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读走向写作━━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4-09-19 20:26:49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从阅读走向写作━━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教师中心稿)

提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往往使教师一筹莫展。我们从解决学生习作难出发,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逐步走进作文。主要措施有:注重阅读中的积累,有字、词、句、段的积累和文章模式等的积累;注重对阅读材料的模仿,包括仿句、仿段、模仿结构、立意和表现手法等。努力教会学生灵活运用写作素材、写作方法进行写作,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从阅读走向写作━━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教师中心稿)

关键词:阅读中的积累、模仿。

简目:一、在阅读中积累

1、积累字、词、句、段

2、积累文章的模式

二、在阅读中训练

1、仿句

2、仿段

3、模仿结构、立意、表现手法

从阅读走向写作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写作能力的训练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①上作文课经常有这种现象:学生作文时,总是叫苦连天,有的说没材料写,有的说不会写。总是在学生唉声叹气中度过难挨的两节课。收上来的作文,也总让老师叫苦不迭,我的同事左老师(一位从教多年的老教师)形容批作文,谓之“销阳寿”的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试着从阅读教学中,着手改善学生习作难的境况。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②可学生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必须具有能灵活运用字、词、句的能力;需要采用一定的表现手法,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这种运用能力从何而来?我认为应从阅读中来。因而我认为解决习作难应从阅读教学入手。

第一步,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积累。“积累是写作的基础,没有积累就无法‘倾吐’心声,写作过程便不能进行。”③积累的内容可以是字、词、句,也可以是段落、篇章。在阅读教学的第一阶段即预习阶段,我们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字、词、句--认为较好的或较难的作积累并查字典解决较难的字,词,理解其意思--为以后的运用打下基础。在阅读教学的第二阶段即课堂阶段,我们让学生积累文中能承上启下的词、句及名言、警句或描写叙述较精彩细致的段落。为以后的作文作过渡。在阅读教学的第三阶段即巩固延伸阶段。学生在学完课文后,阅读有关课外文章时也可以积累一些字、词、句、段及一些认为较好的故事梗概。这些积累为以后的写作作了语言和表现手法及篇章结构上的准备。

积累的另一种形式,则是积累文章的模式。即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写作的文体格式,表现方法,技能技巧等等,学得写作的规矩。阅读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文章的框架格局,组织结构。例如:公刘的《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开头为“风头”用词简明,引人入胜;中间为“猪肚”(“熊腰”)写得饱满充实,内容丰富、幽默、生动;结尾为“豹尾”,简洁有力,耐人寻味,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积累的对象。为以后的作文提供方式、方法上的参考。

第二步,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主要从获得生活素材、学会写作方法着手。“能够获得生活素材和激励创造情绪的教学,就必然能够使学生感到‘易于动笔’和‘乐于表达’这大概是写作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 ④因而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写作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作文的兴趣。朱熹曾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从心理学角度看,模仿的本质就是在读与写中架起一座桥梁,谋求读与写的两种学习情境的共同要素。教师可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的指导、训练。

第一,从句子开始做第一步训练--仿句。在阅读教学中,看到好的句子,可以有意让学生作基础训练:仿句。例如,在教《阿里山纪行》时,文中有句“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我在教学中有意让学生来仿句,学生有的仿为“不到威尼斯,何以能说到了意大利?不到圣马可广场,何以能说到了威尼斯?”有的仿为“不到北京何以能说到了中国?不到故宫何以能说到了北京?”这样,训练了学生的连用反问的句式及句中的内在关系,下次作文学生就可以用进去了。在教《老山界》时,文中有段描写声音的语句相当精彩“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我就让学生做当堂训练,学生有的仿为“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音,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气笛在长鸣,像朋友在窃窃私语,像山洪在暴发,像泉水在叮咚。”有的仿为“眼前是不可捉摸的景象,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模糊的又是极清晰的,像雾中的红玫瑰,像天边的晚霞,像水中的红菱,像毛玻璃中的红苹果。”学生对声音与比喻描写的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在写这些仿句时,也锻炼了学生运用排比句的能力,在以后的作文中可以学用这两种修辞手法。

第二,仿段训练,即模仿文中的段落。运用自己的语言,采用文中的描写方法来模写。学习课文《记承天寺夜游》文中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用现代汉语来表达“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⑤这节是写月光的可整节没有一个“月”字,却让读者觉得月光澄澈透明,如亲临月下的感觉,写得精妙之极,以“竹柏影”来衬“月光”的明亮。学生根据这段的描写,有的写“我抛下鱼钩,见鱼儿围着钩子转来转去,很想吃钩。可由于相互争抢,谁也没吃着,上下扑腾着如在空中嬉戏。”此节不着“水清”却能让人感觉水清。

第三、模仿题材。课文用了什么题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也仿用相同题材。例如,学了朱自清的《背影》,我让学生学习朱自清那样捕捉生活中的琐事来表现父亲对儿女的爱的写法。有个学生这样写道:西北风呼呼地吹着,似乎要把这整个世界吞噬掉。爸爸顶着这股强风,骑着自行车带我回家。虽然天气很冷,但是我看见爸爸已经汗如雨下了,我对爸爸说:“爸爸,我下来吧!我看你已经累了。”爸爸笑着说:“没关系,我不累,就这么大的风,算什么呀!你倒要坐好了,不要掉下来哦!”我微微笑了一下,爸爸又补充了一句:“天变冷了,回家得多添两件衣服了。”这时,我看见爸爸穿的比我还少。忽然,一片叶子落到了我身上,我拿了起来,心想:树叶进行光合作用给树补充能量,枯萎后,又化作养料,让树继续茁壮成长。爸爸不是正如这片树叶一样吗?他从来都只想到我,从未想过自己。同一题材都写出了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也展示了学生的人生体验。

第四、模仿结构。课文用了怎样的结构,指导学生以类似的结构作文。例如,学习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让学生按照这种总分总的结构:先介绍游览区或建筑物的整体特征,然后分层介绍它各个方面的特征最后作一下总结。有的学生就按这种结构介绍了我们的学校:先介绍学校的位置及总体布局,再分别介绍每幢教学楼的环境、设施、功用等,最后总结了自己对学校的印象与感受。也有的同学以这种结构介绍了自己的家乡、自己游览过的一处名胜古迹等等。把这种结构模仿的非常恰当。当然,除了总分总结构而外,还有明线与暗线交织的结构与总分结构和分总结构等等都可以让学生模仿。

第五、模仿立意。课文从哪个角度立意,指导学生也从类似的角度立意作文。例如,学习杨朔《荔枝蜜》托物言志的手法时,让学生模仿这种立意写《春蚕颂》,有的同学借春蚕对人类的贡献来赞美自己的妈妈;有的同学借春蚕的奉献精神来赞美老师,有个同学这样写“春蚕,它是在作茧自缚,可是它缚得好。它把自己的一切都用在了束缚上,能让自己得到升华;也就是因为它的‘束缚’,让人类织出了那样五光十色、雍容华贵的绸缎。它虽然很渺小,但却让自己作蛹长眠之后达到了另一种美的境界,这难道不像守卫孤岛的战士吗?他们虽身在边远地区,可心中装着祖国人民,为了人民他们吃苦受累、流汗流血甚至牺牲生命。为的是确保广大人民的幸福、安宁。”文中对春蚕的精神品质作了高度的赞扬,同时也赞誉战士的品质,完成了托物言志。

第六、模仿表现手法。课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指导学生运用于写作之中。例如,学了邹韬奋《我的母亲》叙述中夹有抒情的写法,让学生现学现用。有的学生这样写:那是一个冬天,下着小雨。放学后,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西北风呼啸着,寒风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我哆哆嗦嗦地走着。心想:这样的天气呆在家里多舒服啊。回到家里,只见桌上有一杯热牛奶,在它的旁边躺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超超,桌上有杯热牛奶,你趁热喝了,我去给你买双保暖鞋,一会儿就回来。”我双手握住牛奶,顿时一股热流涌上心头。母亲的关怀、母爱的温暖在这牛奶中缓缓流入我的心中,使我感到寒意顿消,心里热乎乎的。一分一秒过去了,大概过了二十分钟,门开了,妈妈出现在我眼前,她的衣服被雨沾湿了,鞋子也湿了一大半,脸冻得通红。她把那双保暖鞋紧紧地抱着。走到我面前说:“快,把它穿上,你一定冻坏了吧!”我说:“我不冷,妈,你冷吗?”她笑着说:“没什么,我不冷!”我穿上鞋,望着她那张饱经风霜带着微笑的脸,母亲的爱永远铭记我心中。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熟知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改写、扩写、缩写与续写等等。这类写作训练,为学生解决了写作的素材问题。在解决了写作的方法与内容的基础上的习作比平时的作文要简单得多。学生的写作热情也高涨起来,信心也足了,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作文比赛,踊跃向报社、杂志社投稿并多次被录用。

总之, “作文的基本途径是从仿写到创写。这样学生很容易摸着作文的门道,也容易感受到作文的乐趣。” ⑥ 从而取得很好的效果,不妨你也试试。

参考文献:

①②《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三17页。

③韦志成《试论写作教学的规律》,选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年月12期。

④李白坚《〈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当前作文教学的启示》选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年第10期。

⑤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教学参考书》第267页。

⑥王大伟《激发写作兴趣四法》选自《常州教师教育》2003年第5期。

【从阅读走向写作━━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教师中心稿)】相关文章:

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中心稿)07-14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 (教师中心稿)06-06

直奔中心阅读教学的尝试08-30

科学类文章阅读教学再思考(教师中心稿)09-13

自读、质疑、探究式阅读教学初探(教师中心稿)07-11

现代文阅读训练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5-29

中心阅读原则的含义(教师中心稿)10-23

中考作文的命题走向及分析(教师中心稿)09-24

浅谈家庭教育(教师中心稿)07-17

浅谈亲其师(教师中心稿)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