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试论作文教学中的编(网友来稿)
曾铜和 (湖南涟源一中 湖南 涟源 417100)
摘 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从写作实践性的特征出发,提出建立“编”的实践体系和具体方法,强调通过“编写”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实现作文教学中的突破。
关键词: 作文教学 编评 生生互动
一个越来越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伴随着全国性关于语文教学改革轰轰烈烈的大讨论,以及全国性中考、高考的语文科向作文倾斜的改革动向,越来越多的教师、学生和家长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作文写作。
但是,由于作文本身的特点,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渐进和漫长的过程,加之目前语文教材和大部分地区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中小学作文教与学的冲突越来越突出。怕写作文,几乎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切身感受,对“有意义”的强调,使得孩子们不得不编造空话、假话,患上“失语症”。面对中小学生的作文现象,教师和家长都感到进退维谷:究竟怎样才能切实可行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新教材新大纲对作文教学都有明确的要求,新教材还把作文教学当作课程列入到了常规的教学中,这一点与传统教材有较大的区别。但对于学生的实践活动,都只是空泛的列举了一些要求,没有列入课程当中。因此,如何构建作文教学的实践体系,如何让它在时间、课程、活动形式等方面有明确的保证,这不仅是编写教材的问题,还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文无定法”,作文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许多专家、学者对作文教学有不少精辟的论述,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至今为止(也因本人涉猎面不广),很少见语文老师对以“编写”为中心的作文教学方法予以系统的论述。笔者从1996年开始,因主办学校校报,对“编”有了较深的体会,我试着将之引入到作文教学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2001年12月开始,我着手进行《导、读、编、写--优化作文教学体系》的课题研究,该课题2003年2月被娄底市教科室批准为“十五”基础教育科研课题。本文试图对“编”与作文教学的关系做一些理论化和系统化的阐述,只是因为没多少理论书籍可资参考,理性的认识与归纳可能很肤浅、很不成熟,权当抛砖引玉,以期望进一步探讨有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一、以“编”促写的理论依据
1、以编促写是增加学生作文实践的重要举措,作文的本质是一种以创造性思维为中心的生产精神产品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最大的特点在于综合性与实践性。所谓“综合性”,是指作文过程和结果是作者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的综合,作者的思想认识、生活阅历、学识水平、语言的感受与表达在作文活动中共同起着作用,哪一方面的欠缺都可能影响作文水平的提高。所谓“实践性”是指作文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必须有着大量的实践,正如巴金所说的:“只有写,才能写。”引导学生编写,是增加学生作文实践的重要举措。
2、以编促写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方法。不想作文、畏惧作文是时下中学生的普遍特征。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生方面来说,或者是缺少生活的阅历,或者是没有多少阅读的积累,或者是语言表达上的问题,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嘴说不出。”从客观方面来说,可能是教师囿于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或者是因为现时的教学评价体系和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而不得以采取的急功近利的作文教学方法。上述种种情况,归结到一点,便形成学生作文兴趣的缺失,引发对作文教学改革的呼唤。中学语文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要“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以编促写正是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以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从而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3、以编促写是充分利用课外资源的重要途径。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说:“好多东西常常在不知不觉中,经过一个长时期的接触,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懂了。”大学者刘国正先生说:“帮助学生开发写作源泉,走进生活,打开生活之门。”现代社会相对于传统社会来说,学校教育对个人影响的权威性、深刻性有所减弱,作文教育尤为明显。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课外乃至校外有其丰富多彩而便捷的学习资源。这对作文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给全面提高作文教育质量提供了绝好的契机。若能适应社会发展,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作文教育更能换发勃勃生机,展现出广阔无垠的学习时空和多样化的学习途径。现代社会的语文教育,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知识不是唯一的教学目标,课堂不是唯一的教学场所。作文教育必须“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作文实践的机会。”“应拓宽作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作文实践能力。”以编促写正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充分开掘、利用课外资源的有效途径。
4、以编促写是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体现。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教师命题到进行指导,从学生作文到教师批改、学生自批自改,从教师讲评到学生总结,传统的方法在本质上是教师在唱“独角戏”,结果往往是费力不讨好,收效甚微。现代教育理念讲究的是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创造型人才。这种新的教育理念,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即相讲究在教学的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编促写可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5、以编促写是建立“大写作”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大写作”观念就是充分利用课内与课外、校内校外、语文课与其它课共同观注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把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指导的作文教学结合起来。不能各吹各的号。二是把写作训练主动地有效地向课外延伸。三是广泛开辟写作园地。如办班刊,办黑板报,建立文学社团,办社团刊物,激发学生的写作和强烈的写作欲望。”(陈靖武<<中学作文教学导论>>)以编促写正是以社团与创办刊物为手段的新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育要贯彻“三个面向”,就要狠抓创新教学,尤其是创新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善于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
二、什么是“编”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实际,我认为除了常规的作文教学方式外,“编”应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重视。
“编”,最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就见到。《广雅.释器》称:“编,绦也”,绦,就是丝绳。到后来,就用丝绳把竹简顺次排列起来成书简,称作编或编次。《孔子家语》:“删诗述书,定礼礼乐,制作春秋,赞明易道。”唐人刘禹锡在《柳君集记》中说:“遂编次为三十通,行于世。”韩愈《进学解》:“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辞源》:“收集材料,整理成书。”《中文大字典》:“收集材料,以编成书。”可见,编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编辑是一种文化活动,处于读者和作者之间。编辑的内容具体指的是:制定计划、组织稿件、选择稿件、修改稿件、配置稿件、组织和撰写言论、制作标题、安排版面等几个方面,这是广义的“编”。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编”是一个新的概念;同时,编与写又是连在一起的。根据作文教学规律,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渐进和漫长的过程,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而“编”就成为了作文教学的重要辅助教学手段。本文所论述的“编”包括:(1)编校报校刊、板报班刊、手抄报墙报等。(2)师生一起编辑作文集;学生的评改等。(3)“编”的作用与思考等。
三、以“编”促写,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1、“编”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新课程强调“学习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这样,作文教学必须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诱发体验的欲望。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一个人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动力,而兴趣又与当前的活动、需要有关。只有除去罩在作文上面的那层神秘的面纱,让学生亲自体验“编”的个中滋味,从写作者自身的角度评判文章优劣,才会增强其写作的责任感,激发其写作的兴趣,继而提高其写作水平。张志公先生说:“必要性是兴趣的根源,不觉得需要,怎么会有兴趣?”笔者认为“编”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教师可向学生进行“编”的目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好文章三分靠写,七分靠改”的道理,用古今中外文学大家修改文章的典型事例来进行引导。使他们真正意识到作文的“编”的确能提高写作水平。
第二,编辑别人的作品,自然就会产生一种冲动:怎么别人写文章那么容易?我是不是能够写出?
第三,编辑别人的作品,必须对别人的作品从主题、体裁、结构等方面去进行分析、取舍等,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就会产生一种感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兴致自然就有了;这样学生就会饶有兴趣地投入到“编”的活动之中。
第四,可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以往的教改讨论,主要集中在解放学生的灵性上,强调“个性”,培养独立、完整的人格,作文其实就是做人。加上“编”,则可通过系统的科学的作文教学模式,努力把学生锻造成未来社会的一颗颗螺丝钉,培养公民意识,让写作成为贯穿孩子一生的精神活动。
2、“编”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编”讲究的是“生生互动”,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办报、出访、写作。这些都是需要学生亲自体验和实践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加工,汇编成册,回顾和交流学习成果。也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示自己的文稿,学习用计算机进行文稿编辑、版面设计,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通过个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通过活动实现的知识经验的增长。学习者以现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带着一定的目的和对外界的预期,对现实的事物(客体)展开实际的观察、操作和实验等,直接获得关于客体的信息,同时在头脑中不断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推理、概括等,并对自己的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反思抽象,从而建构起关于客体及活动的知识经验。这是个体经验获得的最原本、最直接的途径。杜威曾说“在做中学”,皮亚杰及其后继者的研究均表明了“做中学”的重要性。
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无疑就可以得到提高。
3、“编”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作文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只是注重学生作文的写作,教师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总结,得失的评价,而很少关注学生的成就,没有形成系统的评价机制。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编”能从很大程度上弥补其不足。通过“编”,可以让学生体验编辑工作的辛苦,编成之后成功的喜悦;可以给学生提供发表的机会,学生可以在自编的作文上发表,可以在校报校刊上发表,还可通过教师的推荐得以发表等;这些都以学生为主体,可以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四、如何在“编”中学,在写中“编”
1、开辟作文教学的第二课堂
根据大写作观和整体提高的原则,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大力开辟第二课堂。这方面,我们可采取在全校建立文学社团的方式,吸引学生参加;同时语文老师应同心协力,主持和指导办好社团社报,给学生一个参与和发表的机会。我认为“编”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建立文学社,主办文学报,组织学生到外地参观、采访、旅游等。2002年,我们组织高一学生到我市省级森林公园龙山开展“爱我涟源夏令营”活动,参加者多达135人,高一语文备课组8位教师全部参加,负责组织、后勤、宣传等工作,把夏令营搞得生气勃勃,收效甚大,同学们也写了100多篇好作文,编选了小册子,在高一引起了巨大的反响。2001年,学校又创办了《三闾文学报》,共有会员352人。这张由学生自写自编的报纸成了作文教学的第二课堂,起到了课堂作文教学无法取代的作用。
2、给每一个同学发表的机会
每个语文老师都要有一种耐得住寂寞的精神。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有专门的理论知识,还要懂得如何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编”就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方式。除了上述所讲的第二课堂,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要有自己的“自留地”,如指导编辑班刊,象《试金石》、《小荷》等,将一部分同学吸引到语文园地来,巩固阵地。
几乎每一个人都有发表欲,应该说,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就象我们说话总希望有人听一样,我们写的文章也总希望有尽可能多的人读到。但是,现在学生的作文往往只有语文老师一个读者,这就好比一个演说家在滔滔不绝地演说时,下面只有一个听众--学生的写作兴趣从何谈起?相反,如果学生意识到他的作文将有很多读者,那么他的写作积极性会更高,写作态度也会更认真。
从2001年开始,我班学生的课堂大作文的定稿不是抄在作文本上,而是抄在稿纸上。每次作文定稿,我都要请课代表组织同学进行编辑,分类装订成册,写好前言;再请班上擅长绘画的同学设计一个漂亮的封面。这不仅是一种编辑的方式,更重要的是给全体同学提供了一个发表的机会。每当作文集挂出来后,同学们都纷纷先睹为快:不仅读作文本身,还看作者和编者写的后记和编注。许多同学还情不自禁地在作文本上写下自己的看法。这种“发表”形式,虽然范围有限,但这种“发表”的机会对每一个同学都是公平的。这种“作文集”还便于我保留学生的作文资料。几年来,我都坚持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也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认同和支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共编有120本作文集。
3、推荐发表
中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教会学生作文。所以大家只注意对学生进行作文技巧的讲解,注重对学生技能的训练,虽然也讲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但一般只停留在理论的分析上,都很难引起学生内心对写作的冲动。作为作文教学重要手段的“编”,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如果老师能将文学报、班报上的优秀文章推荐出去,就有可能发表的机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在指导学生编辑整理班上的作文的同时,还将一些优秀的作文推荐发表。近几年在报刊发表的有王一枝、曾娅、廖晶晶等一批同学。每年学生入学,我都要将一些成功的范例讲给同学们听,这也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和编辑的兴趣。这样,已有一批学生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今年暑假,我校三闾文学社社长王少来和社员刘西湖还赴西安参加了第二届华人少年美文大赛,得到了文学大师贾平凹的称赞。学校出了一个宣传刊,在同学们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4、教师如何指导
①组织编辑小组。编辑的内容非常广泛,无论是编辑校报校刊,还是编辑手抄报、版报和墙报,都需要一批爱好编辑的热心人。教师必须针对不同的情况,组织不同的人员来搞好编辑工作。
②举行多种多样的讲座,培养学生的编辑能力。A、请名人、编辑和记者来校举行各种有关的讲座,增加学生的相关知识。B、举行阅读讲座、读书座谈会、文学欣赏会,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③指导学生评改。一是老师指导评改,是老师引而不发,让学生自己去体味,完善和深化主题,补充和增删材料。在编辑的全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修改作文,可从以下几方面指导:A、中心突出;B、选材得当;C、语言生动流畅;D、标点符号准确;E、无错别字;F、书写工整……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优点与缺点,修改的过程是学习别人的过程,也是逐步摸索写作规律的过程,也是提高自己的过程。同时,也可由编辑人员去向作者提出修改意见,由作者自行修改,甚至可以集体讨论一些具体的文章,如何以臻完美。因此只要指导得当,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五、对“编”的理性思考
1、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作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基本要求:初步的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能力。在进行“编”作文教学时,教师应有新的教学理念。写作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写作水平的提高又是呈渐进性的。因此,除了常规的作文教学课外,还应有超常规的作文教学理念。比如“编”,就可以当作一种作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从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编”确实对作文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时,就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要让学生明白“编”的重要性和作用,可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典范性新闻作品,要理解其基本内容和社会影响,有的还可以了解其采写过程,深入把握作者立场、观点,学习其敬业精神和捕捉重大新闻的能力。
教师还应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开展社团活动。社团活动为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它在时间上突破了45分钟的束缚;在空间上打破了教室的限制;在活动方式上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上由学生自由选定;在活动参与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协助者、辅导者。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可以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他们可以在某种活动中充分显示自己,宣告大写"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汲取力量,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2、要根据新课程标准,要努力培养创新精神,推陈出新
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最重要的一条,它要求作文教学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教育部长陈至立多次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主。” 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入的今天,作文创新教育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个性"的人文意识,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编”的活动可以把作文教学置于人的生命经历和全面发展的全过程,把人的语文学习与人的终身发展、创造联系起来,从而赋予教育以“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灵魂。创新素质是学生最可宝贵的一种素质,引导学生在“编”的过程中进入创新境界是个性发展的最高层次境界,是核心。
“编”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手段,要告诉学生用求异思维怎样发展创新思维能力。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总喜欢运用同向思维(即一种思维)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想僵化,不敢创新,不敢越雷池一步。创新思维强的人总能够从不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这种独特的视角就是求异思维。通过“编”,接触一些教科书外的知识,就很可能培养学生的这种求异思维,可以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习惯;养成辨证思维的良好习惯,形成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
3、要与现代教育技术接轨,“自主发展”,建立阅读和写作平台
首先,要与现代教育技术接轨,以计算机为“资料搜集工具”,构建“开放性”学习方式,建立阅读平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为作文教学的开放提供了最佳的渠道。通过网络,可以使世界各地的各种作文资源与现行作文教材或紧密结合,或遥相呼应(采用“向心聚敛呼应式”,以网上作文资源为教材,进行广泛的网上阅读、网上作文、网上交流等同上作文实践,以百川汇海的形式,把网上的作文资源聚敛转化为学生的作文素养,与课内作文教材互相呼应),最大限度地拓展作文学习内容,使作文课程更加多元化、立体化。
其次,要建立写作平台。《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 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并在“阶段目标”中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教学目标。比如“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策划并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关注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办刊、演出、讨论等)”等等。
4、以教师为主导,关注社会,求真求美,“编”教合一
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编”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首先应学习有关编的知识,指导学生,要通晓有关“编”的相关知识,告诉学生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人类美好情感的熏陶并不局限于课内,学生课外的学习生活以及社会生活,都是情感教育的广阔大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理固宜然。教帅应及时选印一些最刊登的诗歌、散文、小小说或演讲辞让学生诵读,让学生充分体味人类的美好情愫;或组学生读书看报,及时了解天下时势和科技创新的最新动态,然后定期交流、宣讲,让学生为社会进步而欢欣鼓舞,为人类文明而豪情满怀,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激发他们关注苍生的爱心,激发他们学习奋斗的内动力;或在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或社区组织的活动以后,让学生讨论发言,交流自己的感想,让他们尽早融入集体,融入社会;或让学生描写家乡美景,介绍家乡见闻,赞颂亲情、友情,用美景陶冶性情,用真情净化心灵,用深情升华精神。
5、教无止境,任重道远
目前由于还没有专门的关于“编”的作文教学的理论与经验借鉴,笔者只是在摸者石头过河,在实施中遇到了很多理论与实践的难题,如“编”到底该如何定位,如何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如何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等等。在湖南科技大学学习期间,得到了陈靖武教授的悉心指导,对作文教学的理论有了教深的了解,特别是他的“大写作观”,给了我莫大的启发;但在具体的操作中,由于涉及许多理论和实践的问题,还是感到力不从心。在此,诚挚地希望得到各位专家的指导。
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细致的系统工程。积极开发并充分利用课外作文学习资源,不仅是作文学习途径的拓展,更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在生活中学作文,在跨学科中学作文,在文化交流中学作文,在实践活动中学作文,在现代技术的运用中学作文,这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必然会使“机械训练”、“千篇一律”等陈旧的作文情况彻底退场,代之以独立探究、小组合作、自主选择等学习方式“亮相”前台。在呈新的学习方式中,学生的发展将不再是“豆芽菜”式的知识增长,而是人文修养、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这些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也便于成为养成兴趣习惯、培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崭新天地,甚至成为学生创造文化、伸展潜能的舞台。
在学生观上,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能,面向所有的学生去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创造个性。在人才观上,变知识型人才培养为“智能型”、“创造型”人才培养,着重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创造。在教学观上,变注入式为开发式,把学生简单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既接受知识同时又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过程。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写作者具备较强的“调动”能力;写作是一种创造,需要写作者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写作是人的情感的外观,需要写作者在生活中和阅读中积淀;写作是一种技能,需要在磨练。作为施教者,首先应彻底转变观念,从写作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时代的要求出发,冲出陈腐的作文教学的“围城”,开辟我国作文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书目:
[1]刘国正.作文教学的实和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戴文葆.编辑与编辑学 [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
[3]郭光华.现代新闻写作 [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薄浣培 、赵景云.新闻导语探胜 [M].北京:文献出版社,1997.
[5]陈靖武.中学作文教学导论(教学讲义)
2003年10月
说明:本文是《导、读、编、写--优化作文教学体系》课题系列论文之一。
本文获2003年湖南省教科院中小学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
作者邮箱: ldlyzt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