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反思(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4-08-28 20:18:53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教学的反思(教师中心稿)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尽管我已从教十多年,可是面对课改新形势,面对个性纷呈的中学生,感到的不是驾轻就熟,而是更多的心虚胆怯。我的经验也算是日益丰富,我的教学也算是日渐成熟,我的课堂风格也一贯以分析透彻、语言精彩、旁征博引、洋洋洒洒深受学生好评和喜欢,可为什么教学效果往往并不理想,考试成绩也是差强人意?我也由原来的气定神闲变得心浮气躁?我不服气,当然也不理解。最终,在我认真学习了《语文课程改革标准》,阅读了大量的素质教育文献后,我再三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终于发现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我想,也许许多语文教师都普遍面临如此现状吧。

语文教学的反思(教师中心稿)

一. 缺乏学生主动思考的体验

课堂一直是展示我个人才情的舞台。我悉心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我自以为我的课讲的很精彩,因为,学生反应良好,课堂气氛活跃。但我终于发现这些“良好”“活跃”,这仅仅是学生被我的热情感染而已,殊不知我让学生当了旁观者、局外人,他们被动的接受着我的理论,被 老师牵着鼻子走,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感悟,长时间的单边训练,使学生们思维僵化,而且滋生了依赖思想,久而久之,就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俗话说“巧母拙女”,母亲心灵手巧,包揽一切,女儿自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老师的讲解全面透彻,越俎代庖。虽曰爱之,其实害之。当然我也曾经试图开展探究似的教学模式,可是一个问题提出,下面死水一般沉默,几番哄、诱、骗,眼看一节课白白流走,我再也没有耐心等待,便只好又开始滔滔不绝。于是,就这样恶性循环,囿于老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中。对学生就是单一的要求他们,认真听讲,认真作笔记,课下认真做作业,哪敢有独立思维的要求,更谈不上发现和创新。

事实上,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和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关注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古语云:人皆可为尧舜。“尧舜”,传说是上古时期我国的君主,后来泛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物――圣人。这是说任何人都有成为圣人的可能,但是要培养、造就。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刺激学生自觉学习,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因为人皆有脑袋,皆有学习知识、探求真理的物资条件,如果有善于播火的教师,定会燃起他们求知的圣火,定会照亮蒙昧、驱除愚蠢,获得智慧探究的硕果。如果教师只是把一些叫做“知识”的东西硬塞给学生,学生学得再多,充其量只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形鹦鹉”,或者是读了几本书的“两脚书橱”,而离一个有创造意识、继往开来的“现代人”则相去甚远。

二. 缺乏学生与书本的直接对话

除了在预习中,学生粗粗的读遍课文外,一般老师很少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课文,毕竟教时有限。然而,一篇文章,诗歌的意境,散文的灵气,小说的底蕴,在学生对课文缺乏咀嚼甚至完全不熟悉课文的前提下,怎能被领会?老师在上面纵然讲的天花乱坠,殊不知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缺乏学生与书本的密切接触,缺乏学生的主动深入思考,再优美的文章对他们来讲也只是雾里看花。老师的架空分析,只能把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就像把金鱼从水里捞到桌面上来供大家欣赏一样,语言文字的那份韵味、那份灵气荡然无存。这就是为什么优美的课文上不出优美来的课来。以前,我们总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不讲能行吗?那是对不起学生,不负责任,老师讲不出是没水平。一次,心血来潮,想起让学生独立阅读,培养自学能力,结果学生一致抗议,认为老师是在偷懒。同样又是无功而返其实许多情况下,老师都是费力不讨好。

古人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自子自知。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技能,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教学法。在读中,沿坡讨源,批文如情,神游其中,增进理解。应该放手发动学生自己阅读思考,不应该有老师苦口婆心的反复强调。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生在阅读中积极主动的理解和回应,书本潜在的意义 才能处于不断的被创造性的流动之中,学生的心灵才能于书本中的世界融为一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三. 缺乏新鲜的有活力的课题

多少年来,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三寸不烂之舌,伴随着我。教材千变万化,学生性情各异,可是,我的教法却基本没有多大长进,惯性思维和惰性思想使我在新旧教材的变轨中,一切跟着感觉走。所谓得成熟就是在教参的诠释上更高明一些,所谓的经验无非就是一些方法技巧:作文如何开头?说明文如何写得生动些?应试课外阅读文要分几步走:整体把握文体,粗知文章大意,对号入坐问题,回答力求详细……都是抽象的理论,冷冰冰的原则,全是准备好的条条框框,让学生去装去填。偶尔,也安排一些对课文初步感受的讨论,可最终还是自觉不自觉的引导他们众口一词回归或靠拢、迁就教参的标准答案,什么个性化、人文性、情境性、创造性均难以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带着更多问题,而非更多答案去学习。”理想的教学应该是: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问题走出课堂。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要在学生自学过程中产生了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展开,即教学以“问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启发,促使学生自主解决原有问题,并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教师要善于设计那些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而教参上未必涉及的新鲜问题,激发他们自主探索的兴趣,使他们思维的火花进一步燃烧、扩展。

四. 缺乏对学生真正的尊重

曾几何时,我们居高临下的在讲台上,盛气凌人的发号施令,板着面孔捍卫我的师道尊严,不允许他们对我有一丝不恭。我认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要求他们动作整齐化一,回答异口同声,抓纪律促学习,我把贪玩淘气学习不好的学生统统斥之为差生,绞尽脑汁的转化他们循规蹈矩勤奋好学,我甚至希望他们像鸵鸟,一头扎进书山学海。学生一不听话,便感到“烦、难、厌”,把他们视作另类,有时甚至巴不得除之而后快,师生之间缺乏共同语言,感情不能融洽,教学难有成效。

赞可夫曾经说过:“努力使学生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都能只有的呼吸。”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也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设一种结构模式,让学生处于无拘无束畅达的状态,才会尽情的参与与自由的表达,创新思维才能孕育诞生。”而我们一贯的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用价值尺度规范着活生生的生命,是在复制生命吗?实在太狭隘了,其实是扼杀学生的灵性。窒息了民族的生机 最后,培养出来的不再是有个性有发展潜力的人才,而是在钢模下铸造出来的产品,人的价值、地位、情感已经可怕的消失了。身为教师,应该尽快转变角色,走下圣坛,真诚的爱自己的学生,爱他们的优点,也爱他们的缺点,亲近他们,与他们心心相印,尊重他们的人格,少一点审视责备的目光,多一些欣赏鼓励的热情,注意十分谨慎的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想方设法为他们获得成功创造条件,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最终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一种真诚合作的新型关系。

五.缺乏自我素质的提高

多年来,我们常教导学生:“不学则退,不思则惰”,可从没对自己说:教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惯于严格要求学生而疏于自我提高,在纷纭复杂的事态面前,我们是那么孤陋寡闻,在日新月异的世界中,又总是固步自封,学生需要什么,他们在想些什么,更是茫然无知。按理语文老师应该爱读书、多读书,可是有几个老师通读四大名著,有几个能写出一手好文章,更有几个能自觉钻研相当教育理论,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也许我们的确太忙了,一天到晚围着学生转,还有办公桌前作业堆成小山,可是,这一切都是原谅自己的借口罢了。惭愧的很,读书对于我已是很远的事情了,终年相伴案头的是各种教参,各种题集,虽天天与语言打交道,可并不深爱语言,,虽然在作文课上把学生的作文批的头头是道,可自己却述而不作,很少用一支笔把生活中的点滴思考和思考记下来,把写作中的甘苦 拿来与学生共享。粗略算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教给学生的至多不过五十篇文章而已,而其中他们又有多少收获呢?身为人师,才疏学浅,误尽苍生,实在汗颜。更让人难以置信的的是,我这个一向和蔼可亲的老师居然也学的河东狮吼,因为春风化雨式得教学管理根本吃不开。一次,我把几个捣乱学生教导办公室教育,不料,几个孩子却私下议论,语文老师不会骂人,不厉害,不用怕她。平日,你也崩想用自己的学识赢得,他们对老师及语文的重视,小小年纪的他们 非常圆滑势利,哪课老师凶,逼得紧,便乖乖的在这一科用功。没办法,我只好跟跟厉害老师学整学生的厉害办法,横眉冷目,出言不逊。另人悲哀的是这一招非常奏效。我分明看到的是自我师德的沦丧。我更加痛心不已。

   扪心自问,孩子有什么过错呢?是所有的老师耳提面命,叫他们听话乖巧,否则要挨批评、歧视甚至变相体罚,他们在老师的威严和压力下,过惯了缺少尊严、没有自由、看人眼色的日子,当然也渐渐失去就纯真的天性和童心,开始习惯于顺从、低眉俯首、察言观色,甚至阳奉阴违,养成了鲁迅先生说的“人+家畜”的奴性人格,而缺乏独立、自尊、自信的品格和追求平等、民主、自由的东西,更没有学到宽容、博爱、人本主义这些最美好的东西,人是教育的产物,是老师自身素质的落后,造成学生灵魂扭曲,并且恶性循环。

     我们是计划经济时代成长的老师,学生是 受市场经济的熏陶,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要适合学生需要,在教师中必须进行继续教育。从知识的领域上,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是一条潺潺不息的小溪,从教育的角度看,教师应该掌握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

要搞素质教育,教师相必须先提高自身的素质。

    总之,以上种种不足,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孔夫子“吾日三省吾身”,使他自己成了一代宗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对自己教育生活中的遗憾,总是不断反复反省,最终成为世界级的教育家。而我们语文老师真应该重新深思,发现自己,升华自己,提升教育理念,完善自己的人格。路漫漫任重道远,让我们上下求索。

      

【语文教学的反思(教师中心稿)】相关文章:

谈谈语文多媒体教学(教师中心稿)08-28

《论基本属实》教学反思(教师中心稿)09-05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教师中心稿)09-21

语文单元教学实验报告(教师中心稿)07-10

职高语文教学的定位思考(教师中心稿)06-12

我的大语文教学观(教师中心稿)08-27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感染艺术(教师中心稿)05-29

谈苏教版初中语文专题教学(教师中心稿)10-06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感的培养(教师中心稿)10-10

语文杂谈五则(教师中心稿)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