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不给十盒月饼就罢学?小学生月饼敬老搞攀比
来源:北京青年报
好事没做好 小学生月饼敬老搞攀比
中秋节即将来临,广州增城市新塘某小学号召学生捐月饼、水果,由学校统一组织转送当地老人。部分学生家长反映,学生之间互相攀比捐赠数量,带来了不良影响,同时建议学校组织学生为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学生:怕少捐了丢面子
《南方都市报》的报道称,增城市新塘某小学组织学生慰问当地五保老人,要求每位学生捐月饼和水果,数量不限。通知发出后,一位姓杜的学生家长向记者反映,他那正读三年级的儿子称同学捐了很多水果,要求买10盒月饼和5公斤水果给他带回学校,否则将罢学。儿子怕捐少了丢面子,会被老师认为思想不高尚。而学生家长杨某也称,他女儿也回家要4盒月饼。多名学生家长表示,小学生年龄小,他们认为捐的月饼越多,思想品德就越好,这样学生之间形成了攀比。
■家长:捐月饼做法并不可取
不少学生家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捐月饼的做法并不可取。学生没有收入,这样会让学生养成凡事均向家长伸手索要的不良习惯。学校可组织学生为五保老人做些诸如打扫卫生等力所能及的事情。
■校长:学校并没有强求
该校湛校长称,学校组织类似活动已有几年,的确有部分学生捐的月饼数量比较多。湛校长表示,捐月饼的活动完全是学生自愿,学校没有强求。学校开展这样的活动,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养成尊敬老人的好习惯。
■头条小评
■好经咋就“念歪”了
逢年过节,都是公众奉献爱心的好时候。在这种时候,向有需求的群体提供精神或者物质上的帮助,让他们不至于感到孤寂,这原本是件温暖人心的好事情。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家不难发现,如此好经被“念歪”的情况也并不鲜见。
小学生认为捐少了月饼水果会“丢面子”,“会被老师认为思想不高尚”。这种思想从何而来?显然,在社会和学校里都存在着可以培育这种思想的土壤。本是奉献爱心的活动却成为了家长沉重的负担。这种转变为什么会发生?看来,我们对于爱心活动还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误解。
长期以来,在许多人的观念里,爱心活动的形式要大于内容。他们并不关心需要给相关人群做什么,而只是醉心于一个风风光光的场面以“应景”,物质层面已经被夸大到了胜过精神。具体就此事而言,让没有收入的学生中秋送月饼,真的不如让他们平常多去看看老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