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建设的新视野: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职业承诺问题(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4-09-28 01:30:2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师德建设的新视野: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职业承诺问题(教师中心稿)

 

师德建设的新视野: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职业承诺问题(教师中心稿)

福建武平二中   

 

内容摘要:根据对我省部分中学教师的职业行为调查,我省中学教师存在着职业承诺低,职业倦怠指数高的现象。本文探讨了现象的成因,并对传统师德建设过于强调外在强制的他律,忽视教师职业心理的内在需要的误区作了批评,提出了“以师为本”、人文关注教师职业心理的观点和以“适应与超越”为师德建设终极目标的系列构想。

关键词:职业倦怠 职业承诺 以师为本

进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实施科教兴国宏伟战略目标的需要,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也是教师个人安身立命,获得幸福人生的需要。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这种需要很大程度上似乎仍处于一种权威的外在强制的他律状态,并没有完全被教师个人所认同并内化为教师个人的思维、情感、意志,形成内部调控的自律机制。很多教师还只是凭借感性的、经验性的、朦胧状态的职业良心来尽自己的义务,并没有用理性的清晰状态的自觉的职业道德意识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调节师德实践中的诸种关系,这就构成了师德建设的一个误区,容易使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流于形式,难以取得良好的实效。本文试图从中学教师职业心理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以求能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外在强制和内在需求的统一和谐发展方面有所贡献。

一、对中学教师的职业承诺与职业倦怠问题现状的调查

职业承诺是对职业的认同感和情感依赖程度。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国外的两个说法:职业承诺与职业倦怠

一是情感承诺:对自己职业喜欢的程度。二是规范承诺:对职业要求(规范)的认同程度。主要是学校、家长、社会方面的认同。三是继续承诺:留在这个职业的意向。职业倦怠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感到倦怠,筋疲力尽,无助、焦虑,抑郁。有三个因子:一是情绪耗竭:感到疲劳精力耗费太多;二是低成就感;三是去个性化:对工作对象以冷漠方式、不耐烦、冷淡。

根据对福师大02级全体教育硕士与武平县部分中学教师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我省的中学教师职业承诺低,对目前的工作环境不满意,工作条件差,待遇与教师所付出的劳动不成比例,成就感不强,对职业的忠诚度不高。

有很大一部分教师表现为职业倦怠,这与教师的工作压力大有关。教师是一种专业,是一种职业,而不能把它神圣化,去物质化。教师地位不高,社会对教师期望很高,责任过大,给教师带来过重压力。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待遇与社会地位与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不对称。教师的待遇应该够他足够过尊严的生活。教师应该有适当的舒解工作压力的途径,教师应有一定时间与途径更新知识结构,但目前,这方面的状况显然不尽如人意的。

附:调查情况一览表

教师职业承诺

项目 相 关 陈 述 反对(%) 中立(%) 同意(%)

1 当教师使我的自我感觉良好 39.8 40.1 20.1

2 我后悔自己从事教师职业 33.4 36.2 30.4

3 我对教师职业满怀热情 40.2 30.5 29.3

4 假如转行,我会感到很内疚 38.7 34.4 26.9

5 我之所以当教师,是出于对教师职业的一种忠诚 51 20.3 28.7

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

项目 相 关 陈 述 反对(%) 中立(%) 同意(%)

1 我认为教师工作能发挥创造力并实现理想抱负 34.3 30.4 35.2

2 我认为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指挥是明确清晰的 45.8 29.3 24.9

3 我觉得与同事交往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38/3 40.1 21.6

4 我从学校的校际间交流中获益匪浅 20.3 25.2 54.5

5 我对目前学校的福利制度感到满意 45 36.3 18.7

教师工作生活压力一般情况调查

项目 相 关 陈 述 反对(%) 中立(%) 同意(%)

1 繁重的工作使人觉得很累 31.9 38.5 29.6

2 教师工作枯燥乏味 41.3 36.4 22.3

3 参加学术讨论和研究的机会太少 4.2 22.5 74.3

4 我所面临的主要压力为报酬少,经济压力大 27.4 33.2 39.4

5 教师晋升晋级困难 22.1 24.6 53.3

教师组织承诺问卷

项目 相 关 陈 述 反对(%) 中立(%) 同意(%)

1 我的价值观与学校的价值观非常相似 25.1 39.6 35.3

2 在工作绩效方面,这个组织确实把我激发到了最佳状态。 51 34.5 14.5

3 我认为跳槽是不道德的 54.1 24.7 21.2

4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我都不愿离开现在的学校 77.1 17.6 5.3

5 为了学校的发展,我愿意把业余时间贡献出来 66.6 20.2 13.2

二、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当前师德建设的误区

1、从知识的权威到知识的组织者---教师权威地位的解构

教育史上,教师在知识问题上的权威其实是不断下降的。古代教师是靠自己的研究获得权威的,这是一种学者个人的权威;近代的教师则是靠严格的教学制度获得权威的,知识的精英主义在其中也扮演了积极的作用,这是一种职业的威信。但是,到了现当代社会,随着知识合理性的修正和扩展,知识的大众化,教师充当知识权威的地位就被动摇了。教师在知识问题上捉襟见肘的现象经常发生。学生在一些方面的知识可能还会超过教师本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再是,也不可能是,不应该是知识的权威了。因此,当代教师的角色威信不再是依靠对某一类知识的占有,而是依靠其科学的知识组织,即根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各种知识组织起来促进发展学生的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传统的“师德尊严”被淡化、中学教师职业心理的优势感日降,职业倦怠日增,对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注应得到研究者的重视。

2、传统师德建设的误区:重教师对学生群体道德规范轻教师对教师群体道德规范。 

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大体上需要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要正确对待教师职业或工作;二是要正确对待学生;三是要正确对待教师群体;四是要正确对待家长;五是要正确对待自己。这五个方面的关系中最主要的是二和三。换句话说,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始终扮演着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需要遵循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在学生面前是师长,在教师面前是同事或下属。作为师长,教师要研究为师的学问。即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作为同事或下属,教师要正确地处己待人,妥善处理好教师群体中诸多复杂的利益关系。教师在教师群体中的境况并不完全取决于其与学生群体相处的境况。一个教师可能书教得很好,学问做得也很好,很有人格的魅力,很受学生群体的爱戴和尊敬,在学生面前是成功的教师。但不一定能保证这位教师在教师群体中也能得到本人期望得到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但却有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使得有些教师在尽心尽力做好自本职工作;很受学生欢迎之时也得不到校方和教师群体的认可,因而感到自己的辛勤劳动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感到委屈、不平、气愤、懊恼,乃至影响到自身的身心健康,甚至人为地造成了教师群体中人际关系的紧张,进而间接地影响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乃是可忧可虑之因素。 

3、新形势下教师职业走势造成的职业优越感的消失。

如果说,教师有过“只要进校园,不愁没饭吃”的历史,那么今天就没有“风吹雨打不动摇”的稳定性了。改革的深入发展,关系到每个领域每个人,教师自不例外,自我封闭的牢固和自感良好的稳定便不复存在。一些地区让一些不能任教的教师转岗或下岗,是向教育阵地这座“顽堡”的有力冲击,动摇了一些教师“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旧观念,越来越多的教师无不意识到自己工作的危机感。铁饭碗随时有被打破的可能,这是广大教师清醒的体悟和共识。 

 另外,“教育即服务”,教育也日益成为一种服务行业,而服务行业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教师与家长、学生的关系的改变,使教师处于服务者的地位,工作的压力、社会的要求与有些老师的传统观念相冲突,消极的行为心理便加重了。

三、适应与超越---消除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途径。

适应,是对教师完成职业道德角色的一种要求,超越,则是对教师道德主体发展的规定性和前瞻性,二者是处于教师道德水平的不同层次上,教师要完成并实现职业道德的适应与超越,笔者认为至少有如下工作要做。

(一)价值赋予

这里的价值赋予,即是教师要讨教师职业道德赋予以一定的价值,这是教师对其职业道德适应的前提,具体地讲,就是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职业的重要性,不可缺性,以及自己践行的职业道德的社会性、塑造性和未来性,进而产生一种神圣的责任感、历史感和光荣感。于是赋予自己所从事职业道德价值。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表明,这种赋予的价值越大,教师就越热爱自己的职业,对从事的职业认同度就高,对其应具有的职业道德吸纳度就大,适应其职业道德的周期就越短,敬业精神和乐教意识就越亢奋。在这种积极的价值赋予的长期作用下,必然实现职业道德的能动超越。

(二)外在牵引

教师对其职业道德价值赋予,并不完全是由教师自觉地产生的,而与外在的综合牵引相关联。外在的条件和扭转,为教师对其职业道德的适应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首先,全社会应努力形成尊师重道的好风气,使教师因从事了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而感到自豪,乐教思教,把当好一名老师作为报答社会的内在追求;其次,全社会积极开展对教育和教师的良性道德评价,既不拔高要求、求全责备,又不降低水准、放松要求,通过舆论和引导,促成教师自觉提升。

  1、以师为本,继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创造师德建设良好的宏观环境。 

    

    近年来,党和政府在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物质待遇方面做了极大努力,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有了巨大的改善,社会地位也有了很大提高。但在“用世界上最少的钱办最大的教育”的国情制约下,教师职业远没有达到“受有羡慕和尊敬”。这种反差,是影响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激励广大教师敬业、乐业、精业的主要结症之一。一些教师习惯于一个教案、一种教法数十年,教师以各种名义私自办班补课,收受学生家长礼物屡禁不止就是一个明证。 

因此,切实落实《教师法》,大力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动员全社会“尊师重教”,真正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师德建设的首要环节。

    2、面向未来,改革旧的人事制度。要废除教师职业终身制。制定实施“进得来,留得住,出得去”用人制度,建立招聘机制,使教师队伍不断得到优秀分子的补充。疏通将不适合教师职业,特别是缺乏教师职业道德者送出教育单位的渠道。只有废除教师职业终身制,才能从人员素质上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警诫不守师德者改弦易辙,激励教师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3、激扬鼓励,改革现行分配制。把教师享受的各种待遇与其对教育事业的贡献挂起钩来,废除现存的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做法。真正实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要在这方面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进步做法。

4、人文关怀,健全考核评价制度。 

以师为本,人文的关注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提高教师的职业承诺,更多地研究和关注教师个体内心世界可能产生的冲突、失衡,所应秉取的态度、信念及行为准则和价值体系,让广大教师能把所从事的工作当作体验幸福与人生价值的事,自觉履行教师义务,承担教师责任,践行教师行为,优化教师形象,提高教师精神世界,保持心理平衡健康,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建立健全的师德养成机制已刻不容缓!

主要参考文献: 

《新伦理学教程》魏英敏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5月版 

《西方德育原理》钟启泉、黄志成编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年4月版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 石中英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5月第1版

【师德建设的新视野: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职业承诺问题(教师中心稿)】相关文章:

师德建设承诺书11-07

浅谈对差生转化问题的认识(教师中心稿)12-16

学生的问题也是老师的问题--在德育论文报告会上的发言(教师中心稿)12-16

官治和官长职业化(教师中心稿)12-16

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教学总结12-27

中心阅读原则的含义(教师中心稿)12-16

中学教师师德师风自查报告03-30

中学教师师德师风心得体会11-14

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总结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