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能的回归--由《孔乙己》中手的作用想到的(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4-09-17 10:24:23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本能的回归--由《孔乙己》中手的作用想到的(教师中心稿)

                  

本能的回归--由《孔乙己》中手的作用想到的(教师中心稿)

江苏省宿豫中学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这篇小说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含英咀华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鲁迅先生不仅将枪头对准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哀其不幸”,更将“怒其不争”的笔锋,戳向了人类最最根本的本性--劳动创造了一切,若不能有所创造,人类将回归本能!

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亦即劳动使猿的四肢发生分离,由本能的四肢演变为分工明确的四肢--产生了手。从分离的那一刻起,手便承担起了“创造”的重任。然而孔乙己的“手”就没有发挥这样的作用。

孔乙己的“手”唯一能发挥创造性作用的便是他“写得一笔好字”,“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由此看来,孔乙己确实读过书,即便“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但能写得一手好字也算是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了。如果他能充分发挥这一个性潜能,边抄书,边读书,“勤工俭学”,说不定就能像范进一样,能够“进学”;即使不能“进学”,糊口总应该说没有问题吧。可是他“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真是自断后路。他的“手”失去了这样一个发挥作用的机会,便只能做一些毫无意义的“工作”了--为了生存而“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为了遮掩难堪而“排出九文大钱”;为了炫耀自己而“蘸了酒在柜台上写字”;为了保护“多乎哉?不多也”的几颗茴香豆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为了不劳而获,“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在他即将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之前,竟为了满足酒瘾而用这手“走”到酒店、“摸出四文大钱”。这样,孔乙己的“手”失去了本来作用,也就失去了人类进化的意义,违背了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发展规律,那么必然要退化,退回到演变之前去,发挥“脚”“走路”的作用--“便用这手走来”、“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鲁迅先生以其深邃的双眼洞悉人之本性,以其犀利的笔锋解剖人之劣根,以含蓄的语言揭露社会之本质,以深刻的哲理揭示人类及万物之发展规律。塑造孔乙己的形象,意在告诫人们,“手”是进化的产物,其作用是劳动,是实践,是创造,一旦失去了这个作用,它必然要退化,要回归,那将是人类最大的悲哀。

《本能的回归--由《孔乙己》中手的作用想到的(教师中心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本能的回归--由《孔乙己》中手的作用想到的(教师中心稿)】相关文章:

学校教育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重要作用(教师中心稿)07-21

由北大处分考试后舞弊想到的07-25

古汉语中的称谓(教师中心稿)10-07

谈教学中教师情绪的控制(教师中心稿)10-21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教师中心稿)09-21

古汉语中之字的用法(教师中心稿)06-19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感染艺术(教师中心稿)05-29

也谈学校管理中的成就激励(教师中心稿)07-29

答谢中书书(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6-25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感的培养(教师中心稿)10-10

本能的回归--由《孔乙己》中手的作用想到的(教师中心稿)

                  

本能的回归--由《孔乙己》中手的作用想到的(教师中心稿)

江苏省宿豫中学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这篇小说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含英咀华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鲁迅先生不仅将枪头对准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哀其不幸”,更将“怒其不争”的笔锋,戳向了人类最最根本的本性--劳动创造了一切,若不能有所创造,人类将回归本能!

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亦即劳动使猿的四肢发生分离,由本能的四肢演变为分工明确的四肢--产生了手。从分离的那一刻起,手便承担起了“创造”的重任。然而孔乙己的“手”就没有发挥这样的作用。

孔乙己的“手”唯一能发挥创造性作用的便是他“写得一笔好字”,“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由此看来,孔乙己确实读过书,即便“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但能写得一手好字也算是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了。如果他能充分发挥这一个性潜能,边抄书,边读书,“勤工俭学”,说不定就能像范进一样,能够“进学”;即使不能“进学”,糊口总应该说没有问题吧。可是他“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真是自断后路。他的“手”失去了这样一个发挥作用的机会,便只能做一些毫无意义的“工作”了--为了生存而“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为了遮掩难堪而“排出九文大钱”;为了炫耀自己而“蘸了酒在柜台上写字”;为了保护“多乎哉?不多也”的几颗茴香豆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为了不劳而获,“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在他即将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之前,竟为了满足酒瘾而用这手“走”到酒店、“摸出四文大钱”。这样,孔乙己的“手”失去了本来作用,也就失去了人类进化的意义,违背了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发展规律,那么必然要退化,退回到演变之前去,发挥“脚”“走路”的作用--“便用这手走来”、“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鲁迅先生以其深邃的双眼洞悉人之本性,以其犀利的笔锋解剖人之劣根,以含蓄的语言揭露社会之本质,以深刻的哲理揭示人类及万物之发展规律。塑造孔乙己的形象,意在告诫人们,“手”是进化的产物,其作用是劳动,是实践,是创造,一旦失去了这个作用,它必然要退化,要回归,那将是人类最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