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古诗鉴赏中形象鉴赏方法初探(网友来稿)
榕江
一、 教学目的:
高考《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考点要求是:
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由上面考点要求我们可以看出,只有正确理解诗歌中的“形象”,才能准确的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国古典诗词是一座宝库,名家灿若繁星,杰作浩如烟海。从“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的诗三百到足以堪称百世之师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从刚健清新的汉乐府,到多姿多彩的南北朝民歌;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到为后人誉为诗仙、诗圣、诗魔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可以说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并流,爱国主义精神一脉相承。
(二)、诗歌艺术形象的把握:
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家尽管创作方法及风格各具特色,但创作上共同的特点就是通过一定艺术形象的创造,表达特定的思想情感的。
古诗词中的形象,就是以语言为手段而创造的艺术形象,也称文学形象,包括广义文学形象和狭义文学形象。广义的文学形象泛指文学作品中整个的形象性表现、形象体系、生活图景。狭义的文学形象是指人物形象,与人物、性格、角色、典型人物、主人公、抒情主人公等含义相同或相近。我们在平时的诗歌鉴赏中,应采用广义的形象概念。诗歌形象根据鉴赏的不同要求,大致可以划分为:人物形象、动作形象,景物形象三种类型。
1.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例1. 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
少年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我”(抒情主人公):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所表现的抑郁难平的思想感情。
例2.阅读贾岛《题李凝幽居》,完成有关问题: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填空:本诗通过对李凝居处的环境的描写,暗示李凝的隐者身份。
从环境来看,李凝的居处“少邻 ”(邻居不多)、少人来(“草径”、“荒园”)、清幽(“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从作者的心理活动来看,“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现他对李凝隐逸生活的向往。使作者的情感和所刻画的人物跃然纸上,李凝的隐者身份也不难把握。
2.景物形象:是客观事物在作品中的反映。
(1) 鉴赏的依据--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
(2) 鉴赏的角度--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抒发的寓意)。
无论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之类的景象,还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之类的物象,都归为景物形象的范畴。这些艺术形象,同样也是客观事物与作者主观的心灵相互交融的结果,这恰如黑格尔所说的:“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的。而心灵的东西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
例3.分析虞世南的《蝉》这首诗所写形象的特点: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注:垂緌: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角须,形状好像贵族仕宦下垂的冠缨(帽带)。
这首诗首句写的是蝉的形态与习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尊贵”与“清廉”的特点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蝉的形象中。次句写蝉的远传之声,“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分析之后可以这样表述:这首诗通过对疏桐之上的蝉的形态、习性、鸣声(自然属性)的描写,表明了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的能声名远播的道理(寓意),表达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感情)。
3.动作形象:就是通过动作进行描摹刻画,借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鉴赏依据--人物的动作行为。
鉴赏角度--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行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4.白居易《琵琶行》中“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中一糸列动作形象的刻画,既表现了琵琶女娴熟的弹奏技艺,也表现了琵琶女弹奏时错综复杂的心理感受。
例5.赵师秀《约客》“有约不来过夜半,敲棋子落灯花”中的“闲敲棋子”的动作。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作者因久候朋友不来而焦灼不堪 ,百无聊赖的心理状态。
(三)归纳总结:
通过对上面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动作形象的鉴赏,我们认识到了抓住“形象”是领会情感内涵的捷径,鉴赏文学形象的方法,简言之就是三部曲:分析语言,再造想像,把握意象。归纳起来可以做如下更深一层的认识:
1. 通过语言分析,把握形象的外形与内涵。
把握外在形象后面所诉言外之意 ,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系列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驻足远望,久久不肯离去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
2、通过再造想像填补形象空白。
诗歌言简意赅、讲究含蓄美、不直露的语言特点,要求我们鉴赏时应通过想像,把作品留下的空白补充完整,使之成为完整的形象、情节或意境。
例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有人认为这首词“短幅中藏无数曲折。就是作者省略了一些引发读者想像的情节:词人为什么嗜酒,竟至一夜之后,残酒还未消尽?酒醒之后作者并未起身云花园,那么她又是怎样的情态?急切地询问了一些什么?这些问题都应启发学生通过想像,才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慵懒情态,窥见诗人惜春的心情。
3.拨开意象的迷雾,领悟言外的诗情。
古诗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采用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形象上,从而使诗人的 思想感情--“意”和客观的物象、形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意象”。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的客观物象,它既是变的物象化,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因此,鉴赏诗歌的形象,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
例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诗人通过“月落”(残月西沉之象)、“乌啼”(乌鸦惊恐凄凉的啼叫声)、“霜满天”(霜花凝露,寒气逼人)、“对愁眠”(舟中之人愁绪满怀,不能成眠),以及城外让人心烦意乱的夜半钟声,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一幅“秋夜寒江图”。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意象,把诗人内心的“愁”渲染得淋漓尽致。由此,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得出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诗人的羁旅之愁。
(四)、作业、训练:
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罗绮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其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1时世 :当时世俗 ○2俭梳妆:指发髻挽得很高。俭、高。
○3压金线:用金线刺绣。
(1)贫女的形象有什么特点?塑造“贫女”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 这首诗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塑造贫女形象的?
2.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鬂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注:○1纳税:缴纳丝税, ○2征苗:征收青苗税
(1)山中寡妇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2)诗人在第四联中生发的议论起到什么作用?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有关问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 诗人是通过哪些景物描写和怎样的人物活动来表现诗人自我的心境的?表现了怎样的心境?
(2) 诗人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怎样的环境特点?
作者邮箱: jd-26@163.com
【古诗鉴赏中形象鉴赏方法初探(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古诗词鉴赏十注意(网友来稿)07-04
诗歌鉴赏纲要(网友来稿)09-25
小说阅读鉴赏指要(网友来稿)07-14
把准诗的情脉--古典诗歌阅读鉴赏方法摭谈(网友来稿)09-21
现代叙事理论在中学小说鉴赏教学中的适度运用(网友来稿)08-17
诗歌鉴赏教学三部曲(网友来稿)09-13
教研工作中作文模糊评价初探(网友来稿)09-18
古诗词中燕子意象拾零(网友来稿)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