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课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网友来稿)

时间:2024-09-21 02:48:29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谈谈新课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网友来稿)

宁夏银川十八中 高强

 新课标在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方面,强调“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位一体的综合。本文就“过程与方法”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充分落实课堂教学中重视“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

  新课标明确提出“过程与方法”有别于过去大纲的相关思路,把它郑重地提出来,说明在这方面,我们的教学已经出现了问题,正如一个人意识到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存在时,那就说明这个部件已经出现了毛病。

  过去,我们在统一标准的尺度内,着重审核学生的结果,尽管讲究一定的方法,但更看重的是殊途同归,更形象的说法是: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于是培养了双重性甚至多重性的学生,他们往往有高额的学业成绩,却没有与之相适应的能力,他们往往在正常场合振振有词,彬彬有礼,但在其它场合污言秽语,旁若无人,他们有的“什么都懂”,但也有的“一窍不通”。所有这些都是因为我们使用着一把尺子,考核了学生原始性记忆的能力,忽略了学生的理解记忆,只注重了学生的天性,忽略了他们的人性,注重了先天因素,忽略了后天因素,其实说穿了,只考核了学生父母的优劣,忽略了学生的本身。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扼杀了学生奇思怪想,甚而讽刺挖苦他们为课堂的扰乱者,为此,教师还很生气,有篇小小说这样写着:画家有位六岁的小孙女喜欢画画,她画了一棵树,画家说这不是树,哪有树枝比树干粗的树;小孙女又画了一只兔子,画家说这不是兔子,哪有红色的兔子;小孙女又画了一匹马,画家说这不是马,哪有长翅膀的马,小孙女说,我想让它长翅膀。后来,小孙女画了一只母鸡和鸡蛋的画,鸡蛋比母鸡大,送到西班牙参加国际儿童绘画展,获得了金奖。画家很纳闷:怎么洋人跟孩子一样。

  教师就是这位画家,用常规性的眼光和思维形式直对学生,小孙女就是那些有奇思妙想的学生。好在这位小孙女尚未被爷爷的标准所桎梏,还获取了奖励,试想,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再过几年,十多年,让她上完小学,读中学,再上大学,她还能如此优异吗?

当今时代,独生子女的特殊性,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一片呵护中,大脑思维运转在一路规则中。在家庭,有父母的包办代替,他们的蓝图父母用自己的爱好一向情原地框定,到学校,教师高标准、严要求,强化训练,几乎不给他们留下一页空白纸让自己填写涂画。时代的骄子,完全被搀扶着向前进。这样,走到的地方,他们很熟悉,而未去的,却茫然若无。再举一实验的事例:就画苹果而言,中国的教师在黑板上一笔一式给学生画着教,日本教师则拿一个苹果放在讲桌上让学生照着画,美国教师则抬来一筐苹果,给每个学生发一个,学生一边吃一边画。结果,中国学生画得最好,但大家都是一个模式,缺乏个性。再如,美国教师的一堂生物课,讲授蚯蚓,教师端来一盒蚯蚓让每个学生拿一只蚯蚓放在桌面上观察,结果教室里乱成一团糟,15分钟后才安静,教师也在这时才开始上课。这节课如何成功地下来,姑且不谈,事后听课人问为什么15分钟后才开课,这位教师说:试想一个学生连一只蚯蚓都抓不到,我上这节课还有什么意义?我们中国教师能有这样大的魄力吗?我们的教育管理者能容忍这种放任自流,甚至无政府主义的课堂秩序吗?

  这些问题的症结就在于结果与标准的统一,大一统的思想,整齐划一的要求严重困束着我们。中国教育下的学生善于解决问题,这一点为国际所共识,奥林匹克大赛,中国学生几乎囊括,追寻历史,人类许多重大发明与发现无不闪烁华人智慧,但近几百年来,中国人落后了,产生不了重大的国际影响,近代的四大哲学学说,没有一个产生在古老文明的中国,中国人被动落后,开始跟着洋人跑,充分验证了孔夫子的话:“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就是教学理念,至关重要。

我们静下心来思考:当我们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时,无不为一些讨气的事物津津乐道,所以千万不要对自己学生的玩皮表示反感和憎恨;当我们获得某种成功时,美味仿佛是在走向成功之路上的挫折与失败,所以不要懊恼我们眼前的不如意;启发孩子体悟母爱的苦衷,是要用爱的过程去打动;长城的结果是雄伟与骄傲,但伴随在它耸立的全过程中却是人民的苦难和孟姜女的悲壮;沙漠化的现实与危害是人类一步步破坏自然,自寻灭顶之灾的过程。过程是创新的一个重要环节。居里夫人在镭的提练过程中,发现了r射线的穿透能力,伦琴在实验过程中,偶或发现了x光射线,李冰父子领大家开凿都江堰的时候用火把山石烧热,再浇上水再挖的办法,八年时间完成了三十年的工作任务,这办法自然比愚公移山子子孙孙无穷尽的办法更好。其它如鼓风冶铁,火淬法炼钢都是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的。其实在做的过程中,这中间蕴含着无穷的乐趣,这是创造的乐趣。与其说它是在伟业完成之后,倒不如说是在创造过程 中。在劳动中获取满足,在宁静中体味豪迈。

  那么,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去重视以至实施过程与方法呢?

  首先,重视学生真切体验。学生生活清晰记忆保留在真切体验上,哪怕是因为做错了什么被老师打或骂过的体验,这种记忆尤清,所以体验是很重要的。比如初二(7)班主题班会,“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班会成功得让每个听课老师叹为观止,原因是初二(7)班学生在一年多时间中有过多次收购废旧电池的活动体验,他们由衷之情溢于言表。《论语》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子路、公西华、冉有、曾皙侍坐,孔子让他们谈各自的人生理想,前三个或急躁、或谦让、或等待,孔子问曾皙“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对话过程中,人生理想的深邃含义让人在美妙的体味中得到形象的理解,这是一种人生哲理的审美体验。再如苏轼,《赤壁赋》中与客的对话,结末是“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为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美的享受过程中,得到精神境界体验的超越。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历史,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白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这是不容含糊的。并且要善于把体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训。再者要提醒的是,体验过份和营养过甚,同样是有害而无益的。

  其次,智力开发的方向是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1995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里,把“学会学习”作为未来社会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学会学习”的基础是兴趣,是方法。孔子说过:“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中国几千年前还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著名论述。我们培养学生,要着眼于学生终身的兴趣,以及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千万不能在学校教育中就扼杀他们今后的动力。诸如英国有许多人竞无兴致莎士比亚的剧作和诗作,原因是在少年时代就被学校强制添压,搞得厌倦而抵触,。我们在这方面是值得反思的。

  再者,倡导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和与人合作奋发探究的远大的人生理想。有句名言说的好:“知识是财富,智慧是更大财富,人格是最宝贵的财富”,一个人知识水准可有据可依发毕业证,但一个人的人格道德尺度,审美情趣以及人生经历中的能力和毅力都无法定性地发放毕业证,因为他是不断养成,不断完善贯彻人的一生的过程。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岗位上要把握住过程与方法的设计,争取用灵活多样,积极向上的心态,来面对千姿百态的学生,让他们既能有“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历练,又要有让他们“墙内鲜花樯外番”的胸怀,千万不可因自己的权威标准影响了创新思维的百花齐放,不要到头来“多情反被无情恼”。

作者邮箱: yc.gq9037@163.com

【谈谈新课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谈谈中学差生作文能力的培养(网友来稿)07-05

谈谈莫泊桑《项链》结尾的续写(网友来稿)08-04

谈谈创新作文的兴趣培养(网友来稿)09-04

天心人事,皆在闹中(网友来稿)07-18

鞠躬(网友来稿)09-18

试论新课标指导下的古诗教学(网友来稿)06-12

我看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网友来稿)07-11

红薯(网友来稿)10-18

议论文阅读方法略谈(网友来稿)09-24

话题作文审题方法举隅(网友来稿)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