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莫嫌孤叶淡 终久不凋零--对学生课前三五分钟演讲实践活动的总结(网友来稿)
江西省清江中学 李弗不
语文课前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上台来演讲式的说,都说些什么呢?比如,我让学生说的内容基本上有:第一轮是学生们自我简介,一节课叫那么三五个同学上台来说,每个同学规定只能讲一二分钟,作个简单的自我介绍;第二轮是谈自己最喜欢的一二句名言警句;第三轮是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首短诗;第四轮是介绍自己最熟悉、最喜欢的一位名人;第五轮是推荐自己最熟悉的一部名著给同学们看,略说说推荐的理由;第六轮是谈谈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找各种话题无数次地轮换演讲下去。
语文课和其他课不同,语文课可大力地开展课前活动。因为语文课要培养的不只是学生的文化知识,语文课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并运用本民族的语言,就必须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平常我们习惯地认为,中国人还不会说中文么?还要听、还要说么?所以往往忽视听、说的训练。而听、说的能力差恰恰就大大地影响读、写的能力。
客观地说,有些同学面对一两个人会说,甚至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可是当他们面对比较多的人或于大庭广众时,他们就“噤若寒蝉”,“三缄其口”了,不会说或说不来喽!
语文课利用课前三五分钟来训练学生的说的能力,也就是表达能力,效果是非常好的,我带领着学生们走过了多年的实践之路后,深有体会,也就不揣鄙陋,述之一二。
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我们农村中学,高一或初一的学生,刚刚入学时,一般都显得比较腼腆,带有较明显的对同学和学校的生疏感,这种状况或多或少地影响着课堂学习。消除这种状况的最好办法就是语文课前的演讲。开始的时候,有的同学非常胆小,不敢上台来,或者一上台来,就紧张,甚至哆嗦以致于满脸绯红,手脚无措。好不容易开口了,可是说得颠三倒四、语无伦次、结结巴巴。此时,我们老师一方面要反复地给同学们做示范,鼓励他们放开胆量,无拘无束地说,只要开口说了,一切都会好起来,都是全班同学,没有必要怕,也没有必要不好意思。另一方面也要求全班同学给予宽容理解,更给予鼓励的掌声。
并明确地告诉同学们,开头时,我们只要求练胆量,不必顾及其他的方面,甚至不必考虑说得对错。放开思想的包袱,只要说了,大胆地说了,就是好样的。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同学们慢慢地说出口了,说顺口了,也说上口了。
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一节课45分钟,如果光是我们老师在台上讲,一个人唱“独角戏”,这样的课,现在被人们定性为“满堂灌”、“填鸭式”的蹩脚课。也确实,老师一人在台上讲,不管下面的学生愿不愿听,听得如何,有没有效果,老师只顾自己讲,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肯定是不行的了。而且,老师一个人讲,最多偶尔提一两个问题,这样的课肯定是沉闷的,甚至是死气沉沉的。
而调动学生一上课就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课堂气氛一定会活跃,学生学习起来也一定会主动多了。我们说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主体不活动起来,教学效果再好也好不到哪儿去。只有把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习效果才会好起来,课堂气氛才会活跃起来。
其实,学生们有很强的参与意识,他们都希望把自己的观点、看法表达出来,都希望赢得同学们的赞赏和老师的肯定、鼓励。此时,我们老师就要不失时机地,对于学生们的,哪怕是一点点优点、一点点可取之处,都毫不吝啬地加以表扬、肯定,甚至夸大一点地对他们的优点表示我们老师的欣赏。学生们得到老师的肯定和欣赏,他们会非常高兴,学习的积极性也会空前地被激发。以这样的状态上课,虽然课堂纪律会嘈杂些,但课堂气氛会非常地活跃。
增加了学生的知识。要求每个同学都要有自己最喜欢的名言警句、最喜欢的短诗、最喜欢的名著、最熟悉的名人……要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并且要求同学们尽量避免雷同,前面有同学说过了的,后面的同学如有相同,要赶快找其他的,力求不相同。全班73个同学,如果真正每人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同时确实是最精彩的名言警句、名人、名著、短诗或其他,那么,学生们的知识量就会大大地增加,成倍的累积。再加上同学们各自精彩的演讲解说,于其他同学烙下深刻的印象,变成自己的知识积累,这无疑就是能力的基础。
我们平时说一个人的能力差,实质上就是知识的贫乏,知识量的累积不够。我们说大学问家,通常就会说他“学富五车”、“学术渊博”。很明显是因为他们的知识丰富而且广博。学生们到老师门下,我认为,最先教的就是知识,其次才是为人处世。因为没有知识,如何谈修养呢?孤陋寡闻,如何锻造他们的品格?
而这样的不断变换、循环内容的演讲方式,当然最主要的是锻炼学生的胆量、口才,但也收到了增加知识、内化知识的奇特效果,真是一石三鸟。
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有的学生为了找到自己最满意、最欣赏、同时确实是最精彩的名言警句、名人、名著、短诗或其他,真是不辞辛劳,广泛地搜集书刊报章,广泛地浏览、查阅,精心地摘取。这样无疑就大大地拓展了学生们的视野。
如,有的学生因为喜欢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忽来”,就大量地读李白的诗歌,以及有关评介李白的文章;有的同学因为喜欢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也大量地去翻阅杜甫的诗文以及评介杜甫的文章;有三读《红楼梦》的;有四读《三国演义》的;有多读《红与黑》的……更有关注屈原的、偏爱司马迁的、不忘莎士比亚的、敬畏鲁迅的……
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说话是讲究方式方法的,同样意思的话,这样说与那样说,效果有时会截然不同。比如,有两个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面坑坑洼洼,凹凸不平。两位导游各带一团,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旅客们一听,无不皱眉,无不愕然!而另一导游则诗意盎然地说:“诸位先生女士,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的酒窝大道。”游客们个个开怀大笑,兴致勃勃。
说话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是需要同学们动脑筋的。这种动脑筋就是思维。要把同样意思的话表达得好、表达得妙,首先就必须思考,必须用心地琢磨:如何表达,以何种方式表达。去学例子、学别人的经验。想方设法地把自己要表达的力争用最佳的方式、最佳的效果表达给同学们,赢得同学们的掌声、老师的首肯。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思维训练。
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使同学们的话语变了;“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范文澜)使同学们懂得了练笔的重要性;“孝心就是美”(美埃德温)使同学们明白了孝敬父母是我们做儿女的天职;“只有毅力才会使我们成功--而毅力的来源又在于毫不动摇,坚决采取为达到成功所需要的手段。”(车尔尼雪夫斯基)使同学们懂得了毅力于成功的重要;“要在自己身上寻找痛苦的根源,任什么也不要去埋怨苍天。”(莱蒙托夫)使同学们知晓了不需要去怨天尤人,全靠自己救自己,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当一个人体验到真正的爱时,他就会表现出自我牺牲的精神和巨大的道德力量。”(保瓦西列夫)更使同学们懂得了爱的伟大……
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古今中外的名人,读他们的自传或他传,无不充满了艰辛与苦难、曲折与坎坷、挫折与奋斗。“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阙有《国语》……”霍金应该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可他恰恰就是世界上最乐观的人,他成就了可以说是辉煌的事业;海伦凯勒是这样,张海迪是这样,史铁生也可以说是这样……他们的成功经历无不说明了他们的成就的取得,是他们顽强面对不幸的意志的胜利。这种战胜不幸的顽强意志,同学们接触到了,就不能不或多或少地受到其感染、浸渍。
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兴趣才能做好,硬着头皮多半是做不好事情的。让同学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对学习产生兴趣,课前活动就是一种最好的方式。
语文这一科,是大大地有别于数、理、化等的,不是某段时间集中做题就能奏效的,而是要有一个过程的,是要有一个阅读量的问题的。有些学生之所以对语文产生不起兴趣来,就是一时难以见效这个问题使然。而让同学们自己去阅读,有目标地阅读,读后又把自己的感受、体会传递给其他同学,这无疑就大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当然,要使同学们一时一地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是不难的,难的是要使同学们长期的对语文学习真正产生兴趣,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不断地鼓励,不断地变换演讲的话题,不断地老师的自身示范,才能切切实实地培养同学们对语文学习的真正的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热情。绝对不能小看一节课课前三五个同学三五分钟的演讲,它很明显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比如,有个同学说到这样的名言警句:“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陆游)话语的意思并不难懂:乐读书,博览群书,在读书中送走时光而其乐融融。而这句话的表达方式新颖独特。陆游如何写就这样优美而赋有诗意的美句呢?同学们各个琢磨、推敲、研究,真是饶有兴致,热情灼人。有的说“万卷”与“古今”属于语序颠倒而产生诗意;有的说“一窗昏晓”包含诗意……再譬如,有个同学说他读过三十部中外名著,而有同学就是不相信,就要当面找来他所读的名著,经验对,结果有趣的是:果真不假,的确如此。那其他同学就不服气了,就不甘落后了,自己也暗暗地在不断地增加阅读量,以期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超过那个同学,一句话就是暗中较上劲了。
同学们个个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热情似海,热情似歌,同学们一路高歌向前。
作者邮箱: heeyoo8877@yahoo.com.cn
【莫嫌孤叶淡 终久不凋零--对学生课前三五分钟演讲实践活动的总结(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话题作文莫轻审题(网友来稿)07-02
对高考作文说不(网友来稿)10-10
课前十分钟[学生习作](网友来稿)09-10
让学生狂起来(网友来稿)06-26
鞠躬(网友来稿)09-18
红薯(网友来稿)10-18
启智于趣 寓教于乐--课前开展语文益智活动的体会(网友来稿)08-14
夜思[学生习作](网友来稿)09-27
雪的追求[学生习作](网友来稿)10-11
教育:因学生而精彩(网友来稿)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