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整体感悟文章(网友来稿)

时间:2024-07-31 20:54:59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怎样才能整体感悟文章(网友来稿)

甘肃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 麻秋萍

怎样才能整体感悟文章(网友来稿)

对一篇文章的整体感悟,目的是为了理解文章思想内容,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它反映了一个学生综合阅读的能力。实际上经过小学六年的阅读训练,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阅读的基本方法,积累了一定的阅读技巧,但要全面的理解一篇文章,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新编初中语文(第七册)教材将整体感悟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那么怎样才能达到整体感悟课文的要求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以下作法可供借鉴和完善:

一、要借助工具书疏通文章大意。选入中学教材的文章,不管是白话文还是文言文,初读一定有疑难的字词,影响着学生的顺利阅读,所以首先必须消除文字障碍,查出它的读音和意思,尤其对于一些多音字或多义字,更需要放在原文中去辨析,力求有一个准确的音义掌握。对于文言文要借助《古汉语字典》。因为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有些字词的音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果以今义解释古义,势必会影响对文意的准确疏通,如《(论语)十则》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一句中的“信”不能理解为“书信”而应理解为“真诚、诚实”。《山市》 “惟危楼一座”一句 中“危楼”不能理解为“危险的楼”而应理解为“高楼”。对于一些典故,必须借助典故词典,准确了解其隐含的意思。没有对文意的疏通就谈不上对文章的准确理解,何况还要整体的感悟,所以疏通文意是达到对文章整体感悟的先决条件。

二、借助文体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和结构。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行文特点和结构方式不同。第七册课本所选文章基本是记叙类文章。对记叙类文章在阅读时首先要找出记叙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弄清这些要素,就可以把握一篇文章的行文脉络和结构。例如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就要弄清“我”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了一件什么事,过程是怎样的。经过这一步骤也就知道文章是记叙了在七月的一个闷热的日子里,和伙伴一起去爬悬崖,我遇险并脱险的过程。有了对六要素的把握,就对文章的整体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三、要借助线索把握文章构思。线索是贯穿在叙事性文章或文学作品情节发展过程中的脉络。作者借助它连贯文章内容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线索体现作者的构思,它不是作品的中心内容而是表达中心思想的一种组织材料手段。抓住了这根线,就能把握文章的整体,并在此基础上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如《风筝》一文就是以“风筝”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敬老》是以“敬老”为线索的。

四、要借助关键性的语段理解文章中心。关键性的语段在文章中起到点明主旨的作用,记叙文中议论句或抒情句就是这样关键性的语句,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中的“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个句子对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这样的语句大都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文章的结尾。

五、借助文章标题理解文章内容。一篇文章的标题有时显示文章的线索,有时又是文章的中心。如果能把对题目的理解作为理解一篇文章的重点的话,即可以训练学生有效的感悟文章,也可以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注重题目的作用,所谓“题好一半文”,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例如《看云识天气》,从题目获悉:观察不同形态的云,可从中得到识别天气的知识;文章第一部分(1段):总说云的形态变化,说明为什么看云可以识天气。第二部分(2-6段):具体讲怎样看云识天气,说明云彩、云层和光彩的变化同天气的关系。第三部分(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文章的内容、结构思路与标题的关系可窥见一斑。

六、借助朗读感悟文章。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词句,也可以促成学生对文章的思想感知,尤其是有感情的朗读,会把学生吸引到作品的意境中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鲁迅先生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私塾先生读书就极其注重朗读的绘声绘色,不仅给弟子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也为后来求学者提供了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同感。

以上是整体感悟文章的一些方法,只要灵活运用便是阅读教学中行之有效的途径。

发表在《学生天地》(2003、12期)

作者邮箱: zhfl1965@sina.com

【怎样才能整体感悟文章(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整体阅读要素之我见(网友来稿)09-22

教育感悟(网友来稿)10-26

感悟读书(网友来稿)07-20

感悟蒙娜丽莎(网友来稿)10-09

鞠躬(网友来稿)09-18

红薯(网友来稿)10-18

把语文课堂当文章来做(网友来稿)09-05

静听天籁(网友来稿)10-21

十五的月亮(网友来稿)08-29

印象张艺谋(网友来稿)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