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变奏曲》备课资料

时间:2024-08-19 12:14:1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星星变奏曲》备课资料

  一、主旨

《星星变奏曲》备课资料

  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光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但诗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所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盘点光明,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著追求的理想。

  二、结构

  全诗由两个基本对称的诗节组成,每一节十六行,都以“如果……”的假设句起头,具有一气呵成的气势。诗节之间随句式的转换,意象的丰富,诗的情境也由温馨美好转为寒冷严酷。氛围的对照中,表现了诗人勾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诗人愿意在天上的星星疲倦的时候。燃烧自己,代替它们照亮黑暗的大地。整首诗都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抒情写意,展示现实与理想背离,显示诗人对光明的渴求。

  第一节的前四行诗用一个假设句式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有力否定,以下十二行由“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开头的三次反问,分别引出一组递进式的比喻,用“诗”“星星”“蜜蜂”“湖”“睡莲”“鸟”“春天”“白丁香”等意象,写出了一个美丽的理想世界:那是一个充满光明的世界,一个安宁平静的世界,一个花香鸟语的世界,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从而表达出作者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第二节使用了与第一节同样的结构、相近的句式和递进式的比喻,但它的前十二行由“谁不需要……谁不愿意……谁不愿意……”所表达的肯定的内容,变为“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所表达的否定的内容,由对光明的向往转向对现实的否定,随着意象的变换,诗中的情境也由温馨美好转为寒冷严酷,从而构成了主题与变奏的关系。这一节前四句与上一节前四句一样,都采用了如果的假设句式,构成了对现实世界的否定。由“谁愿意”领起的以下八行,用“夜”“覆盖在心头的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颤抖的星星”等意象,写出了一个黑暗的现实世界,那是一个寒冷的世界,一个死寂的世界,一个严酷的世界,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最后四行,又恢复了第一节用过的“谁不喜欢……”的句式,表现了诗人为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

  三、延伸

  1.这首诗的主题,表达的是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这在朦胧诗中非常有代表性。在艺术上,它也颇能体现朦胧诗的一些特点。如不直接表现或呈现思想感情,而总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经验等。譬如,用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来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夜、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星等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等,这使得这首诗含蓄朦胧,意境优美。这种表现方式,和我国古代的诗词非常相像。

  2.作者简介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是新时期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在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

  3.关于朦胧诗

  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称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芒克、方含、食指、多多、梁小斌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朦胧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食指(郭路生)、芒克(姜世伟)、多多(栗世征)等在“文革”中就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其后有江河等诗人加入。他们的诗以手抄形式流传。1979年《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春诗会”形式集中推出了17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朦胧随即成为一股诗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

  朦胧作为一种新诗潮,一开始便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奥秘的探索构成了朦胧的思想核心。舒婷以搁浅的船概括一代人的悲剧命运(《船》),面对神女峰这千年流传的人间神话“煽动新的背叛”(《神女峰》);梁小斌以一把钥匙的丢失来象征理想的失落(《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杨炼在大雁塔的历史中观照人民的命运(《大雁塔》);江河把自己垒进“纪念碑”感受民族的苦难(《纪念碑》)。诗人在觉醒与叛逆、迷惘与清醒、痛苦与庄严、失落与寻找、追悔与重建的感伤诗情中试图建构一个新的诗学主题。

  朦胧对传统诗歌艺术规范的变革和反叛,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新鲜的审美经验。意象化、象征化和立体化,是朦胧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朦胧高扬主体意识,以意象化方式追求主观真实而摒弃客观再现,意象的瞬间撞击和组合、语言的变形与隐喻构成整体象征,使诗的内涵具有多义性。捕捉直觉与印象,用情感逻辑取代物理逻辑,以时空转换和蒙太奇造成诗歌情绪结构的跳跃性和立体感,使诗歌情绪内涵获得了弹性张力空间。朦胧意味着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探索的再出发,意味着诗坛恢复了与世界现代诗坛的某些联系。


【《星星变奏曲》备课资料】相关文章:

《星星变奏曲》教案11-08

《星星变奏曲》教案优秀10-15

星星变奏曲教学反思优秀07-20

《道士塔》备课资料12-16

《泪珠与珍珠》备课资料12-16

《听潮》备课资料08-18

《绿》备课资料--什刹海情结12-16

《松鼠》备课资料 教案教学设计12-16

寓言三则备课资料 教案教学设计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