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的世界,我们不懂

时间:2024-10-04 07:46:0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霍金的世界,我们不懂

  新华网浙江频道8月14日电 霍金是一位世界名人,即使以明星的标准来衡量:人们热衷于谈论他的轮椅是“法拉利”,他的妻子过生日,他陪妻子逛街,他喜欢妻子穿绿大衣……都被记者记录来下,并以最快的速度发表。

  霍金的生平非常富有传奇性。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剑桥大学的卢卡逊数学教授。这个职务曾为牛顿,后来又为狄拉克,这两位非常大和非常小的世界的探索者担任过。他是他们的毫不逊色的继承人。

  霍金是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家和宇宙论家。70年代他和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即随着时间的增加黑洞的面积不减。这很自然使人将黑洞的面积和热力学的熵联系在一起。

  1973年,他考虑黑洞附近的量子效应,发现黑洞会像黑体一样发出辐射,其辐射的温度和黑洞质量成反比,这样黑洞就会因为辐射而慢慢变小,而温度却越变越高,它以最后一刻的爆炸而告终。黑洞辐射的发现具有极其基本的意义,它将引力、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统一在一起。1974年以后,他的研究转向量子引力论。虽然人们还没有得到一个成功的理论,但它的一些特征已被发现。例如,空间---时间在普郎克尺度(10^-33厘米)下不是平坦的,而是处于一种泡沫的状态。在量子引力中不存在纯态,因果性受到破坏,因此使不可知性从经典统计物理、量子统计物理提高到了量子引力的第三个层次。

  1980年以后,他的兴趣转向量子宇宙论。《时间简史》这本书的副题就是“从大爆炸到黑洞”。霍金认为他一生的贡献是,在经典物理的框架里,证明了黑洞和大爆炸奇点的不可避免性,黑洞越变越大;但在量子物理的框架里,他指出,黑洞因辐射而越变越小,大爆炸的奇点不但被量子效应所抹平,而且整个宇宙正是起始于此。霍金明白声称,他企图要去理解上帝的精神。这使得迄今所有努力的结论更加出人意外:一个空间上无边缘、时间上无始无终、并且造物主无所事事的宇宙。

  更具传奇性的是,他所有的这些贡献都是在他20年之久被卢伽雷病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做出的,这才真正是空前的。《时间简史》的中文译者描述他第一次见到霍金的情景:“门打开后,忽然脑后响起一种非常微弱的电器的声音,回头一看,只见一个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电动轮椅上,他自己驱动着电开关。我尽量保持礼貌而不显出过分吃惊,但是他对首次见到他的人对其残废程度的吃惊早已习惯。他要用很大努力才能举起头来。在失声之前,只能用非常微弱的变形的语言交谈,这种语言只有在陪他工作、生活几个月后才能通晓。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于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人们不得不对人类中居然有以这般坚强意志追求终极真理的灵魂从内心产生深深的敬意。每天他必须驱动轮椅从他的家---剑桥西路5号,经过美丽的剑河、古老的国王学院驶到银街的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的办公室。该系为了他的轮椅行走便利特地修了一段斜坡。

  阅读《时间简史》会产生一种恐惧:我们一直在几乎对世界毫无了解的情形下进行着日常生活。我们对于使生命得以实现的阳光的产生机制,对于将我们束缚在地球上,否则我们就会以涡旋的轨道被抛到太空去的重力,对于我们由之构成并依赖其稳定性的原子思考得很少。除了小孩(只有他们才会不知轻重地问重要的问题),我们中很少人会用大量时间惊讶自然界为何这个样子;宇宙从何而来或它是否总在这儿;时间会不会有朝一日倒流,并因此导致果先于因;或者人类认识是否有一最终的极限。一些小孩,他们甚至想要知道黑洞是什么样的?物质的最小的部分是什么?为何我们记住过去而不是将来;如果早先是紊乱的,则今天显然是有序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存在一个宇宙?

  一些人对这一类的问题感到不舒服,因为它们无情地暴露了人类理解的局限性。但是,哲学和科学的大部分即是由这种好奇心所驱动的。越来越多的成年人愿意问这类问题,并且他们偶尔得到一些使其惊奇的答案。我们这些离开原子和恒星同样远的人类,正在扩大自己探索的视野去拥抱这非常小和非常大的对象。

  这是霍金首次为非专业人士写的书,是对霍金从事的智力工作的一次浏览。物理、天文、宇宙学和勇气的前沿被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他很坦然地承认:“我当然希望该书会成功并可获得适量的金钱。”他在1982年开始写此书时,是想为女儿的学费作些筹备。然而他从未想到这本书会这么成功。从1988年4月愚人节首版以来,此书已在世界各地被翻译成30种文字,并出售了大约550万册。这也就是说,在全世界平均每900名男女老幼就拥有一册。

  有人告诉霍金,人们买这本书,但是实际上并不读,懂的人就更少了。有人认为他们只是要让人家看到他们有这本书(好像在说我们哎),或者又有人认为他们以拥有该书而感到自我安慰,因为不必努力阅读就能产生拥有知识的感觉。

  可霍金总觉得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不管他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旅行,人们总会上前来告诉他,他们是如何地欣赏这本书。这些人都是一般人,不是爱赶时髦的那种人或是科学怪人。他们之中大多数似乎都读过这本书,有些人还读了许多遍。他们也许不能理解所读的每一处细节。如果他们能的话,就已经有资格开始攻读理论物理的博士学位了。   《时间简史》销售550万册,对于一本科普著作是极其伟大的成功,但它仍然只触及一小部分人类,而电影和电视才是接触更广大读者的惟一途径。就在《时间简史》初版6个月后,高登弗利曼找到霍金,说他想拍一部电影。

  霍金想像这部影片会是几乎全部科学并附大量图解的记录影片。然而,当影片制作接近完成时,霍金发现整部影片像是变成一部有关霍金的生平的传记,而很少涉及科学。   当霍金对此表示不满时,弗利曼告诉他:“你心目中的这类电影只能吸引少数人。为了吸引广大观众,必须把科学和你生平结合在一起。”弗利曼说得对极了,通过这部电影了解到霍金宇宙论比从前多了十倍。

  当我们将《时间简史》连续看了5次之后仍然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只能用看电影这种方式来表达对霍金这位科学伟人的敬爱之情了。(据《浙江日报》/黄海波)

【霍金的世界,我们不懂】相关文章:

我们奇妙的世界教案09-26

霍金:想像黑洞09-01

《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08-21

《不懂就问》教学反思07-21

《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9篇10-13

《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9篇)09-13

《不懂就要问》教案07-10

《不懂就问》教案设计08-07

不懂就要问教学反思05-23

《不懂就要问》说课稿(精选10篇)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