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阅读要领(网友来稿)

时间:2024-10-10 08:32:5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汤姆索亚历险记》阅读要领(网友来稿)

崔文胜

《汤姆索亚历险记》阅读要领(网友来稿)

1、马克吐温,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原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马克吐温”在英语里是水手的术语,意为“水深12英尺”表示轮船可以通过。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是美国一位富有创造精神的伟大作家,曾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2、《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小说描写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

3、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具体地说:(A)、汤姆索亚他生性顽皮,喜欢“恶作剧”,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即使在洞中历险时,他也很少想到自己的安危,而是处处为蓓姬着想。他关心她、安慰她,身上仅有的一块面包自己不吃,让蓓姬吃。最后,正是由于他的勇敢和机智,才能从洞中脱险。(B)、他是一个成长中的孩子。他开始不敢出来指证杀人犯印第安人乔,但后来终于挺身而出,指证杀人犯。(C)、他厌恶教会学校里枯燥无味的生活,对教堂里牧师干巴巴的说教更为反感,幻想着能过上像传说中的海盗和绿林好汉一样的新奇冒险的生活。

4、主要情节有《当“海盗”去》、《“海盗”生活》、《洞中历险》。

《当“海盗”去》描写了汤姆在厌倦了学校枯燥的生活,体验了人情的冷暖和情感的孤独之后,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表现了青少年在成长期所特有的反抗心态。《“海盗”生活》描写了汤姆、乔和哈克三个小“海盗”在杰克逊岛的清晨生活。通过景物、心理、言行的描写,充分表现了三个少年在摆脱了成人社会的禁锢以后,在享受大自然当中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酣畅心境。《洞中历险》采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描写了汤姆在历险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勇敢的精神,以及他们在死亡与恐怖的威胁中 表现出的那种毫无杂质的人性特征与高尚纯洁的友情。

5、阅读注意点:

小说塑造的汤姆索亚是个有理想有抱负同时也有烦恼的形象,他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姨妈眼里,他是个顽童,调皮捣蛋,可是她却一次又一次地被他的“足智多谋”给软化了。

在学校里,他拿出卖刷墙特权时得到的财宝换来的条子去领取新本《圣经》,结果当有位太太考问他《圣经》内容时,他却答得牛头不对马嘴,引得大家瞠目结舌。当他和贝基的关系出现“危机”时,“于是,汤姆大步流星走出教室,翻过小山,走到很远的地方,那一天他是不打算再回学校了。”

小说第二章中有关出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充分展现出汤姆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本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当孩子们抢着刷墙时,汤姆却暗自高兴。

在第二十三章,汤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勇敢地站出来作证,解救了莫夫波特,它再次体现出汤姆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优秀品格。

马克吐温在描写以汤姆为首的一群儿童时并没有仅停留在人物的一般刻画上,而是按照儿童的天性发展,对儿童的心理方面也作了较深层次的描述。在第三十五章中,当哈克请求汤姆让他“入伙”一起当强盗时,汤姆说:“总的说来,强盗比海盗格调要高,在许多国家,强盗算是上流人当中的上流人,都是些公爵之类的人。”尽管这些见解出自儿童之口,但它却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给儿童造成的心理印象。它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儿童所能思考的范围。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部小说虽是为儿童写的,但它又是本写给一切人看的高级儿童读物。正如马克吐温在原序中写道:“写这本小说,我主要是为了娱乐孩子们,但我希望大人们不要因为这是本小孩看的书就将它束之高阁。”因为阅读这本小说能让“成年人从中想起当年的他们自己,那时的情感、思想、言谈以及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作法。”

6、《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以汤姆索亚的传奇式经历为线索,颂扬了汤姆索亚和他的小伙伴们天真淳朴的心灵,鞭鞑了印第安人乔之流的贪婪和凶残。

作者邮箱:  cuiwensheng38@163.com

【《汤姆索亚历险记》阅读要领(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汤姆索亚历险记阅读心得10-11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08-25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06-09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06-06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优秀09-05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08-21

阅读的切入新探(网友来稿)09-17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书笔记09-08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书笔记02-16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书笔记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