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前度刘郎今又来(网友来稿)
马莉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诗人。唐顺宗李诵永贞元年,刘禹锡参加了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由于守旧派的反对,革新失败,同年,他被贬为连州刺史,从此便开始了他那长期的贬谪生活。对于这种生活,他一直表现得比较乐观,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不变,对当朝权贵的斗争精神不变,写了不少诗作表现他那种坚持真理、刚强昂扬和正直高洁的人格。
这种人格在刘禹锡两次游玄都观的题诗中表现得格外明显,也因这两首诗,刘禹锡再度被贬。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皇帝下了赦令,刘禹锡被召回长安,期待着安排新职,有一番作为。这时当权的宰相武元衡就是当初革新派的政敌。有人劝刘禹锡走走武宰相的门路,刘禹锡却把那人痛斥了一顿。苦闷之中,他到玄都观赏桃花。9年的逐客生涯,并没有消磨他的锋芒。他一边观赏着满园盛放的桃花,一边又嬉笑怒骂地借题发泄一通,写下了《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诗作名为游观盛景,实际是用“桃千树”影射权倾京师的新贵,言外之意是说他们的日子和轻薄易谢的桃花一样不会长久,充分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这种语义双关、讽刺朝政又充满对新贵的鄙视之情的诗作,当权者当然也能品味出来,所以宰相武元衡等人看到这首诗很不高兴,就把刘禹锡贬去播州(今贵州遵义市)刺史。
当时身为御史中丞的裴度念及刘禹锡家中有八旬老母,不忍让刘禹锡到远离长安的播州,致使母子无异决别,于是他在皇帝唐宪宗面前求情说:“这种处治和朝廷以孝治天下的精神是不相符的,请圣上考虑考虑,把他贬谪的地方往内地迁一下。”
唐宪宗说:“像刘禹锡这样的人是不可赦免的。”裴度吓得不敢多说,不过后来皇帝怒容渐减,说:“我还是不愿伤害刘禹锡的母亲的。”
于是,刘禹锡被改贬到连州,后来又转徙到夔州、和州做剌史。
十四年过去了,政治沧桑,人事更替,当时的权贵们老的老,死的死,有的则垮了台,这时,当年为刘禹锡说过话的裴度当了宰相,就把刘禹锡调回长安。
刘禹锡重新回到京城,又是暮春季节。他想起那个玄都观的桃花,旧地重游,知道那个种桃的道士已经死去,观里的桃树没有人照料,有的被砍,有的枯死了,满地长着燕麦野葵,一片荒凉。他睹今忆昔,心中感慨万千,联想起一些过去打击他们的宦官权贵,一个个在政治争斗中下了台,而他自己倒是顽强地坚持自己的见解。想到这里,他就又写下了一首诗,抒发他心里的感慨,诗里说: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玄都观的兴衰变化,被作者巧妙地用来嘲讽保宁派权贵,“种桃道士”是比喻保守势力和权贵的,作者笑问他们“归何处”,宣告自己“今又来”,这中间流露的斗争胜利的喜悦是相当明显的。
保守派们当然不能放过他。刘禹锡从此被诽谤、责骂,不久,他就被外遣到苏州、汝州、同州等地任刺史。后来又奉命到东都洛阳担任太子宾客,直至病逝也未能回长安。
刘禹锡自永贞元年因革新失败被贬郎州,到元和十年被召回;从玄都观赋诗被二贬连州,又到太和二年再游玄都观复为“桃花”叹,其间竟长达二十四年之久,虽也曾一度消沉过。然而,二十四年的漫长岁月,并未磨减刘禹锡坚持真理的锐气,没有改变他为宦之初衷。“前度刘郎今又来”时,其鲠直为人和不懈的斗争精神仍一如当年,丝毫没有减色。其铮铮气骨让后来者为之啧啧称叹,缅怀不已。今人读其诗,仍能受到强烈的激励,并从中获得深刻的教益。
通联:河北威县第一中学 邮编:054700 电话:03196182750 E-mail:wxmali@163.com
作者邮箱: wxmali@163.com
【前度刘郎今又来(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鞠躬(网友来稿)09-18
红薯(网友来稿)10-18
静听天籁(网友来稿)10-21
十五的月亮(网友来稿)08-29
印象张艺谋(网友来稿)08-28
长句的运用(网友来稿)07-17
谈比兴(网友来稿)09-11
趣话笔名(网友来稿)06-02
教育感悟(网友来稿)10-26
语感浅说(网友来稿)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