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学习心得暨新课改随想(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4 09:53:0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泰山学习心得暨新课改随想(网友来稿)

重庆铁路中学 温国祥

泰山学习心得暨新课改随想(网友来稿)

2004年7月15日--18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语文新课程推进研究”项目组和教育部语言文字报刊社《语文建设》编辑部三家联合在山东泰山举办了“语文新课程教学暨问题对策研讨会”,我有幸聆听了与会专家精彩的报告和讲课,收获颇丰,现将本次学习的基本情况和感想向各位同仁汇报如下。

第一部分:泰山学习心得

一、教师能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让学生主动参与文本的钻研。

每位上课教师都努力克服“自问自答式”或“自我倾诉式”的教学方法,而且是通过渗透式的语言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文本的阅读与钻研上来,真正做到“学生与文本的认真对话”,并在此基础上达到了“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的最终目标。

1、导语的设计灵活。

精心设计课堂导语,让学生迅速进入到课堂学习氛围中。湖南省长沙明德中学的雷俐老师在开始《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之前,事先设计好的导语是:同学们好,雷老师班上有个同学叫小明,他很聪明,对老师也很有礼貌,但就是上课的时候特别爱讲小话,这不,数学老师又“告状”告到我这里来了。现在我把这个难题交给大家,假如你是他的好朋友或是他的同桌,你会怎样来劝说他改掉这个坏习惯呢?

由于雷老师这次是到山东作课,因此她临时改变了导语设计,把导语变成:“山东泰山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在战国时期还是齐国的属地。今天,雷老师准备了一个历史小故事,现在就让我讲给大家听吧……”讲完后,教师提问: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下面,让我们穿越时空,去听一听另一个精彩的故事。

师板书: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这一改动,以山东的历史文化及人物为切入点,使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距离在瞬间拉近了不少,为上课作了很好的心理铺垫。

2、课内的点拔与评价恰如其分。

“你讲得真好”“很不错”“答对了”“你真聪明”“你真行”这样的评语原本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肯定,是可以实施的,也是比较有效的。但如果一位老师总用这几句话对学生进行评价,似乎略显苍白了些。尤其对一个语文老师来说,课堂语言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课堂语言既指教师的传授知识时使用的语言,又指教师评价与点拔学生时所选择的评语、引语。

内蒙古自治区的何风波老师在完成《成长的烦恼》一课的教学任务时,对学生所作的引导、评论十分有特色。

当学生谈自己的或别人的烦恼时,何教师都一一地加以点评。如“老考试,没考好,挨老师训诉、被家长打骂,你的压力真不小。”“没钱,这可是个大问题,那你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没钱?……家长不给,但据老师了解,家长为了自己孩子的学业从来都是不惜功本的,难道是家长吝啬?……原来你把家长给的钱都拿去买歌带、歌碟了,看起来,你的烦恼不能全怪父母,其中也有你自己的原因,对吧?”“写检讨书,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妈妈老呵斥自己……看来,妈妈对他有些求全责备,老师如果能见到她,我一定建议她反思一下,是不是有些急于求成。”“同学之间先比成绩再交朋友,在安慰的同时还夹有讽刺的意味”“这位同学关于人言可畏的说法很有思想,一会再听你的建议”

看来,同学们正遭受各种各样的烦恼,先是老师批,接着是家长批,完了还得自己批自己,真是苦不堪言。师问:没有一个同学被遗漏吧?大家都说出了自己成长的烦恼,老师非常满意,因为一个人能果敢地、坦诚地说出自己心中的烦恼,这说明他具有良好的、向上的心态。

二、评课的形式新颖,“家常课”成为“靶子”,更具有可参考性。

所谓“家常课”,是同那些经过反复排练、打磨的公开课、表演课相对而言的。这次讲课的七位教师均只有半天的课前准备时间,他们面对的是一群陌生的场地、教具、孩子,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都成功地上了一节“家常课”。作课教师上完课后,首先由作课教师“说课”,然后请台下的同行与台上的专家共同评判,大家可以自由发言,毫不留情。专家和其他教师的点评不只是就事论事,而且是通过这节课发现在新课改中遇到的问题并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对策。

正因为是“家常课”,也许只有那么一两处或两三处“闪光点”,甚至还有这样或那样的失误。当台上讲课人和台下听课人进行互动式交流时,“家常课”就成了“靶子”,接受别人的评点。而恰恰是这些为数不多的“闪光点”与个别的失误,让一位教师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长和短,从而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例如,安徽省的梁陆红老师上的第一节课《往事依依》,在接受大家的评议时,首先发言的两位老师的意见就截然相反,一个充分肯定,另一个则将梁老师的课说得一无是处。而且,对每一堂课的评论时间都有一个多小时,讨论得十分全面,让人得到极大的收获。

这样的课,就像一面镜子,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了自我,看到了许多平时不太容易看到的优点和不足;这样的课,才是我最喜欢听的课,才是最有收获的课。

三、勤反思是讲课教师的法宝。

此次到泰山作课的七位教师和进行经验交流的十位教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完成每天的教学任务后,对当天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一次自我小结,分析自己的得失,真正做到“吾当每日三省自身”, 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附:部分发言教师的反思内容。

1、是否灵活地把握了“授授式教法”与“探究式学法”二者间的关系?

“矫枉过正”过分强调学法,太热闹了但学生收获少,这样容易掩盖老师知识储备的不足。

2、是否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学生(弱势群体)?学生会出现两极分化,探究式往往将机会给了那些语文成绩好的、较活泼的学生,而另一些语文成绩不太好或者对语文没有兴趣的同学则更加懒惰、更加缺乏信心。

3、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否放松了?

是否因为新课改的实施导致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下降,如识字方面--学生错别字增多;造句方面--病句增多。

4、语文教学是否具备了语文的个性?

多学科的渗透,泯灭了语文学科的特性,形成了“四不象”(既不是政治课,也不是一般的文化课;既不是影视欣赏课,也不是主题班会课。)

5、是否在阅读课文中给学生写作的指导?“读--写”结合

6、是否自觉地开发和利用了本地的教学资源?

7、学生是否读书多了,做题少了?

8、综合性学习课,学生是否有足够的准备?

9、教师是否有节制地使用了多媒体?

10、是否以一张试卷论成败?

成和败,师生都应该共享。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共同提高。

总而言之,通过三天的学习,我的最大感受就是--井底之蛙只有跳出井以后才知道天有多大。与其他课改试验区的教师相比,我需要转变、改进的地方还很多,他们的教育教学思想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面,我必须奋起直追,不断学习,逐渐提高。只有这样,我才能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写了下面的文字。

第二部分:新课改随想

做好“三勤”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

“与其它许多职业相比,教师这个职业很特殊。他面对的是一大群活生生的学生,尤其是正处于成长期的学生。要让一大群单纯、幼稚甚至有时有些偏激的学生承认自己、接受自己、尊重自己甚至崇拜自己,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最重要的是有一颗爱心。只有热爱学生的教师,才能用一颗平等的、善良的心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不管他们学习成绩的如何,也不管他们反映快慢。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拥护,进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做到“三勤”--“勤学习”“勤思考”“勤动手”, 现从这三个方面谈谈本人的管锥之见,如有不对之处敬请同仁雅正。

一、“勤学习”是不断丰富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

关于“勤学习”这个问题,我想借用高中语文组唐龙老师在给全区语文学科青年教师培训会上讲过的一句话来予以概括:语文教师应该思考如何通过自修,增加知识的厚度,增强人文的底蕴。

1、加强理论学习是练“内功”的前提。

从2002年开始我参加了重庆师范大学在九龙坡区进修校开办的专升本培训班,我结合教学的需要,将本科学习的部分内容进行合理地变化后,拿来作为学生的专题讲座材料,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如:本期教材有名著的阅读,我就结合自己学习的内容,为学生开设了“三国演义”专题知识讲座,既巩固了自己的知识,又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这部中国古代名著的内容。

2、研读新课程标准的相关书籍是教学工作的“航标灯”。

由于06级使用的是新教材,吃透新课改的精神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而仔仔细细地阅读有关的书籍是领会新课改精神的重要内容和可行办法,毕竟外出学习的时间和名额都是有限的。因此,课余时间,我抽空学习《走进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与教师心理素质》、《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相关书籍,写出自己的读书笔记;同时还自己购买了许多教学参考资料,作为教学资料的补充,并选用了一些形式新颖的内容作为课堂导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3、品读中国古代典籍是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

“温故而知新”,为了继承五千年华夏文化的优秀遗产,阅读一些古代典籍是必要的。由于七年级教学文本的需要,我再次通读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古典名著,既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又让自己在给学生开办讲座时信心十足,更加让我兴奋的是赢得了学生的信任,为教学工作地顺利完成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4、主动听其他教师的课是学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三天不练手生”。 我作为一名年青老师且有几年没有战斗在教学第一线,是一位“生手”,为了尽快融入到新课标的改革中,我主动向同行请教,要求听他们的课:既有高中教师的课,也有初中教师的课;既有精讲课,也有随堂课;既有复习课,也有练习课;既有毕业年级教师的课,也有非毕业年级教师的课。一句话,我采用的是广泛地听课并争取从中得到启发甚至于内化、改造成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技能。比如,听高中唐龙老师的作文课与习题课使我收获颇丰,他对学情的了解是那么的详细,他的板书是那么的清晰而且量特别大(并不依赖课件),他的点拔是那么的恰到好处,然而他的课堂(即使是作文课)却并不是想像中的严肃,总是充满了幽默和愉快的笑声。

由于没带过毕业班,我着重听了高三、初三两个年级老师的语文课,为自己积累一些总复习的经验,以迎接两年后的中考冲刺,从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打下一点基础,也为自己增添几分完成教学指标的信心。本学年共听学校同行的课42节。

二、“勤思考”是教学创新的有力保障。

一个教师,即使你才高八斗,但你不能把它通过合理的途径传授给学生,那么你也不能算一位合格的教师。这里面,就有一个教师如何将自己“肚子里的墨水”倒出来的问题。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教师应时常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用哪种方法让学生真正进入文本的内容。

1、精心设计课堂导语,让学生迅速回归到课堂学习氛围中。

关于这一点,我想用一个具体的事例来加以说明。

《赵普》这篇古文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物风采”的第五课,我在完成了第一课时的学习任务后(2月17日,星期二),所教的初06级四班遇到一个特殊情况:该班第二天中午有一场篮球赛并且当日下午第一节课正好是体育课,这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一次考验。在这种情景下进行文言文教学,一般是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鉴于这种情况,我临时调整了教学设计,首先,我提问:我们四班今天的篮球赛输了还是胜了?我接着说:首先要祝贺大家,取得了二连胜;其次我得向同学们说一句“真遗憾!今天中午未能到场观看精彩的比赛”;第三让我们以游戏的方式来庆祝整个集体的第二场胜利,大家说好不好?于是我让学生猜了两个成语”,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到学习上来。

设计这一导入环节,主要是为了缓解四班同学因为中午与下午剧烈运动所造成的疲劳,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赵普》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情感基础,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进入本节课的内容。

2、认真反思每天的教学得失是自我提升的重要内容。

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以后,我习惯对当天的教育教学进行小结,有时是以教学后记的形式,有时是以教学个案的方式,将自己的得失写下来输入电脑,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反映--好的坚持并改进;不好的甚至是错的坚决舍弃。比如,上《三峡》这堂公开课后,有的老师提醒我“话语应有变化,注意抑扬顿挫”,我每天早晨坚持练习普通话和唱歌,以提高自己说话时的音量大小变化及话语的感染力。再如,上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含“雨”的诗词欣赏》这节公开课以后,有些老师建议我“只讲第一部分--喜雨,第二部分--悲雨由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式学习”,我马上将他们的意见写在了这一课的教案中,并对整个教学设计作了相应的改动。

三、“勤动手”其实是学习和思考的具体过程。

1、注意收集与教学有关学习内容。

现代社会,人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到信息,我在工作之余经常利用电视、报纸、网络、书籍等方式获取一些与教学相关的素材,把它们归类后放到教学过程中,作为扩大学生知识面的补充内容进行传授。如:我特别喜欢登录中央电视台第10频道“百家讲坛”这个栏目,把某些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摘录到电脑中存起来,本学年我为学生开设的“三国”讲座的绝大多数资料都是从这个节目上下载并做改进后产生的。又比如,我在网上看到一位大学教授所写的论文--含“雨”的诗词欣赏,那篇文章从四个角度对自然界的雨进行了分析,非常生动而且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当时,正逢重庆处于“梅雨”季节,雨已经下了长达一个多星期,许多同学都报怨说“这该死的雨”。于是,我就想:能否结合实际情况,将同学们时常都可以见到甚至有点不太喜欢的雨拿到课堂上来,让同学们进行讨论。就这样,一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雏形就产生了。一个多月后,恰好教研组让我再上一堂学校的公开课,我便将这些内容带进了课堂并与学生共同欣赏这原本没有生命和感情的、在南方十分普通的雨,受到了参评教师的一致肯定,也得到了学生的欢迎。

2、积极动手制作教学和教育课件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手段。

由于事先已到重庆新华书店购买了七年级下册的课本和相关的教学辅导资料,因此,我利用04年春节的休息时间,基本上把整册教材的教案都备好了,在此基础上,我充分利用网络寻找本册书将要使用到的一些教学课件,并结合所教班级学生的水平对它们进行改造后存入自己的电脑。为此,有的课本我得做两个略有区别的课件,以适应两个班学生的差异--1班的同学反应较快,适用的课件以思考性较强的见长;4班的学生因为在铁小已经习惯了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适用的课件以板书多为主要特点。

3、要求学生写的作文,我都要求自己写一篇。

师生同写一个作文,既可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又可在师生的交流和学习中,拉近相互间的距离,真是“一举两得”。如:诚信话题作文,我写的就是从《皇帝的新装》和迪斯尼的动画片《花木兰》分别看诚信,让学生从一个最容易忽略的角度接受教育,这比老师成百上千次的说教有用得多。同时,“写作也是一个语文老师的基本功。试想,一个语文老师懒于动笔,写出来的文章渐至内容贫乏,思维混乱,语言无味,文字潦草,又有何资格去评价学生的文章,更遑论指导了。”

以上是我在泰山听课的情况汇报,以及实施新课标一年来我的一些体会,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