年将加大对宋词的考查力度,甚至有的省市会涉及元曲。考查内容由原来的寓意、诗眼扩展到细节、情感、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各个方面,但语言、情感考得最多,这是古诗鉴赏的考查重点所在。

(2)文言阅读,史传为重;句式用法,列入考查

2004年的15套高考试卷,仍以史传文为主,但选材范围已有所扩大,广东省的文言试题就选自《孔子家语颜回》。体裁上也有所突破,湖南省的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是苏轼的散文《放鹤亭记》。这意味着2005年的文言文阅读考查,将在选材、文体范围等方面有所突破。

不管怎样选材,文言文阅读除要重视实词词义、虚词用法、文中信息筛选、语句意义理解和内容要点归纳外,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主要字词

主要字词指的是在文言文经常出现,且与现代汉语混淆的字词。

②特殊句型

这是2005年的选考内容。2004年北京卷已考查到句子的成分省略,全国卷考查到被动句。因此,掌握“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非常重要。

③词类用法

词类活用,为文言文所常见,具有典型意义,2005年被作为选考内容。实际上命题者早就将此知识点作为考查点,特别是在文言文翻译中,经常出现。

总之,“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查的最大可能将在翻译中作为“采分点”体现,当然,也不排除直接命题。

3.现代文阅读与鉴赏

(1)实用阅读,关注热点;科技阅读,备受青睐

实用文阅读,从试卷结构看,2004年大部分省市试卷都放在第二题,但北京卷则放在第四题,2005年可能出现两种结构并存的情况。

从所选文章看,所选材料都是社会热点。一般是社会科学类与自然科学类文章,但自然科学类文章所占比例高达73%。关注科技、阅读科技报刊,是考生平时就应注意的。复习时,尤其是关注反映科技前尚的考古、医学,特别是环保类文章。诸如海啸、绿色奥运等。

(2)文学阅读,重在名家;散文主流,小说入题

文学作品的阅读,所选作品大都是现、当代的名家名作,以现代作家的作品为主。考查内容涉及家乡、山河、树木、怀人、忆旧、咏物、读书、快乐、生命等。

考查角度,在保持题型稳定的前提下,加大了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当然不能排除以微型小说命题的可能,2004年高考辽宁卷纪伯伦的《“认识自我”》,就是一篇外国小说。因此,2005年的文学作品阅读可能出现中外散文与小说对举的分布态势。

4.作文

2004年的高考作文,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全国及各省市纷纷选用关系型话题作文,可见命题者对关系型话题作文的认可。从某种意义上说关系型话题作文,标志着话题作文命题思路的成熟,既有利于训练考生的开放性思维,又可避免抄袭现象。

2005年的作文命题将可以能出现这样的格局:以话题作文为主,命题作文其次,漫画作文可能亮相,材料作文、续写、扩写也可能出现。

复习时应重点关注这样几个话题:人文与环保、责任与意识、感悟与体验、现实与未来、家庭与社会、自主与合作、自我设计规划、社会和谐发展等。

哲学原理的运用应注意“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尊重客观规律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其中第一个观点用于关系型话题作文的构思与立意;第二个观点用于透析“环境与人文”话题。

三、备考策略:

1.紧扣《考试大纲》,系统梳理,夯实基础,强化能力

语文复习备考应该练不离“纲”(《考纲》),习不离本(课本)。可采用“定点--连线--划片--归块”的方法,分类分项梳理知识。要着力探寻试题的规律,把死知识学活,并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应具体做到以下几点:①系统复习常用字表、常见多音多义字表、易错字表、近义词辨析表、常用文言实词表、常用文言虚词表、通假字简表、常见成语用法表、常用熟语等。②系统复习高中课文,重点落在《大纲》规定的古诗文背诵篇目上。将《大纲》规定的150个文言实词和18个文言虚词落实到课文的相关语句中,要特别注意对典型例句的归纳、识记,切实把握教材中讲到的字法、词法、句法等有关古汉语知识。多读浅易的课外文言短文,尽量不借助注解,运用“留”“添”“补”“删”“对”“调”“猜”等翻译方法,字字落实,对号入座,准确直译,以强化文言语感和翻译理解分析文言文的能力。通过对现代文的“大单元”式复习(重新编排单元)和比较复习,构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诗歌、小说、散文等文体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③熟练掌握文学作品重点是诗歌和散文的阅读鉴赏规律和技法,能灵活运用鉴赏时常用的专业术语(比如诗眼、意象、意境、铺垫、抑扬、象征、对比、映衬、线索、景情、情理、物志等方面)。要重视阅读鉴赏的过程,在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理解、分析、筛选、整合及评价的能力,要注意文本的客观标准。④温故知新,查漏补缺,在实战演练中获得新战术。一是要翻看以往做过的试卷,采取拉网式,以防知识点漏网;二是要做几套高质量的模拟题,进入实战状态,模拟考试,模拟评卷,旨在缩短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周期。⑤养成审慎审题的习惯。应试时,因没有审清题意、盲目答题或按老套路答题而失分的现象时有发生。不要被平时的模拟题禁锢了头脑,避免形成“套路”思维的惯性模式,要培养自己因文而变、因题而变的应变能力。

2.博览精读,深思活用,汲取源头活水

可以预见,2005年高考语文命题的选材会更加注重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会进一步涉及政治、经济、教育、艺术、选拔、新闻、环保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建议同学们在考前一是要博览精读,做好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这一大事。要留心阅读文学小品、科技动态、时事新闻、时评短论等方面的文章,以获取新信息,增长新知识,形成新思维,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最好做一本美文剪贴本,广泛收集各种体裁的短小美文,并学会批注点评,巧借他山之石。二是要注意所学各门学科知识的融会,特别是要用好历史、地理、政治等常识。这样既有利于语言知识的运用和阅读分析题的解答,也有利于丰富作文的材料。三是留心生活,勤于思考,强化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要勤于练笔,建立自己的写作档案,力求一文一得;要精读近年的高考佳作,从“丰富,深刻,有文采,有创瓣”的高度学习一得之见,技之长,找到适合自己胃口“的立意角度、表达方式和语言风味,形成自己的写作个性。

3.精心选题,指导技巧,提升能力。

高考复习有效的方法是教师要精心选题,用典型习题,来训练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以精取胜。其他的方法往往是低效的。

选题的基本原则:

(1)清楚高考。

教师一定要清楚高考考什么(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如何考(题型设计)和高考的走向(变中求新);

(2)正确选材。

习题要选择现实生活各个领域并且贴近学生生活和心理的语言材料,突出试题的时代感和考查学生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要选择各种文体文本--适合高考命题与考查学生能力,难度适当、语言典范,内容与时代思想文化主流相一致的诗歌、古文、文章、文学作品,以训练和考查学生的各种文体文本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评价能力。

(3)有所创新。

语言知识与运用(1-6,23-25题)和作文题目的设计要大胆创造新,以适应高考的求新。

(4)结合实际。

根据学生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会什么、不会什么以及学习的能力和潜力,确定做什么题目及其难度。

语文能力是练出来的。解答高考题的能力更应该如此。高三语文课堂应该是“练堂”,应该是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认真阅读解答教师精心编选的习题,每节课都在解答“高考题目”,每节课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能够解答“高考题”。高三备考一定要求取这种时效。而教师的工作是精心编题、指导做题、解答疑难、告诉方法、分类指导。切不可以讲代练。

各个题目都要要求学生要学懂作会(会写),即读懂内容、明白答题要求、知道如何做答,正确书写答案。一份高考试题答案全在于读和写:前三个板块(1-15题)是从读中做出判断;后三个板块(16-26题)是从读中写出答案。

【抓纲扣点,探究方向,统筹备考(教师中心稿)】相关文章:

高考名句名篇备考(教师中心稿)10-14

自读、质疑、探究式阅读教学初探(教师中心稿)07-11

中心阅读原则的含义(教师中心稿)10-23

兜风(教师中心稿)08-07

统筹方法教案07-08

《统筹方法》教案09-08

《统筹方法》教案10-14

中心阅读原则含义例析(教师中心稿)07-29

画眉深浅(教师中心稿)07-18

尊重>热爱(教师中心稿)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