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阅读课教学的一些误区(网友来稿)
山东聊城第一中学 潘鸿海
本文所说的阅读课,是学生对语文教材之外文学书刊进行阅读的课,占用正常课时。随着大语文教学思想的延伸,开设此类课的学校也越来越多。然而,阅读课到底如何操作又成了困扰教师们的一个问题。据笔者了解,有些学校和教师在阅读课操作上进入了一些误区,下面略作阐述。
一、不精选阅读教材,缺少规划,目的性不强。只认为“开卷有益”,不对阅读教材进行精心筛选,教材是个大杂烩,或者任由学生到书架上挑选,完全凭学生一时之好恶,都是不行的,太盲目。既是教学,就一定要有目的性,虽然这一目的性不一定要具体到一两个点。整个中学阶段让学生读什么,每一学段读什么,必须有规划。在圈定范围的前提下,再让学生进行选择阅读的做法是值得推广的。
二、不备学情,依教师好恶定教材,又一“填鸭式”。有的教师挑选教材只凭一厢情愿,站在自身的角度认为是好书,是有价值的书,就“塞”给学生阅读,不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好恶,这和“填鸭式”教学没什么两样。书虽然是好书,但不适合学生阅读,他们就不可能得到阅读的愉悦感,肯定会影响阅读的效果。
三、缺少指导,采用“放羊式”。不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和读后检测,教师把阅读教材(书刊)发给学生后,任由学生阅读,学生怎么阅读的,阅读效果如何,只凭教师的感觉。有的教师把学生安顿下来后,就去读别的书,备课或批作业了,甚至有的离开教室去干别的事,完全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这些做法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四、过多指导,忽视阅读本身规律。这种做法和上一条所述做法完全相反,尤其是有专门阅读课教室的学校,更容易出现。教师在阅读课上对各种文体的文章的阅读方法作详细的指导和讲解,没有把主要时间交给学生去阅读,这实际上就不是阅读课了。对于阅读方法,我们在讲读课上已经给学生传授示范的够多了,再简单做一下足矣。这就要求指导抓住要点,言简意赅,力求恰到好处(如何指导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这里只是提出)。有的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打断学生阅读进行所谓的点拨,尤其是集体点拨,更不足取。试想,我们平时读书时,谁又按不同文体的特点一一逐条去阅读?什么情况下阅读效率最高?是阅读者沉浸在作品中时,可以说这时打断阅读者的阅读,简直等于犯罪。
五、急功近利,过分注重考查,又一“应试教学”。一提教学改革,不少人就产生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教改的目的是拿高分,渴求阅读一段时间就让语文成绩提高多少,这实际还是应试教育,领导对教学改革持这种态度是不明智的,语文教师这样认为就更错误。而为此目的,读过多少书之后就出一些题目,对学生进行考查,测试学生阅读的“成绩”,显然错误。阅读的许多东西是无法具化为题目来考查的,考查的结果未必能反映阅读效果。采用写读后感、举行读书交流活动等形式,要比题目考查好得多。
六、忽视讲读,本末倒置。有的学校不仅阅读课占用语文课时,而且占用大半,把正常的课堂教学压缩到一两课时。阅读是重要的,但只重阅读,忽视讲读课堂教学是要不得的。教材是个例子,但这个例子是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心筛选的精品,教师对这个例子的驾驭能力也比其他材料强得多,所以认为换个例子完全一样的想法是偏执的。何况教材编制是以科学的理论体系为依托的,其知识、能力的系统性是其他材料集合无可比拟的。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课堂教学的目的性要比学生阅读的目的性强得多。阅读终归是辅助,是广度上的扩展,但深度上的挖掘是有不足的。不少阅读量大的学生写作水平不错,但基础知识不扎实,正是这一因素的反映。
发现问题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出路。希望以上几点能引起大家的注意,找出切实有效的阅读课教学方法。
作者邮箱:
【阅读课教学的一些误区(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创新教育的认识误区刍议(网友来稿)06-06
漫谈诗歌教学(网友来稿)07-25
分层教学浅议(网友来稿)07-27
鞠躬(网友来稿)09-18
红薯(网友来稿)10-18
乡愁(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5-13
蜡烛(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7-03
项链(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0-18
秋水(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8-24
童趣(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