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祖璋《一树独先天下春---漫话梅花》

时间:2024-10-17 07:26:5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贾祖璋《一树独先天下春---漫话梅花》

贾祖璋

贾祖璋《一树独先天下春---漫话梅花》

王象晋《群芳谱》曾以“荔枝无好花,牡丹无美实”为遗憾,的确这是植物界的一个普遍现象。除了每种植物的花和果实都有特定的形态构造以外,一株植物,营养物质有限。用来滋养美丽巨大的花朵,就难以再结出鲜美肥硕的果实;反之,丰子果实,就只能啬于花朵。不过,普遍之中,也会有特殊,如梅杏桃李等便是既有好花,又有美实,两者兼具。而且都是我国原产的名花和名果,尤其值得重视。这里单说冰清玉洁,香幽粉艳,“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的梅花。现在四川大渡河上游丹巴县的山谷地带,雅砻江下游会理县的山间台地,川鄂边界的山岳地带,以及广西兴安山区的沟谷间,都有野生梅树。《诗经秦风》“终南何有?有条有梅。”陶宏景《名医别录》:梅“生汉中川谷”。可见,古代梅也生长于秦岭南北。

《诗经》还记载栽培的梅,如:

摽(biao,落下)...顷筐塈之。(《召南》)

山有佳卉,侯栗侯梅。(《小雅》)

墓门有梅,有枭萃止。(《陈风》)

鳲鸠在桑,其子在梅。以《曹风》)可见从陕西到山东,黄河流域,都栽培梅树。

《夏小正》:“正月梅杏柂桃则华。”“五月煮梅。”’《夏小正》可能是春秋时期把国的文献,为孔子所称道。它保存了夏代的一些风俗习惯。“则华(花)”记载梅的物候,“煮梅”指出梅的用途。这样,梅的栽培和食用的历史,或许可以追溯到周代以前。

《左传》:“和如羹焉,水火醯(xi,希)醢(hai,海)盐梅,以烹鱼肉。”“醯醢”是醋和酱,把梅与醋酱盐并列,可见当时梅是作调味品用的。

尽人皆知的曹操望梅止渴的故事,是关于梅子生食的较早记载。《齐民要术》引《诗义疏》 : “梅,杏类也,树及叶皆杏而黑耳。实赤于杏而酢,亦可生啖也。煮而曝干为酥,置羹臛(huo,肉羹)齑(ji,细末)中,又可含以香口;亦蜜藏而食。”除了作调味品外,生食和制作蜜饯,与现代相同。又制成乌梅和白梅用作下气、除热、安心药,也早有记载。

三十年代,我写过一篇关于梅的文章,收入《生物素描》。说到我国古代只重视梅子的实用价值,后来才注意到它的花朵,最后便推崇它高洁耐寒的性格。自认是一种创见。不久前,读到杨万里《和梅诗序》,才知道他早已这样说了,深愧坐井观天,见闻不广。他说,梅最初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诗经》等典籍,都只说梅实,不提梅花。《离骚》列举各种香草瑞木,也遗漏了梅花。到六朝,梅才以花著名;经过唐宋,梅便居于桃李兰蕙的首位。以下就他的意见补充阐发一下。

《说苑》记载越国使者赠送梁王一枝梅花,大概当时中原一带梅花还是稀有之物,所以会千里迢迢,带去作为礼品。晋代陆凯从南方折一枝梅花,托人带到长安,送给至友范晔,并附诗一首:

折梅达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这是较早的重视梅花的两个故事。

梁何逊在扬州,官舍有梅一株,他常在树下欣赏吟咏。后来在洛阳,又想起梅花,便再去杨州,正逢梅花盛开,竟终日看花不止。何逊是一位喜爱梅花的诗人,所以杜甫诗云;“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但是,从晋代到六朝,诗人歌咏梅花,大部分还只是慨叹梅花的易于飘落。

东风吹梅畏落尽,贱妾为此敛蛾眉。(梁简文帝萧纲《梅花赋》)

可惜阶下梅,飘荡逐风烟。(鲍泉《咏梅花》)

叮怜芬芳临玉台,朝攀晚折还复开。长安少年多轻薄,两两常唱《梅花落》。(江总《梅花落》)

对户一株梅,新花落故栽…倡家怨思妾,楼上独徘徊。(徐陵《梅花》)

梅花飘荡,任人朝攀晚折,与轻薄少年为伍。只能引起贱妾倡家的愁思而已。

唐代是从轻视梅花到重视梅花的过渡时期。

馨香虽尚尔,飘荡谁复知?(张九龄《庭梅咏》)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消落,何用慰远客?(柳宗元《早梅》)

自爱新梅好,行寻一径斜。(张籍《梅溪》)

涧梅寒正发,莫信笛中吹。秦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许浑《看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技开。(释齐己《早梅》)

从飘荡消落转变为不“信笛中吹”,进而推崇它素艳清香,突出耐寒的习性,对梅花的看法逐步向宋代人的思想靠近。

与陶渊明爱菊一样,宋代出了一位隐居孤山种梅养鹤,号称“梅妻鹤子”的林逋,物以人贵,孤山梅花,就为人所称道。林通的梅花诗,又多名句传诵于世: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山园小梅》)

小园烟最正凄迷,阵阵寒香压麝脐。池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梅花》)

宋代其他诗人,对梅花也极为推崇,如:

冷香疑到骨,琼艳几堪餐……赠春无限意,和雪不知寒(王珪)

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黄昏。(苏轼)

到了南宋,诗人范成大著《范村梅谱》,称梅花为“天下尤物”,说经营园林,首先要种梅树,愈多愈好,其他花木,无关轻重,把梅提高到一个特殊的地位。

同时,梅花就成为文学的重要题材,各种诗文除了散见于各家的诗文集以外,更有人把咏梅诗选成总集,如前述杨万里《和梅诗序》说,那位和梅诗作者陈晞颜搜集到的原作有八百篇之多。而且早在北宋已有总集《梅苑》,后来又有《梅花鼓吹》等多种。另有几种《梅花百咏》则是个人咏梅诗的专集。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名臣于谦,也有一本《梅花百咏》,他是借高洁清远的梅花精神来抒发自己忠贞刚毅的性格吧。史可法殉国后,扬州梅花岭上给他筑了一座衣冠家,增添后人凭吊景仰的情怀。

梅花在国画的花鸟画中占有重要位置。宋代著名画家赵昌的《四喜图》就画有雪后梅花。明代起流行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图,便以梅为首。各种画谱都讲到画梅。另有画梅专著。如《梅花喜神谱》,南宋宋佰仁撰,共二卷,上卷分蓓蕾、小蕊、大蕊、欲开、大开五类;下卷分烂漫、欲谢、就实三类。图一百幅,每图都附五言绝句一首。明代有刘雪湖《梅谱》汪懋孝《梅史》,也都是画谱。

成片梅林,缤纷开万树,如苏州邓尉,无锡梅园,杭州西溪,武昌梅岭,都是赏梅胜地。花雪相映,冰清玉洁,幽香淡淡,弥漫空际,因而被称为香雪海。它是报春之花,迎雪斗风,显出顽强的生命力。林逋之后,人常以梅花喻高人逸士,如“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之类,自不再适用于现代。

古人还特别重视古梅,《范村梅谱》说:古梅会稽最多,四明、吴兴偶然也有。“其枝樛(jiu,向下弯曲)曲万状,苍藓鳞皴,封满花身。又有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绿丝飘飘可玩”。苔须就是地衣类的松罗。陆游《古梅》诗说:

梅花吐幽香,百卉皆可屏;一朝见古梅,梅亦坠凡境。

梅花散发淡淡的芳香,别种花木全都可以不要;如果能有古梅,那末作为尤物的一般梅树也不足道了。陆游比范成大更加推崇古梅。

范成大记载了成都的卧梅,号梅龙,相传是唐代种植的。还有清江酒家一株遮阴几间屋子的大梅树。现在浙江台州国清寺有一株隋梅,干已半枯,依然枝繁叶茂,花覆半庭,当时范成大大概没有知道。

范成大还移植古海,观察藓苔生长情况。他说:“从会稽移植十本,一年后,花虽盛发,苔皆剥落殆尽。其自湖之武康所得者,即不变移。”他认为会稽距范村远,湖州距离近,原产地土质不同,所以藓苔一落一不落。他的措施和结论是否完全正确,无法论述,但存心对照比较,暗合科学实验精神,是可贵的。

《范村梅谱后序》说:“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奇者为贵。”把古梅的神韵,作为欣赏梅的准绳。又说“近世始画墨海,江西有扬补之(充咎)者尤有名。……观杨氏画,大略皆气条耳。虽笔法奇峭,去梅实远。”这又要求画梅必须表现古梅的神韵。

范氏贬低的“气条”是什么呢?他说,新嫁接的幼树,往往抽生直上的嫩技,长达三四尺,“吴下谓之气条,无所谓韵与格矣。”还有一种“短横枝,状如棘针”,花朵密缀,“亦非高品。”这气条便是园艺学上所说的“徒长板”,短横枝则是结果枝中的“短果枝”,状如棘针的是短果枝中的“针技。”范成大憎嫌它们不韵无格,但留下“气条”这类名称,却是有价值的科学记载,同时也显得范成大对梅花的观察和记载,相当细致正确。

盆栽的梅花特称梅桩,也多重视模仿古梅枯干樛枝,古拙怪奇之状。或弯曲主干,蟠绕枝条,精心修剪,使成种种形状。与范成大同时的张磁,著有《梅品》一书,已经讲到“蟠给作屏”,可见梅桩起源很早。但张磁认为这是梅花的屈辱,与百余年前龚自珍的见解相同。龚自珍把梅桩叫做病梅,特意撰《病梅馆记》一文,虽然他是借物喻人,用以揭露封建旧习束缚人才的弊害的。他说“梅以曲为美”,“以欹(ji,斜)为美”,“以疏为美”,仅仅是文人画上的一种癖好。“砍直、删密、锄正”,阻曷生机,于是江浙的梅都病了。他购买三百盆,毁掉花盆,解去棕缚,种在地上,希望五年以后,全都成为生态自然的梅树。

当然撇开讽喻的用意,从园艺的角度来看,梅桩也是一种艺术,现在也还是需要的。

植物经过人工栽培,大都能发生变异,分化成不同的品种。梅栽培历史久远,《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时梅已有七种:

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亦有制为美名,以标奇丽。

梅七:朱梅、紫诺梅、紫蔕梅、同心梅、丽枝梅、燕梅、猴梅。

仅有名称,未加说明,所以难以知道这些梅树的性状。如“紫华梅”,显然就是紫花梅,梅花原本白色,二千年前已经有紫色的了。“同心梅”是一朵花里有两个花心,就是心皮不只一个的。

《齐民要术》引录时,“燕梅”作“燕脂梅”,是指果实的色彩。“猴梅”作“侯梅”,大概是以出产的人家命名的。

从魏晋六朝到唐代,似乎没有什么关于梅的品种的记载,北宋梅尧臣有《读吴正仲重台梅花诗》,“重台梅”就是的台阁梅。石曼卿、苏轼有《红梅》诗。宋徽宗赵佶《御制艮岳记》“植梅以万数,绿萼承趺,芬芳馥郁……号绿萼华堂。”堂以“绿萼华”名,一就因为万数梅树都是绿萼梅。李格非《洛阳名园记》“大隐庄梅……盖早梅,香甚烈而大。”这是北宋时代四个梅花品种的记载。

范成大的《范村梅谱》是关于梅花最早也是唯一的话录。范成大搜集当时苏州地区所有的各种梅树,陆续栽种在家园里,每得一种。记录一种,会成一帙,再加前后序文,便成这本《梅谱》。过去都说这书记所居范村之梅,凡十二种。”实际上第五种“古梅’”,并不是梅的一个品种。第十二种“蜡梅”,他自己就说“本非梅类”。所以记载的梅一共是十种,江梅、早梅、官城梅、消梅、重叶梅、绿萼梅、百叶湘梅、红梅、鸳鸯梅和杏梅。其中从重叶梅至鸳鸯梅五种是花梅其他五种则是果梅。

清初《广群芳谱》一书,,在《花谱》部分转录《群芳谱》所记梅花十三种,并增加《范村梅谱》四种,《花镜》五种,共计二十二种。《果谱》部分转录《群芳谱》十二种,增加《范村梅谱》一种,《具区志》二种,共计十五种。两者共计三十七种,但有十种重纪、实际只有二十七种。大部分没有注明出处,从名称看是杂采《〈尔雅》、《西京杂记》、《范村梅谱》、《花镜》等书的。

对于梅的品种,首次作植物学分类记载的,是已故的林学家陈嵘,他著有《中国树木分类学》,作为《中华农会丛书》之一,于1937年在南京刊行,现将其中所记梅和它的变种的名称及性状摘录于后:

梅(诗经)[别称春梅(南通);柟(尔雅);橑(加草头)(礼记,广志)

学名 Prunus mume Sieb.& Zucc

变种。

(1)绿萼梅(花镜)P.mume var. viridicalyx Mak.

璋按。出处应为范村梅谱

(2)品字梅(花镜)P.mume var. pleiocarpa Maxim.

心皮在一花中有三至七枚,一花内能结数果实。

(3)早梅(群芳谱)P.mume var. microcarpa Mak.

花小,单瓣。果实小,圆形。

璋按:出处应为洛阳名园记。

(4)*细梅P.mume var.cryptopetala Mak.

萼绿色而微带紫色,花瓣五片,甚小。

璋按:*号表示这个汉名是陈氏目拟的,下同

(5)杏梅(花镜)P.mume var.bungo Mak.

枝强大,小枝暗紫色,叶大,花亦大。半重瓣。

璋按:出处应为范村梅谱。

(6)*毛梅P.mume var. goethartiana Koehne

叶、花梗、萼、子房与花往下半部均有毛。

(7)*白梅P.mume var.alba Rehd.

花白色,单瓣。

(8)红梅(花镜)P.mume var.alphandil Rehd.

花粉红色,重瓣。

璋按:出处应为石曼卿诗。

(9)冰梅(花镜)P.mume var. albo-plena Bailey

白色,重瓣。

(10)照水梅(花镜)P.mume var. pendula Nichols

枝下垂,花开时朵朵下向而香浓。

(11)*光梅 P.mume var. tonsa Rend.

叶近於平滑无毛,花白色。

(12)*香梅 P.mume var.laciniata Maxim.

叶楔形或披针形。花有香气,淡红色重瓣,亦有单瓣者。

依据目前的调查和研究,全国梅树品种已在二百种以上。随着果树园艺和花卉园艺的日益发展,花实齐美的梅树将对我们有用。我们将对它更加重视和珍爱。

--------------------------------------------------------------------------------

原载〈中华文化纵横谈〉第一辑,华中理工大学(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86年10月武汉第一版,版权为作者所有

【贾祖璋《一树独先天下春---漫话梅花》】相关文章:

《春到梅花山》教学反思03-20

《春到梅花山》的优秀教案03-03

春到梅花山教案范例15篇07-05

综合实践活动:漫话探险12-16

邓稼先优秀教案:邓稼先 试讲教案04-14

高二语文说课稿范文:漫话清高03-04

邓稼先教案优秀01-03

先学后教心得12-02

《邓稼先》教案最新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