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景物记教学设计

时间:2022-02-21 13:52:0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天山景物记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山景物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天山景物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的叙述方法

  2、抓住景物特点,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按一定顺序,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状物

  2、难点:把握记叙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三、教学时数:二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先指导学生速读课文,布置思考题:这篇文章描写天山是以什么顺序来写景状物的?

  以游踪为序,按空间顺序来安排全文,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从山的低处写到山的高处,或由内向外,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或由昼及夜,采用几种不同写作顺序穿插来写,从更多侧面来一览天山的美丽风貌。

  2、生字词:

  横亘(gèn):桥梁、山冈等横跨、横卧。亘:时间或空间上延续不断。

  凝脂(zhī)

  水獭(tǎ)

  飘曳(yè)

  焉耆(qí)

  鬣鬃(lièzōng)

  1、 作者简介

  碧野,原名黄潮洋,现代著名作家,广东大埔县人,出生于1916年2月,早年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并从事文学创作,1948年春,投身革命洪流,1955年初,到新疆深入生活,1956年秋回到北京,基于对边疆壮丽景色的热爱和牧民幸福生活的喜悦,他写了这篇《天山景物记》,并被选入《1949--1959建国十年文学创作选散文特写》,他的作品较多,至今共出版二十多部,其中长篇小说《阳光灿烂照天山》和散文集《月亮湖》是他的代表作。

  2、 导入新课

  天山是亚洲中部的一条大山脉,横贯中国新疆的中部,

  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长约2500公里,宽约250--300公里,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天山的雪峰--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称为“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

  《天山景物记》和《威尼斯》一样,也是一篇特征概括型散文,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热情歌颂了祖国西北连续富饶美丽、雄奇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牧民幸福美满的新生活,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河,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作者以小标题的形式描绘天山景色,每一节的主要景色都在标题中显示出来,第一节是“雪峰溪流森林野花”,从四个方面描绘天山的自然风光,展现了一幅境界开阔、优美动人的风景画,采用的是从山的外围写到深处的顺序;第二节集中描写千里牧场的迷人景色,写出牧场一个昼夜的景象变化;第三节从四个方面有重点地介绍天山的奇珍异品,展现了天山的富饶,基本上以描述对象被发现时间的早晚及分布的高低为序;第四节则描绘了天然湖的状美景色,介绍了果子沟富饶的物产,以从高到低的顺序来描写。而第一段与最后一段则是前后呼应的段落,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先引起读者的兴趣“朋友,你到过天山吗?”并以“如果你愿意,我陪你进天山去看一看”为过渡句来描写天山景物,最后一段又以一句“不过当向导在我只是一个漂亮的借口,其实我私心里很想找个机会去重游天山。”进一步抒发作者对天山的热爱之情,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丰富感情表现出来的呢?我们可以看一下第一节的第二段、第四段、第二节的第一段等,这几段在描写天山的优美景物时,作者倾注了自己丰富的感情,现在请大家默读一下这几个自然段,感受一下。

  这篇文章我们说过它是一篇特征概括型散文,因此对景物特征的细致描写也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第三节和第四节中学习到这个写作特点,如:第三节写野马,看一下第三节第一段,这一段写夜牧中,野马合到牧马群中以及黎明时远离牧马群的情景,主要表现了野马的特征和习性,那么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呢?

  这一段写野马的“野”的特征,从两方面着手,先写它们外部姿态的不同,主要表现在鬣鬃上,主要的重点词语是“长长的”“许多飘曳的缎幅““直垂到膝下”“闪着”“光泽”;另一方面表现在它们“合群”和“护

  群“的习性上,重点词语有“机警善跑”“混入”“对闻”“磨擦”“嬉逐”“掩护”“远离”,这些词语用得十分贴切,鲜明。

  (2)写天然湖,作者写出了“湖色越远越深,由近到远,是银白、淡蓝、深青、墨绿,非常分明。”天然湖与一般湖的区别就写出来了。

  文中还有其他部分也体现了作者的这种写作特点,阅读时要认真体会。

  3、 作业:文中多处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写法,大家课后自己去看。

  第二课时

  1、复习前节课所学,导入这节课学习内容

  我们前面有说过,这篇文章整体以空间顺序来安排全文,但却并不是单一按照一种写作顺序来组织材料,下面我们看看第二节“迷人的夏季牧场”,体会作者这种写作手法,我们先阅读一下第二节。

  第二节基本上以时间顺序来描绘牧场一个昼夜的景象变化,我们看,前四段写白天的情形,分别写晴天和阵雨时的牧场,后四段依次写黄昏、晚饭时、晚饭后和深夜的情景,前三段和第六、七段都由远而近,其余则由上而下描写。

  有了这种体验,我们再看一下第三节,第三节除了以景物发现时间的不同描写外,前三段都是由远及近,后一段则是由下至上。现在,我们就可以再来分析一下第一节和第四节,大家可以自己看一下。

  好,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本文的修辞手法,文章绘形、绘声、绘色地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那么作者是怎样运用比喻手法来描绘的呢?

  描写景物形态的: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

  描写声音的:风从牧群中间送过来银铃似的丁当声,那是哈萨克牧女们坠落满衣角的银饰在风中击响。

  描写景物动态的:水从悬崖上像条飞练似的泻下,

  描写景物色彩的:就在急湍的涧边,绿色的深谷里也散布着一顶顶牧民的蒙古包,像水洗耳恭听的玉石那么洁白。

  描写感觉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通感)

  还有:

  拟人:

  夸张:这密密层层成丈高的野花,朵儿赛过八寸的玛瑙盘。

  对偶: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

  排比: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最后,我们来欣赏一下本文的一些优美句子:

  (1)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赏析:写雪水飞流的壮美景象,景象中又见柔美。“飞泻”“冲激”,言其“壮”;白莲暗喻浪花,言其“柔”。“抛”字用得传神形象,寓美感于景物之中。本句与前句写白云在雪峰间投下的云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的暗花,有异曲同工之妙。

  (2)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

  赏析:用通感的手法,写天山深处树林一片青翠(山色柔嫩)、山坡逐渐平缓(山形柔和)的景状。凝脂,一般比喻皮肤洁白柔滑,文中形容山色和山形,以触觉喻视觉,渗透着作者对天山的热爱之情。

  (3)“雪峰溪流森林野花”第三段、第四段

  赏析:第三段写原始森林“大”、“密”“静”“富”的特点,以“蜿蜒无尽”写大;以“重重叠叠的枝丫间,只漏下点点细碎的日影“及”林外阳光灿烂“与”密林中却闪着烟头的红光“的对比写密;“马蹄声”及“几声鸟鸣”反衬幽静;“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说明富饶。

  第四段主要写野花艳美、高大、茂盛。以连续喻体“织绵”“彩霞”“长虹”的排比,喻野花之艳美;以“花海”喻野花之茂盛;以“朵儿赛过八寸的玛瑙盘”直接写花之大;“浮”既写花长得密,又写花高;“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

  到满怀的你最心爱的大鲜花”,熔野花之高、大、密、美于一炉。

  ⑷《迷人的夏季牧场》第五段。

  赏析:主要用绘色的描述展示牧场黄昏的诱人美景。落日余辉与碧绿的草崐原互相辉映,宛若一幅灿烂的油画,而银灰色暮霭中点缀着点点红火光的草原,崐仍不乏宁静而又美好的意境。

【天山景物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02-09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07-30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11-02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07-29

描写景物的周记01-13

语文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04-22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15篇02-25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15篇02-14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15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