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高三册语文课本指瑕(网友来稿)

时间:2024-08-11 03:10:4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版高三册语文课本指瑕(网友来稿)

江西省清江中学 李弗不

新版高三册语文课本指瑕(网友来稿)

人教版(新课标)高三册语文课本,想来是经过有关专家,慎之又慎、反复斟酌才编辑出来的标准教本,是不会有很多错误的,但令人遗憾的是,在使用过程中,我发现有多处纰瑕。现本人不揣鄙陋,一一指出,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第109页,讲“文言常用句式”的“判断句”举例时,就举了这样一句:“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编者认为这是一句判断句,并将其作为标准判断句的例句举出。其实,这一句并非判断句。这里的“者、也”并不构成判断关系,并非是“……者……也”的句式。“者”在此处只是作定语后置的标志词的,这是一句“定语后置句”。翻译出来是:“敲打而发出铿然声音的石头,到处都这样。”这是很明显的一句“定语后置句”,并非什么“判断句”。

二、第96页,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一文中有:“儿寒乎?欲食乎?”的句子。这是一个选择关系复句,并不是两句,两个疑问句,所以前面的一个疑问号应该改为逗号。揣测归有光回忆往事的本意,他要表达的是,当时娘听到女儿在老妪怀中“呱呱而泣”时,就关切地询问老妪:是冷到了,还是饿了想吃东西呢?并非是问既冷又饿这么两层意思。所以,这是编辑者的一个纰漏。应该把前一个疑问号改为逗号才对。

三、第94页,最末尾,讲“名词作状语”的第5小点“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除了上面讲到的以外,词类活用还有其他一些情况。例如:”。说完“例如:”就再也没有了下文,这很明显,是编辑先生的一个低级错误,连审稿、定稿者也未能发现。既然后面没有了下文,那何必还要“例如:”呢?要么删去“例如:”,要么把“例如:”后面的句子补充出来,才是正确的。

四、第48页,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的第6节,作者引了陶潜的《挽歌》诗(其三)的最后四句:“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他人亦已歌”后面用逗号错误,应该是一个句号。陶潜的《挽歌》诗(其三)共有18句:“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崔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家里。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这18句诗可以分为五层,每四句为一层,最后两句为一层。作者引用的是第四层的后两句和第五层的两句。根据全诗,很明显是两分句一句号,不可能是突然又四个分句一句号。所以“他人亦已歌”后面应用句号。

作者邮箱: heeyoo8877@yahoo.com.cn

【新版高三册语文课本指瑕(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新编高中语文第一册指瑕(网友来稿)07-18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指瑕 (网友来稿)07-2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材指瑕(网友来稿)06-21

高中语文第一二册复习纲要(网友来稿)09-04

山东人民版高三册语文《苏武传》指瑕(教师中心稿)10-09

语文的生命之创造语文(网友来稿)06-19

语文学习歌(网友来稿)09-19

语文晨读材料三(网友来稿)08-27

鞠躬(网友来稿)09-18

红薯(网友来稿)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