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压缩语段注意点
压缩语段,属于能力考查题,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已从高考场上隐退两年,今年极有再现江湖的可能。顾名思义,它就是将内容丰富的较长语段,按照要求压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一两句话。现代文阅读能力中的“筛选提取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等能力都与此有关。
要做好这类题目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握语段构成。
起始部分:一般提出话题或中心意思
展开部分:展开话题,叙述主要语义
结束部分:一般是归纳全文,呼应话题。
二、寻找语段的中心句。
中心句往往是语段的核心,一般在开头和结尾。主旨语句直接揭示作品的中心意思,具有极大的概括力。例如《琐忆》一文中有这样两句:“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这两句是全文的主旨句,可依据这两句,从鲁迅对敌能憎、对友能爱这两个方面来概括全文的中心意思。主旨句,有的完整,有的不够完整,阅读时要留心区分。记叙文中的议论部分,往往和主旨相关,阅读时应多加留意。
三、寻找关键性或概括性的词语,归纳语义。
有的语段没有中心句,就需要找出关键性或概括性的词语,加以梳理、组合、归纳出中心语义。哪些属于关键词呢?起过渡作用的句子(上启下),前后照应的句子,语段的起始句和结束句,表语意转折、递进、总结、指代、解释的词语。
四、单句主干提取法。
即找出语段的主要陈述对象来做主语,然后看这个对象主要在做什么,怎么样,用来做谓语。
五、切分语段的层次,归纳各层次意思,梳理要点,组合成句。
分层:将原段根据意思要点划出若干小层次
勾要:画出每一层中的重要词语、重要句子。
概括:就是在勾画的基础上,概括出每层大意。
综合:就是将各层大意归纳到一块。
这里面“分层”最关键。
六、筛除次要信息法。
主要信息是指那些符合语段表达主旨的实质性信息。次要信息是指评价性的、重复性的、示例性的、解释性的信息。在筛除次要信息时,要特别提防并列信息的遗漏。要特别注意语段中的分号和句号。
七、记叙类语段
例如:下面是发掘杭州雷峰塔的一段报道。请将关于地宫开启过程的文字进行压缩,不出现具体时间,不超过35个字。(2001年全国高考题)
上午9时整,考古队进入现场开始发掘。打开地宫并不容易,直到9时45分,考古人员才将压在地宫洞口的750公斤重的巨石移开,露出93厘米长宽、13厘米厚的大理石盖板。盖板上没有任何文字,但考古人员在紫红色的泥土中发现了10枚唐开元通宝铜钱。10时5分盖板基本清理完毕。11时30分盖板绘图完毕。11时整盖板还没有打开,发掘现场发现越来越多的钱币。11时11分,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考古人员开始用撬杠撬开盖板。11时18分,考古人员翻开大理石盖板,地宫口终于打开了!
解题思路:压缩语段题材料以消息为多。消息,亦即新闻,是对那些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事实所作的报道。上段文字就表达方式而言,以记叙为主,属于记叙文。可运用“剔除枝叶法”进行压缩。
文章的中心事件就是主干,其余为枝叶。如果题目对压缩的内容另有要求,那么,把要求压缩的内容当成主干更合适一些。本段材料中心事件显然就是“地宫开启过程”,内容自然不仅仅如此,它还涉及在这一过程中的一些发现。按照题目要求,不是写“地宫开启过程”的就是枝叶。全段共8句话。第①句话是交待“开始发掘”的时间,显然还不属于“地宫开启过程”的文字,应属枝叶。第②句话写到了第一步行动,“将地宫洞口的巨石移开”,应属主干。第③句话写的是巨石移开后的“发现”,应属枝叶。第④⑤两句话是写对盖板的处理,是行动过程,应属主干。第⑥句类似第③句话,是写“发现”,应属枝叶。第⑦⑧两句话是写“撬开盖板”“打开地宫口”是“开启过程”的最后一环,应属主干。②④⑤⑦⑧五句话就是保留内容。为使答案保持在35个字以内,再用“剔除枝叶法”对这几句话进行压缩、整合,结合题目要求“舍去”具体时间,便可得以下答案:移开地宫口的巨石,露出盖板,清理盖板并绘图,撬开盖板打开地宫。
八、说明类语段
例如: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要点(不超过30个字)。
在重庆库区,国家决定初步纳入规划保护的文物点为754处,到目前为止,在501处地下文物中已开展的项目仅42处,不足10﹪;已经完成发掘面积4.85万平方米,不足发掘面积128.76万平方米的4﹪。地面文物44处,由于规划滞后,文物搬迁选址工作无法实施。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移民迁建区的施工建设与开发,大量古墓葬、古遗址、古民居、石刻等遭到破坏;盗掘古墓、古遗址的事情时有发生,也给抢救工作增加了难度。
解题思路:以上是说明类语段,具有说明文的特征,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因此,在压缩语段时为确保全面,不遗漏要点,要运用“层次切分法”,即把语段的层次划清后,提炼各层次的要点,然后各要点相加,最后再比较、整理,使之符合题目要求。本段共三句话,“与此同时”前后说明的内容明显有别,前面是说文物数量及发掘情况,后面是说文物遭破坏、盗掘情况,故可以分两个层次。第一层中又分别从“地下文物”和“地面文物”两方面作了介绍,理应包括两个要点,“地下文物”通过列数字的方法来介绍,尚需概括,由于所有数据都呈现一种对比状况,501对42,128.7对4.85,显然是突出“文物发掘进度缓慢”。“地面文物”情形简单得多,可用“剔除枝叶法”概括,即“搬迁无法实施”。第二层只要剔去枝叶、稍加整合就可得出“(文物)破坏、盗掘现象严重”这一要点。于是,这段话要点可以概括为:(地下)文物发掘进度缓慢;(地上)文物搬迁无法实施;破坏、盗掘现象严重。
九、议论类语段
例如:压缩下列语段的内容(不超过60个字)。
伟大的艺术与平庸的艺术之间的本质区别并不在于它们的处理方法,或表现的风格,或题材的选择等等,而主要在于绘画者所一心一意努力奋斗的目标是否崇高。我们不能因为一个画家的笔力的壮阔或者纤细,手法的概括或者具体,以及他对细节的爱好或者排斥等等,来判断他是否伟大。如果他能向世人揭示出高尚的事物或激发起高尚的情操,那么,不管他用了上面的哪种手法,他都同样是伟大的。
解题思路:这是个议论类语段,具有议论文的某些特点。对这类语段宜采用“寻找关键句”法。如果有中心句,中心句就是该段话的内容,否则,就必须找出对语段内容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再适当改造、整合。读完一遍一般都能明白议论的话题,即语段的首句提示的:伟大的艺术与平庸的艺术之间的本质区别。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怎样的?首句里的“并不在于……”显然是为了引出“主要在于……”这一观点;第二句显然又是为了引出第二个观点即第三句话。找到了“主要在于……”“如果……同样是伟大的。”这关键的两句话,稍加整理,就可以得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伟大的艺术与平庸的艺术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一心一意努力奋斗的目标是否崇高,能否向世人揭示出高尚的事物或激发起高尚的情操。
再举几个例子:
例1根据信息产业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所传出信息的要点(包括价格变动状况),拟一条一句话新闻。(1999年高考试题26题)
今年2月28日上午,信息产业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传出信息:从3月1日起,在基本不增加用户负担的前提下,电话通话费每三分钟低于0.16元的,调整到0.16元;高于0.22元的,降到0.22元。固定电话初装费指导性标准降为500元至1000元,移动电话入网费指导性标准降为500元至1500元;住宅用户同址安装两部以上电话,从第二部起不再收取初装费。与电信收费标准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同时,邮资也进行了调整:平信、印刷品今后按本埠与外埠区别收费,不超重的本埠平信由每20克0.50元提高到0.60元,外埠由每20克0.50元提高到0.80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22个字)
解题思路:从思维能力看,此题测试的是对语言材料的分析、概括的能力。从语文表达技巧看:此题检测的是对关键信息准确辨析,恰当筛选,正确组合的能力。
寻找新闻五要素:
1、看考题所给的材料,没有内容上的总括,但有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与电信收费标准 ...... 邮资 ...... ”
可见:陈述对象为:电信费、邮资
2、二者干什么呢?“调整”“结构性调整”。显然事件为“调价”。
3、再看附加条件,“附加条件”不可忽视,一般说来,它即是条件的限制,又是答题角度的暗示。此题的“附加条件”是“价格的变动状况”。诸多数据用 22个字不可能一一列举。综合其中具体的数据看:价格有升有降。即为事件的结果。
4、新闻常采用一句话的主谓陈述形式,可概括为“电信费、邮资调价、有升有降”
5、同时注意新闻的“时效性”。
时间为“ 3 月 1 日起”应安在状语位置。
答案:电信费、邮资、 3 月 1 日起调价、价格有升有降。或 3 月 1 日起、邮资上调、电信费有升有降
例2下面是有关爱因斯坦的情况,请筛选最重要的材料,用简明的语句写一段介绍爱因斯坦的文字。(最重要的材料不能遗漏,不超过100字)
(1)爱因斯坦1921年发现了光电效应,为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奖。(2)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创立了相对论。(3)爱因斯坦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4)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5)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 1955年去世。(6)英国大物理学家汤姆激动地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7)爱因斯坦是一位可以和牛顿媲美的科学家。(8)普朗克发现了量子论,量子论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构成了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解题思路:(2)(6)(8)同在介绍其成就,有重复性的内容,其中,(2)比(6)(8)更准确、更直接、更简明,取(2)舍(6)(8);(4)(7)皆为评价,而(4)更符合爱因斯坦的情况。所以答案为:爱因斯坦(1879~1955),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创立相对论。相对论是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之一。1921年他因发现光电效应,荣获诺贝尔物理奖。
例3概括下列材料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据教育学家研究表明,人类接受知识主要是靠视觉和听觉。就其比例来说,视觉占83%,听觉占11%,味觉占1%。在记忆方面,只听不看的,三天后留下的印象是15%;边听边看的,三天后留下的印象是75%。
解题思路:材料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接受知识方面,在保持记忆方面。这两个方面是并列的所以答案应该是:人在接受知识、保持记忆方面主要是靠视觉和听觉。
例4概括下列材料所显示出的结论。
人均耕地:美国117亩,印度33亩,世界平均水平22亩;中国人均耕地1949年为3亩,目前为135亩。
解题思路:要特别注意文中的分号,它暗示文中有两层并列意思:一是中国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这是一种横向比较;一是现在与解放时相比,这是一种纵向比较。所以答案应该是:中国人均耕地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压缩语段”题的形式不少,另如“一句话新闻”“拟新闻标题”等。但材料的体裁大致就是以上三类,其中所列的“剔除枝叶法”等3种解题方法也并非只适合哪一类文体,做题时应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另外,还必须坚持几条原则:一是要立足原文,摘录词句,并体现原文中心,不能断章取义;二是压缩后的内容要前后连贯,相对完整,保持原来的风格;三是选用压缩方法时,切不可生搬硬套;四是要审清题目的要求尤其是限制性信息。
一般情况下,压缩后的语句应用主谓句的结构形式,因为主语是语段信息的主体,谓语是直接传达语段信息的。
【压缩语段注意点】相关文章:
《压缩语段》教案09-29
压缩语段技巧例谈(教师中心稿)06-25
中考作文精彩语段摘抄10-17
压缩天然气槽车租赁合同05-20
父母教育孩子中要注意的禁语07-11
高中作文的好句好段02-02
《轻一点,再轻一点》教案04-12
离理想近一点,再近一点02-15
点和线教案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