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搞好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网友来稿)
郑传芳
随着教育创新,语文教师们积极参与教研教改,试探着如何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自主学习的模式;大胆尝试了愉快教学,创新教学;课堂上尽量营造适跃气氛,指导学生围绕教学内容积极思维,籍以完成初中语文教学的两大任务:一是以课文为例,让学生掌握读懂文章的方法,增强阅读能力;二是以课文为例,让学生自觉地向作者学习写作方法,增强写作能力。
笔者最近教学了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春》一文,试以该文为例,谈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基本途径。
一、营造正常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是搞好阅读教学的前提。
正常的师生关系要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共同探索真理的同志关系,质疑解惑的合作关系,指路导航的朋友关系,真正把学生摆在教学主体的地位,课堂要努力营造活跃、轻松、和谐、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努力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课文形象思维,再造思维和创新思维。然后教师方能正确地分类指导,恰当点拨,揭示正确答案。试想如果不给学生以心理安全(不存戒备心,不担心别人随时会批评和指责)和心理自由(不要有太多的规矩和约束),学生就会在回答问题,发表见解时顾虑重重,害怕错了会被同学们笑话,被老师指责,吞吞吐吐说出的问题别说创新,就连复述课文也说不准确。
二、课前预读,认字释词,清除阅读障碍。
刚进初中的学生,认字释词的困难还是有的,特别是一些古典课文,诗词课文和抒情散文,更显得必要。教学中可利用课前预读,让学生们把不懂的字、词、句圈点出来,自己查查字典、词典加深印象。教师可在第一学时用少许时间让学生们都提出来,教师是一个一个板书出来,并写出近形、近音、近义字(极个别字在文中不同读音,不同解释),词,句的区别和解释。例如:小花散(s n)在草丛里,不可读为san(散步);捉迷藏(cang),不可读为zang(宝藏)等等。
三、从探讨作者的创作思路入手,把学生带进形象思维、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把握阅读的思想基础。
在解决了学生们的阅读障碍以后,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一)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春的?(二)作者绘出了哪几幅春景图?并要求学生从作者描写的形、色、味等方面予以叙述。这两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是既可以开启学生们的形象思维,又可以稍加梳理便能看出作者的构思技巧和文章结构,该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脉络分明,前呼后应,联系紧密,足可以看出作者功力丰厚,独具匠心,结思巧妙的特点。经过学生们的充分讨论,老师便可以归纳成为:文章分为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文章的重点是第二部分绘春。在第二部分中作者概括轮廓地勾勒了春景之后,绘 出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并将前四图作为辅垫,在迎春图里集中突出了“人勤春早”的主题。作者在用了一个对偶短句之后,“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画龙点睛地点明了主题,并用“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突出表现了未来事业的成功,未来的幸福美好的热忱希望和美好憧憬。 掌握了课文的体裁结构,总体内容,中心主题之后,便可以决定阅读的基调。该文适宜选用积极饱满的热情,轻松柔和的情调,愉悦抒情的语气,给人以美感。
四、从剖析作者质朴语言的妙用入手,引导学生再造思维,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阅读时再现文中的真情实感。
作者妙用了许多质朴的语言(也有口语等)使文章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呈现出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在教学中要善于对这些字、词、句、段的剖析,启发学生的再造思维,使他们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获得美的享受,进而开发学生的智力,使他们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全面发展。对重点字、词、句、段的剖析是学生学习的难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对字、词、句、段的表现形式、修辞手法、寓意所在等方面设置疑问,发动学生再造思维,大胆提出见解。一些疑难问题不免会使学生产生疑窦,甚至百思不得其解。这时就要把疑难拿出来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则在鼓励、肯定、表扬、点拨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揭示正确答案,学生就会深得教益。例如:“小草偷偷地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二)“偷偷地”、“钻”的含义是什么?(三)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小草的美?(四)“偷偷地”与前面的“盼望着”有什么关系?讨论后,教师则可以点醒学生:“偷偷地”、“钻”是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偷偷地”表现了小草像捉迷藏一样,突然出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以惊喜的艺术形象,“钻”表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作者充分表现了小草的动态美(偷偷地、钻)、静态美(嫩、软、绿)、质地美(嫩)、颜色美(绿)、情态美(软)。“偷偷地”与“盼望着”有呼应关系。出于人们的盼望心理,凡是殷切盼望的事物的到来,都好像是在不知不觉中到来的,总会给人带来欣喜,这是日常生活常识,作者这一巧妙的描写更唤起了人们对小草的喜爱心情。再如,结尾对春天的三个比喻,比的巧、意义深: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是新生的,欣欣向荣,充满生气);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娇艳,美而动人);比作“健壮的青年”(有无穷的活力)。这三个比喻抒发了对春天的真诚赞美,又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最后一句“领着我们向前去”,既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强烈追求,又与开头的“春风来了”首尾呼应,春天在盼望中来,人们加入春天的行列向前去,形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五、从注入感情反复朗读课文入手,充分领悟课文的诗情画意,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大胆联想,提高写作能力 。
课文中通常还要用标点符号来规定语言之间的停顿(说话时语音上的间歇),并有不同的标点符号将这些停顿的语音、语调、语气固定在特定的范围内。即是说,用不同的标点符号把书面语言中那些逻辑上的停顿,那些结构上的停顿,那些语法上的停顿,那些感情上的停顿分别作了注释,使文章更加丰富多采。
要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要把课文中由书面语言和标点符号所表现出来的真情实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的瞬息变化,用语音的高低轻重,用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语句的说话口气朗读出来,并辅以朗读的神态、表情、手势等,让听的人能够听得出课文表达的全部意义。例如:读小草一段时应为用热情柔和,抒情优美的基调朗读,给人以美感。“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用稍高的语调,平和的语气读“偷偷地”和“钻”用重语音和带有形象的表情读;“来”用稍重稍长的尾音之后较长的停顿,让人们回味小草长出来的形象);“嫩嫩的,绿绿的”(平稳的语调,平和的语气,稍慢的语速,让人们感受形象美)。“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语调低而平稳,语气柔和,语速稍快,让人有迫不及待地饱揽园子田野风光的感觉。“满”字重读,尾音延长,突出小草蓬勃生长,到处都是的特点)。“坐着、躺着、打几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属对偶、排比句式,语调渐高,间歇均匀,有如数家珍一样复述在草坪上的活动情况,给人以轻松,愉快,幽闲,自得的美感)。“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平稳的语调,柔美的语气,稍慢的语速,让人有正在用听觉、触觉感知风和草的情趣。“风”和“草”重读,尾音稍长,突出听和触的对象)。
学生注入情感朗读课文时,眼看,心理,口到等多种器官并用,可以切实做到心领神会,开启思维。许多好的课文,好的片断,多次反复诵读,就可以充分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大胆联想,提高写作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地址:重庆市武隆县羊角中学校郑传芳
邮编:408525 电话:(023)77751050
作者邮箱: zhxjjjjj@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