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失街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张连生
《失街亭》【一】
教学目的
熟悉故事情节
分析诸葛亮、马谡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三国时相关的历史背景,熟悉故事情节。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古典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解析
教学过程
一、点拨
《三国演义》不仅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
罗贯中在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又运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他的丰富生活经验,写成了这部影响深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关于罗贯中的生平资料现存的很少。贾仲名《录鬼簿续编》说:“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根据贾仲名的记载推测,罗贯中的生卒年大约在1310~1385年之间,明王圻《稗史汇编》说罗贯中是“有志图王者”。清徐谓仁、徐柄所绘《水浒一百单八将图题跋》说他曾与元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张士诚有关系。根据这些材料片断和他作品中对明君贤相的推崇、以及所反映出来的丰富斗争经验,可以推想,罗贯中是封建社会里一个有抱负、有理想,并有一定斗争经验、军事政治头脑的人物。罗氏的创作才能也是多方面的,他写过戏曲和乐府隐语,现存的戏曲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但主要成就还是在小说方面。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今存署名罗贯中的小说,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而且他还是《水浒传》的编写者之一。
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的最早刊本是嘉靖本,全书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它集中并充实了宋元时期讲史话本和戏曲中的精彩部分,把《三国志平话》的故事作了全部改写,删去了像司马仲相断狱,孙秀才发现天书和刘关张太行山落草等荒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史实,扩充了篇幅,从而成为一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长篇巨著。
二、结构图解
一、情节的开端 再叮咛孔明遣将
(1-2) 立誓言马谡领命
二、情节的发展 套兵书屯军山顶
(3) 拒谏言留下隐患
三、情节的高潮 探虚实司马布阵
(4-6) 被围困街亭尽失
四、情节的结局 想补救为时已晚
(7) 回汉中前功尽弃
五、情节的尾声 明军纪泪斩马谡
(8-9) 思先帝孔明责己
《失街亭》【二】
教学目的
熟悉故事情节
分析诸葛亮、马谡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三国时相关的历史背景,熟悉故事情节。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古典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解析
教学过程
人物形象分析
明确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塑造得比较成功的人物艺术形象之一。作者把这个人物作为理想中的“贤相”而加以尽情地美化和颂扬。《失街亭》中,作者没有像其他章回那样神化他,而是把他写成有血有肉的人,展示了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文中通过街亭争夺战,双方统帅反复较量,优势、劣势的互相转换,突出地刻画了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他的突出特点是谨慎、大胆果断、知彼知己、料事如神、严以律己、赏罚分明。
谨慎,在街亭防守问题上表现得极为充分,一再指出街亭的战略意义,并指出司马懿、张之能以引起马谡的警惕,当马谡接受任务后,不仅调了精锐部队,而且特选老成持重的王平去作马谡的助手,对防守作了具体交代,惟恐两人有失,又继派高翔;当考虑到张翔非张邰对手,又再派魏延到街亭,加固防线,将谨慎表现得淋漓尽致。大胆果断,集中表现在“空城计”这一场面里。当时西城空虚,重兵压境,众官失色,实力悬殊,打、守、退都势在必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诸葛亮镇定自若,当机立断,大开四门,登楼焚香操琴,吓退司马懿,化险为夷。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敢于出奇制胜,一方面固然由于他的知彼,更重要的还是他的胆识过人,从而取得成功。文章一开头,他就断定司马懿必取街亭,街亭失守后,又保证了蜀兵安全后撒。空城计时,不仅预计对方会错断,而且料定敌人必走山北小路,事先让关兴和张苞在武功山埋伏疑兵,同时估计中计后的司马氏必再来西城。这都有力地表明了诸葛亮知彼知己,料事如神。文章第七节当孔明接到街亭、列柳城失守的战报时,跌足长叹“此吾之过”,在斩马谡这一情节中,对全师而还的赵云,亲引诸将出迎,并厚加赏赐。对败军折将、失地陷城的马谡,并不因为义同兄弟而徇情,照样明正军法,并深恨已之不明,用人不当,请自贬丞相之职。
司马懿,是诸葛亮的劲敌,诸葛亮称许他为“非等闲之辈”,能分析敌情,调度有方,老谋深算。但他知人深而不透,只知诸葛亮“谨慎,多计”,而不了解诸葛亮在特殊情况下会行险,设空城计来出奇制胜,这正是他不及诸葛亮的地方。
马谡,是守街亭的主将,他骄傲轻敌,麻痹自满,甚至狂妄;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只知死背兵书,主观地布置和命令,拒不接受王平的正确意见,辜负了孔明的期望和重托,破坏了全局的战略部署,是一个十足的军事教条主义者,给蜀兵造成极大的威胁,“徒有虚名,乃庸才耳”。
《失街亭》【三】
教学目的
熟悉故事情节
分析诸葛亮、马谡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三国时相关的历史背景,熟悉故事情节。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古典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方法
阅读理解
教学过程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却说孔明在祁山寨中,忽报新城探细人来到。孔明急唤入问之,细作告曰:“司马懿倍道而行,八日已到新城,盂达措手不及;又被申耽、中仪、李辅、邓贤为内应,孟达被乱军所杀。今司马懿撤兵到长安,见了魏主,同张●引兵出关,来拒我师也。”孔明大惊曰:“孟达作事不密,死固当然。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便问:“谁敢引兵去守街亭?”言未毕,参军马谡曰:“某愿往。”孔明曰:“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汝虽深通谋略,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谡曰:“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孔明曰:“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张●,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谡曰:“休道司马懿、张●,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哉!若有差失,乞斩全家。”孔明曰:“军中无戏言。”谡曰:“愿立军令状。”孔明从之,谡遂写了军令状呈上。孔明日:“吾与汝二万五千精兵,再拨一员上将,相助你去。”即唤王平分付曰:“吾素知汝平生谨慎,故特以此重任相托。汝可小心谨守此地: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如所守无危,则是取长安第一功也。戒之!戒之!”二人拜辞引兵而去,
……………………………………………………………………
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又问:“街亭左右别有军否?”探马报曰:“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懿乃命张●引一军,挡住王平来路。又令申耽、申仪引两路兵围山,先断了汲水道路;待蜀兵自乱,然后乘势击之。当夜调度已定。次日天明,张●引兵先往背后去了。司马懿大驱军马,一拥而进,把山四面围定。马谡在山上看时,只见魏兵漫山遍野,旌旗队伍,甚是严整。蜀兵见之,尽皆丧胆,不敢下山。马谡将红旗招动,军将你我相推,无一人敢动。谡大怒,自杀二将。众军惊惧,只得努力下山来冲魏兵。魏兵端然不动。蜀兵又退上山去。马谡见事不谐,教军紧守寨门,只等外应。
1.选文中表现了马谡怎样的性格特征?
2.简要概括选文中能够表现诸葛亮做事精细、用兵如神的做法。
答案
1.急于事功,不请战事,不会带兵。傲慢自大,目中无人,不能与人合作。遇事急躁,乱了方寸。
2.情急之下接受马谡请命,心有所虑,立下军令状--派王平相佐,再三告诫--孔明恐二人有失,又唤高翔列柳城屯兵扎寨,街亭危,可引兵救之。--孔明又思:高翔非张邰对手,必得一员大将,屯兵于街亭之右,方可防之,遂唤魏延引本部兵去街亭之后屯扎。--乃唤赵云、邓芝分付各引一军出箕谷,以为疑兵。--令姜维作先锋,兵出斜谷。
【失街亭(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宽容〉序言》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6-05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9-17
药(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0-06
《背影》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9-11
《劝学》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