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调控节奏 体现人文--新课程与语文课堂教学(网友来稿)
朱国云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特点,在语文课堂上已被演绎得淋漓尽致,有的甚至成为“史家之绝唱”,而要在语文教学中张扬“人文精神”,打造“人文”精品,尚需语文界同仁寻求更多的新渠道。
人文精神,应该是一种全面的关怀,尤其应该对人的价值取向、潜能开发、灵魂塑造、身心愉悦等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进行关怀与探索,而教师就应该不失时机地体现这种关怀,我以为,课堂节奏的调控,不失为时机之一。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均蕴涵着应有的节奏,其节奏明快优美的程度,与人文内涵的体现密切相关。
教学中调控好适当的节奏,努力营造张弛得法、快慢协同、高低起伏、疏密和谐、错落有致的课堂氛围,即在课堂节奏上体现人文的关怀,就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师生教与学的共振效应,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反之,教和学频率相冲,教者孤掌难鸣,学者无所适从,学生或因紧张而疲劳,或因松弛而分散注意力,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这是人文关怀缺失的体现。因此,在弘扬人文精神的今天,教师作为课堂施教的主体,示教的客体;学生作为求教的主体,受教的客体,彼此在这“双主双客”的关系中,互相配合,进行有效的课堂节奏调控,达到协同共振的境地,对低负高效高质地学好语文,张扬失落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有着积极的意义。
师生要做到课堂节奏的协调,教的频率就应该与学的频率一致,教的节奏必须与学的节奏合拍,如何达到协调,必须运用调控机制。
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信息输出频率与速度及其规律性有着较强的可控性。教学过程中在获得学生合拍与否的新信息后,教师不断调整校正教学行为,调整再输出信息的频率与速度,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这就是节奏的调控。怎样实现这一目标,这必须从教与学的主客双方--师生入手,协同调控。
首先,根据施教的主体(即示教的客体)--教师来调控。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理想的课堂教学的是一种艺术创造,也是一种艺术享受,而课堂教学节奏所体现的张弛得当,波澜起伏,更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创造和享受。它应该是每个施教者课堂教学中高层次的艺术追求。欲实现这一追求,施教者应采用恰当的各种教学方法施教,诸如:讲读法、讲练法、导学法、讨论法、质疑法等等。讲练法、讨论法等可使教学节奏缓慢舒松一些;讲读法、质疑法等,则可使教学节奏快速急促一些。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信息,并及时合理地调控频率与速度。著名教育专家魏书生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提出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的六步教学法,使课堂教学节奏高低起伏,张弛有度,形式不拘一格,错落有致,学生活泼轻松,精神振奋。仔细研究魏老师的教学艺术,发现其六步法的频率与速度都不是恒定的,而是富于变化的,这一变化都取决于魏老师不断调控节奏。由于方法得当,语文教学的整个进程始终处于低负高效高质的状态。
教学方法是调控节奏的重要手段,而教学内容是调控课堂节奏的重要依据。
一般来说,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缓慢地讲,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理解、接收,但应注意做到缓而不松,疏而不散。教材中浅易的内容,教师可以略讲,节奏宜快,让学生不觉得拖沓,不感到厌烦,但也不能使其吃不了而“胀腹”;对长课文应精讲短教,而对短课文应适当补充有关内容,速度放慢,讲深讲透,做到短文长教。如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虽然不长,但要理解词中作者的感情,必须了解该词创作的时代背景,也只有对评古部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历史有所了解,方能体会全词的主旨。而这些均需作准确客观的介绍,放慢节奏显得很有必要,真正体现短文长教的原则。这样根据教学内容来控制教学节奏,既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又利于保持生气蓬勃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应根据求教的主体(即受教的客体)--学生来调控。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求教的主体,同时也是受教的客体,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学生主客体角色不断在转换,教学节奏是影响转换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课堂教学节奏的快慢,应根据学生处于求教或受教不同主客体状态而定。如低年级学生常常偏于受教的客体状态,不宜长时间处于快节奏状态中学习,而应缓急多变,张弛交替;而高年级的学生知识储备多、智力发展好、思维活跃、求教心切、主体性强,则应以快节奏为宜,不必频繁变化节奏。
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更应重视学生的课堂反应。一般而言,较快的课堂节奏,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其处于思维活跃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但如果学生因过度紧张而显得疲备时,教师就应舒缓一下节奏,采取适当的方法调节课堂节奏;反之,如学生因熟悉教学内容或因教学内容简单,表现出松懈情绪时,教者就应加快节奏,使学生进入紧张状态,绷紧思维之弦,动脑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吸收所教内容的目的。如因教学内容有难度而“吃”不了,表现出忧心仲仲、愁眉苦脸时,教师就要重新放慢教学节奏,详细讲解,直至“愁云”消散。
教师是“训”的主体,学生是“练”的主体,只有师生协同,才是完整的“训练”;而教师作为“训”的主体,其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建立在学生“练”这一主体主动发挥作用的基础上的,课堂教学节奏往往是主导强于主动,“训”快于“练”。为此,我们要充分认识“训”与“练”的协同关系。当学生表现出对“训”已处于饱和状态时,就应通过“练”来放慢节奏,调节紧张的气氛,巩固已学内容;如发现因“练”的节奏过慢而效率低下时,教师应及时以“训”促“练”,这样就会使课堂节奏得到有效调控。
当然,课堂教学节奏的调控,并不局限于以上两方面,还有诸如学科课程的设置、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环境课程的作用等多方面因素,但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调控好课堂节奏,就一定能奏出语文课堂教学的妙音,使学生在低负高效地接受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培养他们的人文意识。
总之,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工程,要真正扬起语文教学的“人文”风帆,必须转变观念,开阔视野,多角度、多渠道地引导学生关注“人文”、走近“人文”,使“工具性”和“人文性”比翼双飞,去迎接语文教学的真正春天!
江苏省南通市虹桥二中 朱国云
Post:226005
E-mail:zhuguoyun@163.com
Tel:0513-3553083
〔附:朱国云,男,1986年7月毕业于南通师院中文系,后就读南京师大心理学研究生班,撰写的论文有近20篇获奖或发表,主编或参编了《中考佳作》、《学生获奖征文集锦》、《语文快速解题》丛书,出版了个人专著《花季集》。〕
作者邮箱: zhuguoyun@163.com
【调控节奏 体现人文--新课程与语文课堂教学(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浅谈语文新课程与师生发展(网友来稿)06-13
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设计(网友来稿)10-26
课堂教学与创新教育(网友来稿)08-02
语文的生命之创造语文(网友来稿)06-19
语文学习歌(网友来稿)09-19
语文晨读材料三(网友来稿)08-27
谈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美(网友来稿)07-09
鞠躬(网友来稿)09-18
红薯(网友来稿)10-18
说明文的优化课堂教学(网友来稿)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