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刘国正先生的学养与识见
原有信息:
序 号:206
标 题:刘国正先生的学养与识见之三
发信人:金传富
E-mail:ajcf@263.net
时 间:2000-9-27 12:32:54
来 自:金传富
阅读次数:29
详细信息:
【标题】重视发挥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分类名】小学各科教学
【作者】魏薇
【复印期号】199704
当前,语文界对小学语文学科的基础工具性质,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既然是工具,就要让学生获得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这种技能的获得需要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正如刘国正先生在《我的语文工具观》一文中所指出的:“获得语言的技能,主要依靠语言的实践,对理论知识的依赖是较少的。”而在所有的语言实践中,朗读是一个重要方面。
【标题】世纪之交的回顾与思考
【分类名】小学各科教学
【作者】丁培忠
【复印期号】199705
那么,语文能力是怎样培养的呢?“获得运用工具的技能,大体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知识为基础,由知识到技能;另一种是直接传授,由技能到技能,知识起辅助作用。我认为语文属于后者。”(引自1996年第7期《课程.教材.教法》刘国正《我的语文工具观》)
【标题】应让修辞教学在中语教材中构成一个体系
【分类名】中学语文教学
【复印期号】199801
【作者】万震球
“语言是适应全民使用的工具”,学起来方便,“只要摹仿父母和亲朋以及声像演示的发音和动作,五六岁儿童的语言能力就可以适应身边生活的需要”(刘国正语),他们就不会说“我饭吃了”或“饭吃我了”这种不合语法和逻辑的话来;且进入小学,学童就会沿着“谁,干什么”和“什么,怎么样?”这种基本句法去学习和动作语言,而一进入初中,便开始了一整套的语法知识的学习,目的当然是便于学生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其实细想来,正因为语言是人类所共有的,是人自身的一个组成部分,与生活密切相关,如果只求理解和运用语言而不研究语言的话,倒无须乎那么细细的去讲其规律,因为他们会在自己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工作环境)中去“寻”得语言使用的正确即不说不写病话的。
【标题】论中学语文教学的误区
【分类名】中学语文教学
【复印期号】199802
【作者】孙光萱
近年来,好几位语文教学前辈提出要反对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刘国正先生向笔者说:“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
【标题】语文教材处理方法谈
【分类名】中学语文教学
【复印期号】199803
【作者】李秉扬
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说:“有些课文比较长,不可能从头讲到尾……只讲其中一部分,举一反三就可以了。”
【标题】面向生活,贴近生活,培养素质--对语文课堂教学延伸的思考
【分类名】中学语文教学
【复印期号】199803
【作者】方炳亮
语文作为交际的工具,用来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紧密联系生活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既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兴趣,又能活学活用,较熟练地掌握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培养素质、能力,从而在根本上克服语文教学脱离实际生活的缺陷,使之更好适应于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正如刘国正先生为《中学语文》创刊廿五周年题词所言:“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必定生动活泼,事半功倍。”
【标题】对中学写作教学的世纪性思考
【分类名】中学语文教学
【复印期号】199804
【作者】陶振环
刘国正先生有一番极中肯的话:“事实上,中学生,十二到十七八岁的孩子已经阅历很多。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其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会叩击他们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奋。他们有很强烈的求知欲和辨别是非的要求;他们有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好、追求和理想;他们有一个时而变幻色彩、时而涌起波澜的天真烂漫的生活领域,其中有很多可以取作素材。宝库就在身边,他们却视而不见,这是因为他们误以为面包和盐既然不是精金美玉,就不值得拾取和宝藏的缘故。”(见《课程教材教法》1992年第9期)无疑,这段话是极有说服力的。
【标题】阅读教学亟待加强--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二)
【分类名】中学语文教学
【复印期号】199804
【作者】李建平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学生课外阅读少,阅读面窄,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最大障碍。正像国家教委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刘国正指出的:“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现在有一种现象,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不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孰不知,这就切断了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重要通道,也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标题】关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思考
【分类名】中学语文教学
【复印期号】199807
【作者】徐德顺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不应忘记教室外面还有一片广阔的天地。教师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应当组织学生开展以读写为主的课外语文活动。“多读多写是从欧阳修到鲁迅都曾肯定过的学习经验”(刘国正语),是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标题】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之我见
【分类名】中学语文教学
【复印期号】199809
【作者】盛春宗
【作者简介】江苏盛春宗
刘国正先生指出:“语文教学要追求活。怎样才算得活呢?教学活动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思路的活,具体体现在教学方法的灵活上。教学方法的选用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就是说,不同体裁,不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也要采用不同的教法。
【标题】我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看法
【分类名】中学语文教学
【复印期号】199809
【作者】张定远
语文教学脱离火热的社会生活。“阅读,不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体验领会文章的妙要;写作,不重视引导学生开发生活宝库以为写作之源,而只在写作方法上打转。”(刘国正先生在讨论语文教学座谈会上的讲话)
【标题】当前语文教改讨论综述
【分类名】中学语文教学
【复印期号】199810
【作者】高万祥
刘国正在1997年首届国际汉语文研讨会上,专门以宜昌“课内外衔接”为背景提交了论文,反响很大。他认为,宜昌作为全国九年义务教育教教材的试验区,其语文教学方法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宜昌已成为全国语文教改的根据地。刘先生论文刊登于《语文学习》1998年第2期。
有关专家指出,我国“标准化”考试的后果之一是加重了学生负担。师生都违心地向“标准化”靠拢,以夺取高分。之二是形成“难度有余,高度不足”的高考试题特点。刘国正对章熊说:你出的题不限时间我也只能得70分。高度不够如高考作文始终没超过简单记叙简单议论。再如语言文字题是考小学初中的内容,得满分也只能说明小学初中的效果好。文题的深广度都不够。现代文阅读最难,不是要求高而是选材和题目怪,导致学生答不上,得分低。造成难度大高度不足的原因是命题者“弯弯绕搞烦琐哲学”。
【标题】作文教学三题
【分类名】中学语文教学
【复印期号】199901
【作者】李宇红
要让学生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平时训练应多结合自我,结合校园,结合学生熟悉的人或事,然后结合社会,写出自己的感受及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思考,而不能光背几句名言,记几个古今中外例子,对社会事。刘国正先生说:“写作,不重视引导学生开发生活宝库以为写作之源,只在写作方法上打转,这样的写作只能养成八股调。”
【标题】初中语文课外活动方案的构想
【分类名】中学语文教学
【复印期号】199903
【作者】周春林
全国中语会会长刘国正先生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好像是一个多面体,有许许多多的‘性’。至少有一个‘性’很有道理,即社会性。社会性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语文学习在整个社会生活是无所不在的……”
(二)刘征杂文评论
【标题】沉寂后的再度繁荣--1992年以来杂文创作述评
【原文出处】宁夏大学学报:社科版
【原刊期号】199504
【作者】王岩森
杂文创作队伍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一大批作家、学者的“加盟”。作家中的王蒙、李国文、蒋子龙、刘心武、肖复兴、谌容、张洁、公刘、邵燕祥、白桦、叶延滨等,在继续其小说、诗歌创作的同时,都以较大的精力投入杂文创作,直接对社会、人生等,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思考,起到了其他文学作品所起不到的作用。他们的杂文作品,既有政论文章的严谨凝重,也有文学作品的形象灵动,立意新颖独到,出语幽默诙谐,形式不拘一格,在杂文创作中自成一格。学者中的于光远、邓伟志、朱正、何西来、刘征、孙越生等,也都时有杂文佳作面世。他们的杂文创作较之一般杂文作者而言,虽说少了一些幽默调侃,但却多了几分理性思考。既能给读者以知识的熏陶,又能给读者以思想的启迪,功莫大焉。可以这样说,作家、学者们的积极参与,给当今的杂文创作带来了新的生机,注入了新的活力。
【标题】1995:中国杂文创作现在时
【原文出处】宁夏大学学报:社科版
【原刊期号】199603
【作者】王岩森
1995年杂文艺术品位提高的表现之二,是不少作者重新重视了类型形象的塑造。刘征的《庄周与骷髅》用的是作者擅长的寓言体,为我们勾勒了一位骷髅的形象:这位骷髅念念不忘的是生前的发指示、作报告,震耳欲聋的掌声和迎来送往的风光,耿耿于怀的是如何给那些不弯腰、不屈膝及不陪笑、不颂圣的人穿小鞋,津津乐道的是别墅、豪华车、名烟名酒。这位骷髅不正是现实生活中某些贪婪成性、虚荣狡诈的人的真实写照么?!
【标题】新时期杂文概观
【原文出处】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原刊期号】199701
【作者】袁勇麟
一大批客串杂文而在杂文界享有盛誉的杂文作家,如诗人邵燕祥、公刘、流沙河、刘征、叶延滨,小说家王蒙、马识途、李国文、蒋子龙,剧作家陈白尘、吴祖光、魏明伦、沙叶新,画家黄永玉、方成、韩羽、高马得,学者施蛰存、张中行、金克木、王元化、何满子、邓伟志、王春瑜……这些“破门而出”的杂文作家“由于厚积薄发,比一些杂文专业户写得更好”。新时期众多杂文作家如点点繁星,在20世纪中国杂文的天空熠熠生辉。
谈到新时期杂文创作上文体格式和艺术表现的创新,刘征和叶延滨的“故事新编”式的杂文不能不提到。这类杂文同史论性的历史杂文有所不同,用廖沫沙的说法是“取一点历史的‘因由’,‘随意点染’”,作者把他对现实的批评融化在故事的铺演中,少发议论,甚至于不发议论,而以故事的逻辑来表现作者议论的逻辑,以审美判断来表现逻辑判断。刘征的杂文名篇《庄周买水》活用了《庄子》中的濠梁观鱼和涸辙之鲋两个典故,通过学者庄周弃文从商,想养鱼致富,却接连遭受打击的故事,揭露了现实生活中“官倒爷们”以权谋私、投机发财的罪恶行径。黄裳认为:“《庄周买水》之于《故事新编》,都是注入了新内容的对鲁迅的继承与发展。”叶延滨的杂文《包公铡了陈世美后秦香莲还在喊冤》、《请教马克吐温先生》、《林黛玉小姐收到聘书》,都跳出了借古喻今的写法,直接让古人跑出来发表见解,看似荒诞,却收效奇佳。
此外,80年代以来,黄永玉、流沙河等人的“世说新语”体杂文,陈四益的寓言体杂文,邵燕祥的诗话体杂文,聂绀弩、荒芜、刘征的杂文诗,等等,都在杂文的文体格式上,为当代杂文的百花园增添了新品种、新风采。
(三)国家图书馆馆藏刘征(国正)作品集索引
刘征之部:
《花神和雨神》刘征著,广州∶花城出版社1986,82页/19cm,书号:87/I227/1893
《刘征十年集》刘征著,郑州∶文心出版社1986,187页/20cm,书号:87/I217.2/276
《当代杂文选粹》刘征著,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116页/19cm,书号:87/I267/1530
《古代寓言名篇选》刘征,马达编,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9170页/19cm,书号:I276.4/52
《鸮鸣集》刘征著,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1152页/19cm,书号:I227/3032
《刘征十年集》刘征著,郑州∶文心出版社1990.1300页/20cm,书号:I217.2/276
《古韵新声》刘征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12379页/20cm,书号:94/I227/874
《刘征寓言诗》刘征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11,334页/20cm,书号:94/I227/855
《中国寓言大观》刘征等编注,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910页/20cm,书号:95/I276.4/8
《最后的香肠》刘征著,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129页/19cm,书号:96/I227/1800
《刘征诗书画集》刘征作,郑州∶文心出版社1998,110页/30cm,书号:99/J222.7/1352
《画虎居诗词》刘征著,郑州∶文心出版社1997,10,314页/20cm,书号:98/I227/2838
《人向何处去》刘征著,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246页/20cm,书号:99/I267/4954
刘国正之部:
《寓林折枝》刘国正等编,著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2册(910页)/21cm,书号:I276.4/34
《语文教学改革新成果选粹/张志公,刘国正主编,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8,472页/20cm,书号:G633.3/1584
《中国近现代名家作文论》刘国正,陶伯英主编,郑州∶文心出版社1992.6,1351页/20cm,书号:95/H152-53/1
《刘征寓言诗》刘征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11,334页/20cm,书号:94/I227/855
《日本历代名医秘方》刘国正主编,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4.12,61页/19cm,书号:95/R289.5/255
《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著,刘国正主编,北京∶人民教育1994,636页/20cm,书号:95/G40-092.7/19
《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著,刘国正主编,北京∶人民教育1994,556页/20cm,书号:95/G40-092.7/19
《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著,刘国正主编,北京∶人民教育1994,551页/20cm,书号:95/G40-092.7/19
《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著,刘国正主编,北京∶人民教育1994.8,632页/20cm,书号:95/G40-092.7/19
《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著,刘国正主编,北京∶人民教育1994.8,725页/20cm,书号:95/G40-092.7/19
《实和活》刘国正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479页/20cm,书号:96/G633.3/272
《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刘国正主编,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859页/20cm,书号:97/G633/32
完。
【刘国正先生的学养与识见】相关文章:
刘征戏说《西游》09-24
《灰灰先生》教案07-27
《金岳霖先生》说课稿02-19
灰灰先生教案09-11
金岳霖先生说课稿12-23
刘桢《赠从弟》赏析10-25
刘知远自尊却残暴06-14
《赠刘景文》教案08-02
《先生》读书笔记09-18
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释义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