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宝宝的6大误区

时间:2024-10-21 15:52:5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宝宝的6大误区

  教育宝宝,有很多你“想当然”的做法事实上是错误的,并且错得很离谱,正是这些想当然的行为扼杀了孩子最深的纯真。以下6个场景,就折射出了6大教育“硬伤”。

教育宝宝的6大误区

  教育宝宝的6大误区1

  家长的权威不是靠“吓”的

  妈妈下班了,打开家门,就看到:多多正边吃晚饭边看电视,手里还把玩着不少的玩具。奶奶则端着饭碗跟在多多身后。

  放下背包,妈妈说开了:“多多呀,刚才妈妈在楼下看到警察叔叔了。他告诉妈妈,正在找不认真吃饭的小宝宝,要把不乖的宝宝抓到警察局里去。你怕不怕警察叔叔?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警察局关起来!”

  晚饭后,妈妈看到多多玩得太兴奋了,在小区里跑来跑去的,出了不少汗。妈妈又说道:“多多,医生阿姨要来抓你了!快过来,穿衣服。不然,让你到医院,打针!”

  点评:生活中,有的家长会借用“警察”、“医生”、“小偷”等这些特殊职业人物的权威,“威胁”孩子吃饭、睡觉。也许一时有效,可长久之后,孩子不仅会对这些职业产生恐惧,而且会产生不安全感。

  孩子不听话时,家长总是忍不住摆出大人的权威,强制、命令、恐吓,这些都不是良好的沟通方式。家长何不编个可爱些的小故事呢,或顺着孩子的性情喜好,去摸索一些更睿智的方法。多些耐心和童趣跟孩子交流,孩子会更容易接受。

  不要替孩子“长脸”

  乐乐和妈妈一起堆沙子。一会儿提水,一会儿堆土,亲子氛围其乐融融。这时,有小同伴过来了,想借一把铲子。还没等乐乐作出反应,妈妈就说开了:“乐乐,借给哥哥,好吗?乐乐乖,好东西要大家分享。妈妈告诉过你,要大方的……”长篇大论后,妈妈把铲子给了同伴。可乐乐呢?转身走开了。

  点评:孩子大一些,带出去玩,家长当然希望孩子给自己“长脸”。但乐乐妈的行为,实质上干扰了孩子之间的独立交往,让乐乐失去了一个跟同伴交往的锻炼机会。

  聪明的家长永远是站在孩子身后。碰到类似问题,家长不妨等一等,先观察下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很乐于把铲子借给对方,马上拥抱孩子,告诉孩子:“你很棒!”如果孩子不肯借,你再适时加入,引导他与同伴正确交往。

  别用世俗偏见评价孩子

  海洋球池里,一群孩子在玩耍。一个哥哥快速、熟练地从一旁的滑梯上滑下,“嘭”的一声,躺在球池里了。这时,周围聊天的妈妈们循声而来,一边嘟囔着,一边把自己的宝宝从球池里抱出。霎时间,球池里只剩下两三个大孩子。

  点评:看着大孩子“粗鲁”地“闯”进了海洋球池,周围聊天的妈妈们赶紧采取“保护”措施,把宝宝抱了出来。家长用自己的预想,保护了孩子的身体,却破坏了孩子们宝贵的学习环境。

  家长心里关切着孩子,但表面上要不动声色地走到球池边。你可以引导宝宝为这个大哥哥鼓掌,而大孩子看到家长在也不会太为所欲为。何况孩子之间的交往,多数没有恶意,家长完全可以“暗中保护”,又不破坏现场的愉快气氛。

  别替孩子看世界

  全家出门去公园游玩,热热闹闹的。妈妈看到花了,笑着说:“宝宝,这是菊花。看她的花是黄色的哦!”远远的,风车在转,爸爸说:“宝宝,你看,那是风车哦。”这时,爷爷一抬头,发现鸽子了,连忙大叫一声:“宝贝,天上有鸽子在飞。”……

  还没等孩子自己发现,家长就急不可待地把看到的东西指出来。表面上看,这是向宝宝传授知识,实际上却局限了孩子整体观察的能力,也剥夺了他们自我探索的乐趣。

  家长不妨等孩子对某个事物特别关注时,你再开口说话。而且要注意,不要直接告诉孩子这是什么,而是多用问句的方式,引导孩子一起来观察。比如,当宝宝在看花的时候,你可以这样问:你在看这个吗?上面有什么?花是什么颜色的呢?……

  别因孩子可爱就乱了套

  妞妞刚起床一会,乐滋滋地在房间看《天线宝宝》!“妞妞乖,把尿包扔到垃圾桶去!”妈妈在外面喊。这时,爷爷进房间了,妞妞马上笑嘻嘻地说:“爷爷扔,爷爷扔!”

  爷爷慈爱地摸了下妞妞的头,提了尿包走出来,有些得意地跟妈妈说:“咱家妞妞越来越聪明了,自己不扔叫我扔,这小家伙,呵呵。”

  妞妞一周了,爷爷闲下来,最喜欢逗妞妞玩。“妞,打爷爷,打爷爷!”爷爷笑眯眯地抓起宝宝的小手,轻轻拍打着自己的脸庞,妞妞一边拍,一边“咯咯”地笑了起来。

  点评:当孩子们动用“小聪明”、“小伎俩”来对付大人时,很多家长明知道不对,却又忍不住对孩子的机灵津津乐道。家长表情、语气、行动的不一致性,常常让孩子无法正确分辨,导致了错误的模仿。

  孩子最初的.社会秩序感和规则,往往来自于耳濡目染的家庭环境。妞妞确实很聪明,懂得把事情“转嫁”给爷爷做,但这并不值得赞赏,而是要语气平静地告诉她,自己的事情还得自己做。面对孩子的“聪明”,家长要多些理性,并且全家一致。

  孩子没你想的那么脆弱

  一群孩子在一起玩耍,妈妈看到宝宝正在和一个年龄较大、性格活泼的大哥哥在一起玩。这时,大哥哥轻推了宝宝一把。只是因为宝宝站错位置了,纯无恶意,宝宝很自然地走开了些。可这时,妈妈却飞箭似奔跑过去,喊了声:“小心点,宝宝!我们去那边玩。”

  6个小小的生活场景里,都暗藏着不同的教育智慧。资深教师翁娟的诚恳建议,能让有不同“涂鸦行为”的家长有所领悟,并努力改进自己,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用心的“雕刻者”。

  宝宝被大哥哥推了一把,不少家长心里会不舒服,认为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了。其实,孩子们的交往是单纯的,他们表达情绪很直接。也许前一分钟,他们还在推来推去,后一分钟,就拥抱欢呼。

  家长带着成人的眼光出手“保护”,让孩子失去了很多“受挫”的机会。

  家长不可能永远地守护在孩子身边,让他自己先试着解决,其实孩子很坚强。

  教育宝宝的6大误区2

  给孩子选书,书的纸张颜色、光泽度、色彩、画面都非常重要,因为这些要素会影响孩子的视力。

  纸张不能太白

  用白色纸张印制的书刊外观很漂亮,印刷非常精致,但读起来眼睛却很容易疲劳。

  不管是看书还是看电视,对比度太强都对视力有不良影响。纸张过白,一是会增加颜色的对比度,二是反射光线过强,会过度刺激视觉神经,容易引起视觉疲劳。看电视为什么要开灯,就是要减小对比度。如果图书纸张看上去十分刺眼,或者看了不到10分钟眼睛就感觉累了,那纸张颜色肯定是不合适的。

  反光不能太强

  好的童书,色彩要柔和,接近自然色,反光不能太强烈。

  反光越厉害,眼睛受到的刺激越强,眼睫状肌处于过度收缩的状态,眼睛特别容易疲劳,时间长了就会形成功能调节性近视。

  色彩不能太艳

  孩子的视觉需要刺激,但如果认为鲜艳的颜色就是对视觉的刺激,那就大错特错了。孩子看惯了色彩太重太鲜艳的颜色,以后对自然颜色的分辨力就会减弱。就好比我们给孩子吃多了太咸的食物,以后他对食物的味道就不那么敏感了。所以,刚生下来的孩子不用给他看彩色的书,可以先给他看一些黑白颜色的书。

  现在市场上图书的纸张颜色变化特别多。一些艳丽的颜色,比如红色、绿色等能提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但长时间阅读眼睛会感到疲劳。所以,图书纸张的颜色还是以柔和的色调为好,比如淡黄色、淡粉色等,这些颜色阅读时不会使眼睛很快疲劳。

  画面不要太细

  成人愿意看精细的画面,而童书画面却不能太细太复杂,字也不能太小,否则孩子看起来很吃力,他会不自觉地睁大眼睛,凑近图书,时间长了会影响其视力。

  从医学的角度讲,孩子出生后,视力发育还没有成熟,视力要一直发育到5岁才完成。5岁时,孩子的正常视力才能达到0.8~1.0。在这期间,一定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视力。因为孩子的眼睛没有发育成熟,不能看太精细的东西,所以,字大一些、画面简单一些为好。

  还要注意看和闻

  看:看书的装帧。平装书的纸不能太硬、太薄,否则容易割破孩子的手。精装书的书角要选择包角的或者圆角的,否则坚硬锐利的角容易戳伤孩子。

  闻:闻书的味道。有的图书出版者为了追求图书的外观和手感,使书看起来更漂亮,摸起来更有质感、更真实(比如书里讲到贝壳,就做成摸起来真像贝壳的质感),制作时添加了一些化学物品,如果所用的材质不环保,就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一般来说,有害的物质闻起来会有刺鼻的味道,购买时可以先闻一闻,如果味道很不好闻,就不要买了。

  帮宝宝打败“害怕”的故事

  刚要关灯,孩子就哭闹起来,因为他怕黑;要去幼儿园了,孩子却不愿意放开你的手, 因为他害怕离开妈妈……怎么安慰孩子的“害怕”?

  让我们看看,图画书教我们的好点子吧——

  有时候,我们会害怕一件东西,仅仅是因为不了解它。如果用猫儿一样锐利的眼睛,来看看这样的《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你猜,那些黑乎乎的房子和箱子还会不会吓住你呢?

  有时候,我们害怕的东西其实很搞笑。就像美穗,她一会儿头疼一会儿肚子疼,其实都因为她害怕见到《同桌的阿达》,这个倒霉的“大怪兽”为什么老跟着她,不肯放过她呢?等到美穗终于发现,阿达原来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关心她的时候,嘿,“怪兽”就不见了。

  还有的时候,我们的宝宝其实并不是很害怕,可小人儿总需要一点儿借口,赖在爸妈的怀抱里呀。这时的“我好害怕”,其实就是一个可爱的亲子游戏。要是你家里也有一只会撒娇的小老鼠,一到晚上就说自己听见了可怕的声音,你说,这算是《小老鼠的漫长一夜》,还是爸爸妈妈的漫长一夜?

  《维利床下的鬼》

  维利坚持说自己的房间里有个鬼。妈妈为了让他不担惊受怕,只好耐着性子帮他展开了“抓鬼行动”,结果自己却撞上了一个比鬼还可怕的东西——老鼠。这下子,轮到维利来想法安慰妈妈了……

  《魔法森林的夜晚》

  那些魔法森林的神秘夜晚,可以是充满了惊叫的,也可以是充满了惊喜的,全看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它。

  《我要来抓你啦》

  一个来自外星球的大怪物,叫嚣着“我要来抓你啦”,冲向地球……你觉得怪物很可怕吗?那是因为你还不知道自己有多么强大。

  《阿莲娜、老鼠和巨猫》

  恐惧其实是会变的,它就像阿莲娜遇上的那只小猫,越是害怕它,它就会变得越大,怎么才能让巨猫重新变小?阿莲娜会告诉你,最好的办法就是,面对它。

  小心过度:使学步变得更加艰难

  有一次,我和一个将近一岁的小男孩结伴到乡小去。由于他才刚刚学会走,所以当他们走在一条石头路上时,我不禁想要去牵他的手,但是我强迫自己打消了这一念头,改以口头提醒的方式告诉他:“走另外一边!”“小心这儿有块石头哦!”“这边要小心走!”小男孩非常认真地听着我的提醒,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路。他不但没有跌倒,还走的很好。我说一句,他走一步。我轻声地说,他注意地听。对他来说,这放佛是天底下最有意义的工作。

  学会走路,对一个人来说是第二次出生。从依靠他人,到自己拥有行动的能力,这是怎样的一种跨越?所以说,儿童的第一步意味着对自己的征服——当时仿佛受到一种不可阻拦的力量推动,让他变得勇敢和对一切无所畏惧,就像一名真正的士兵一样,任何困难都打不倒他。他义无反顾地朝着自己的胜利冲刺。这时,父母对这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孩子所采取的任何阻拦和防范措施,都是一种障碍!

  很多家长带孩子外出时,即使这个孩子会走路,但他们仍然不放心地把孩子放在手推车里。这些家长认为这个孩子即使会走路,但还没有耐力走远路,这样下去作为家长会不得不放慢脚步。还有的保姆带着孩子去公园散步,她会按照自己的步伐速度推着孩子去,完全忽视了孩子当时的心理。到了公园的草地上,她才会让孩子走一走,而且会十分小心地注意孩子,生怕他摔倒。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爱孩子的表现,这个保姆的.行为仅仅是为了避免意外发生而已。

  许多动物都会本能地去适应比自己幼小的子女的步伐,而不是强迫他们跟上自己。在动物园我们会发现,当一只母象把自己的孩子带到象群里时,这些大象就会放慢自己的步伐以适应这头小象的步调,当小象感到疲劳突然停下来时,其他大象也会停下来,耐心地等小象慢慢走来。

  然而,这个连动物都能做到的事情,很多大人却不明白。只有少数的一些人,他们真正做到了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他们在孩子走路过程中所付出的耐心和抚爱,让人为之感动。

  一天,我看到一位父亲模样的中年男子带着他可爱的、看上去大概有一岁半的儿子在公园散步。走了一段,那个孩子突然用双手抱住了父亲的腿。这位父亲立刻停了下来,什么也没说,就站在那里默默看着孩子缠着他的腿玩耍。孩子玩了一会,觉得没意思了,他们才开始往前走。没过多久,这个顽皮的孩子又跑到路边观察树叶和小动物,而这位慈爱而沉默的父亲就在旁边一边看报纸一边等他。

  在这个散步过程中,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自然而和谐。这对父子的散步方式其实是最佳的,因为在这个缓慢的过程中,孩子是在学习利用两条稚嫩的双腿动作协调地向前行走。他不仅锻炼了腿部肌肉,也随便学会了观察和认识眼前的世界。

  在那不勒斯有一对夫妇,他们最小的孩子一岁半。每到夏天他们就去海边玩耍,但是到海边必须走大约一英里的路,而且陡峭的下坡路非常不适合小孩的手推车,如果把孩子抱在怀里又太累人了,最后,这个可爱的孩子为他的父母解决了难题。他自己慢慢走,还不时地停下来,看看路边的小花,或坐在草地上看一些小昆虫。有一次,他足足用了15分钟的时间站在路边看田野里的一头小牛。更让人惊喜的是,在这段艰难的路程中孩子并没有像大人们担心的那样产生疲倦感。

  我们知道,一岁半到两岁的孩子除了能走路外,还能爬斜坡和梯子。他们的这种行为与我们成人的目的截然不同。成人走路是为了某种明确的目的,他会用自己稳健的步子按照既定的目标方向径直地走去。而孩子恰恰相反,他们行走是为了完善自己的能力,其目的是实现他自身的某种创造性。走的时候,也还没有形成一种节奏。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试图去帮助他,那他也许会放弃自己的步速和他最终的目的地。

  有些父母会为孩子在自己走路的时候所表现出的举止感到担心,就像下面案例中的这个孩子的父母,她是多么提心吊胆啊!

  一位年轻妈妈的孩子刚学会走路,但奇怪的是这个小女孩不论在什么时候,只要一看到梯子就会尖叫。如果有人抱她上下楼梯,她几乎会激动得发疯,甚至眼泪汪汪。大人们实在不明白她为什么会这样,认为这种心理紊乱也许只是暂时的。其实很简单,小孩只是想自己爬上爬下,她不需要大人小心翼翼地抱着她。对于她来说,楼梯要比公园里的平整的草地有趣多了,在草地里她的双脚都被草掩盖着,也找不到搁手的地方,而台阶不一样,她可以随时把手搁在台阶上,或坐在台阶上。

  爬楼梯是3岁之前的孩子的一大爱好,他们乐此不疲地做爬楼梯游戏。去幼儿园你会发现,好像孩子们天生喜欢行走和到处跑动。滑梯上总是挤满了孩子,他们乐此不疲地跑上跑下、爬来爬去。还有的孩子会爬到汽车的窗柜上。

  通过这种做法,他?不仅协调了自己的腿部运动,也大大开发着大脑的智力。尽管这样很危险,但至少他们的行动不会变迟钝,孩子也会变得活泼而且充满活力。要知道,唯有配合孩子的精神发展,才能使他们得到最大的助益。

  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谈

  全世界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最好的教育,莫不希望孩子能够闯出一片天地。我感觉我们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可以付出自己的全部,即使在应试教育的环境里,最大限度地追求分数,那也是迫不得已的,谁希望自己的孩子失去快乐呢?但是,在“全世界”都在“抓”分数的时候,作为家长如果勇敢地将“分数”留给学校去抓,自己“抓住”品质意志的培养,“抓住”素质教育这一块,相信您的孩子一定会出类拔萃的。

  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首先要欣赏孩子的梦想。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梦想,也许很奇特甚至显得很荒谬,比如很小的孩子可能只想有一支马良的神笔,画一个宝贝去幼儿园,自己可以跟着妈妈;上小学以后也许自己就像当聪明的一休;近了中学,可能就像当华罗庚,也许他们梦想着自己会有足够的力量让世界太平,到了大学阶段,孩子可能就已经有很实际的理想目标。我们要懂得欣赏孩子的种种梦想,引导孩子为梦想而奋斗,因为这些梦想的都是缘于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其次,要坚决支持孩子去付出。孩子,特别是上学以后,就是生活在一个集体中,这个集体需要每一个队员付出心血。比如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同学复习功课,家长一般不会反对。但另外一些事情可能就不一样了,比如老师安排孩子打少卫生,一般来说,孩子觉得是一种荣誉,很愿意做老师交给的工作,即使是打少卫生,家长也许不这么认为,当孩子弄得脏兮兮一身回家时,也许说“你傻呀,人家都不做就你做”,好像只有让孩子当干部,管理人家才工作,殊不知,孩子的办事能力,就是从极不起眼的事务开始的。成功地完成一项事务,就是建立信心的第一步。

  第三,要赞扬孩子的努力。现在特别时兴赏识教育,家长对孩子微不足道的成功都会加以称赞的,任何成功都来之不易,都值得赞赏,但是牛牛以为更值得赞赏的是孩子的努力,眼睛不要仅仅盯着成功,即使是“失败”,只要孩子付出辛勤劳动,也要赞赏,才能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如果孩子从小就只允许成功、不能承受失败,很难说能到到真正的成功。——我以为,成功就是一连串的“失败”加上更多一点点的努力。

  最后,要鼓励孩子去冒险。人们都很欣赏和乐意追随那些敢于冒险的人,却很少自己去冒险,其根源在只愿意成功愿意想失败,比如,孩子在班上总不举手发言,是担心自己说的不好或者说的不对,抱着一种只有在能够预知结果的情况下才敢于行动的心态,似乎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恰恰限制孩子的冒险精神。我们的教育培养谨小慎微渠道很多,鼓励大胆创新的机会却很少。为什么我们在国际奥赛中获奖的学生人数不少,而我们的孩子长大以后,却没有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牛牛认为其中很重要一个因素就是,前者重在模仿和练习,你只要把前人做过的,拿来反复做,熟能生巧就够了;而后者需要据有足够知识后的智慧——创新,需要真正自己的东西。只有敢于冒险的人才敢于挑战权威,只有敢于挑战权威,才会有创新。

  现在学校的教育,有大纲要求,有升学指标要求,对于孩子书本(或者说课本)知识抓得很紧的,家长朋友不如多给孩子喘息的机会,把重点放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实际上正是与学校“齐抓共管”,“无心插柳柳成荫”,当您的孩子怀有梦想、乐于付出、勤劳努力并勇于冒险的时候,他学习成绩也一定错不了。

  8招让孩子对你说心里话

  家长都希望孩子对父母无所不谈,在这里专家给你建议:

  (一)慎用批评

  不管是不是孩子的错,如果你想要孩子把发生的事告诉你,攻击和批评可不是办法。此外,不要过早地下结论,要等待他把事情全部说完。听完了他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诱使他们自己发现问题的答案或者解决办法。

  随着孩子的不断成熟,家长应越来越走到幕后,给孩子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

  (二)创造机会

  “孩子,让我们来谈谈!”如果你们的谈话是这样开始的,结果往往是说话的只有你一个人。然而,在你们一起打完篮球,开车回家的路上,或周末一起洗衣服时,往往是孩子滔滔不绝、喋喋不休的时候。

  要想多了解孩子的生活,就要多创造这些对他们没有压力、和你一起活动的机会。当你真的需要问问题的时候,也要少用“为什么”,这个词往往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

  (三)控制反应

  比如,尽管当儿子告诉你他没有被校足球队选中时,你和他一样很失望,也不能让这种情绪表现出来。否则,会造成以后他只报喜不报忧的后果。

  (四)选择时间

  吃完晚饭的7点钟正是孩子想告诉你很多事的时候,你也许有一大堆的碗要刷,但你最好留在餐桌前,耐心地倾听。大人们总计划着下一步,而孩子们只注重现在,要遵守他们的时间表。

  (五)奖励诚实

  当孩子做错了事时,你必须首先对他向你承认错误的诚实表示肯定。孩子们最担心因为他们的错误行为而失去父母的爱,所以你要特别注意鼓励他们养成主动承认错误的好习惯。

  (六)尊重隐私

  即使对于最开放、最友好的父母,孩子还是有他们自己的秘密,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他们开始学着和父母分离,越来越多地依靠朋友。我们应该做的只是让他们知道,如果他们需要,你永远在他们身边。

  (七)替他保密

  想象一下,你最好的朋友把你告诉她的最隐秘的事传给了其他人,你的感受会怎样?孩子们也是一样,这可能是你失去信任最快的途径。

  (八)及时弥补

  不管我们怎样注意,总有犯错误的时候,及时弥补就显得极为重要。要肯放下架子,向孩子承认错误。

  究竟是谁在无理取闹

  我们总会遇到孩子无理取闹的情况,在那时孩子脾气特别大,只要不顺心就会大哭大闹,而且很爱缠人。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平时太宠孩子了,这样下去孩子的脾气会越来越大。他们建议,如果孩子总是无理取闹,父母应该试着拒绝他,哭闹几次他就会慢慢明白哭闹是没有用的。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难道孩子真的是在无理取闹吗?

  一天晚上,一位好心的妈妈要孩子上床睡觉。

  小男孩请求妈妈让他把已经做了一半的事完成后再去睡,但是这位妈妈一点也不肯做出让步。小男孩只得还是乖乖地上床了,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又爬起来想把事情做完。

  小男孩的妈妈发现孩子竟然背着她偷偷溜下床,于是狠狠地骂了小男孩一顿。

  小男孩对妈妈说:“我没骗你啊,我跟你说过我想要把事情做完的。”

  妈妈不想再和孩子说下去,就叫小男孩说对不起。

  可是这个小男孩还想继续和妈妈理论,他并没有欺骗,就像之前他向妈妈坚持说要把事情做完才去睡一样。

  小男孩解释说,因为他没有欺骗任何人,因此他不明白为什么他需要道歉。

  “好吧!”小男孩的妈妈接着说:“我知道了,原来你一点也不爱妈妈!”

  小男孩回答:“妈妈,我真的很爱你,只是我并没有做错事,为什么要道歉呢?”

  通过以上对话,我们可以感觉得到——孩子的谈吐才像大人,而这位妈妈的行为反而更像一个孩子那样无理取闹。事实上,孩子的无理取闹大都是需求被父母忽视的表现,他们想要一件东西,或者想做某件事情但被大人给阻止了。大人不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只是一味地以自以为是的错误观点处罚孩子,这很容易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大人的种种做法,其实正是无理取闹的不理智行为。他们盲目地对待孩子的方式,给孩子的成长设置了许多障碍。

  习惯-----关于孩子的

  叶圣陶老人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的第一责任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学习习惯指的就是: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也就是说到了一定的时候,孩子会自动地去学习。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通常我们说一个人素质不高,往往就是因为这个人有许多坏习惯。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孩子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的一些家长非常看重学习成绩,千方百计地培养孩子的外语、美术、音乐等多方面的能力,而忽视习惯的培养,这恐怕是我们现在一些家长最大的误区。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关键在于了解孩子。任何教育都应以了解教育对象为前提。作为成熟的父母,应当善于与孩子沟通,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当孩子做出一些成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时,父母不是当即质问或训斥,而是平心静气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一下: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经过这样的思考,父母就容易了解孩子,就能慢慢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孩子小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一般的情况下,通过奖励和惩罚(注意:绝不是体罚,“惩罚”孩子是一门艺术!)反复几次,一个好的习惯就可形成了。

  教育宝宝的6大误区3

  现代社会充斥着各种包含不文明用语的歌曲、电视剧、电影。对家长来说如何教育孩子们行为更加有礼貌具有前瞻性。3-6岁的宝宝就是培养礼貌的最佳时间段。

  9种方式 给你一个礼貌好宝宝

  礼貌宝宝很招人喜欢,而礼貌属于后天培养,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故而家长的行为对孩子来说更具有前瞻性,家长想要让孩子懂礼貌,就要以身作则。

  1、家中制定礼貌的规则

  想要孩子能够明白礼貌的重要性,最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制定关于礼貌的内容,将礼貌这个名词具象化,例如给家庭成员递东西的时候,接受者说一声谢谢,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影响。礼貌并不是作秀,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表现。

  2、及时指出孩子不礼貌的行为

  虽然我们极力想要给孩子创造文明的环境,但是现代社会确实也充斥着不良的因素,而孩子跟外界接触的时候极其容易受到影响,因为他们还小还没有形成是非价值观,而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不礼貌的行为,例如翻白眼,嘲笑他人等,都要冷静而坚定的给孩子指出错误,让孩子能够改正过来。

  3、期待孩子的礼貌行为

  家长的鼓励和肯定对于孩子来说其实就是前进的动力,对于孩子礼貌的行为进行肯定,这就是潜意识的告诉孩子,我赞同你的行为,你真棒。而孩子若是能够得到回应,他们就会愿意将这种行为慢慢转化成习惯。

  4、寻找教育的机会

  生活中有着很多的教育机会,而聪明的`家长能够抓住各个教育机会,在不同的环境里谈论礼貌的行为,而这种实景的锻炼其实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5、树立榜样的作用

  礼貌需要效仿,想要孩子能够懂礼貌,首先自己也要做好,如此孩子才能够逐渐的学会礼貌,一个礼貌的孩子背后肯定有着谦逊懂礼的父母。

  6、保持你作为家长的角色

  不允许你的孩子进入成人对话,或者反驳作为一个家长的你做出的决定。如果他质疑你的选择,或想要知道你和另一个成年人谈论什么,坚定地提醒他,这是大人的话题,不涉及他。不要允许你的孩子,指挥你,或参与成人业务,因为它只会鼓励不礼貌行为。

  7、赞扬礼貌的行为

  点出礼貌的行为并表示赞赏。你可以说:“我喜欢你在桌旁等着,直到每个人都吃完饭,”或“你做得不错,等待轮到你讲话。”清晰地表明你欣赏礼貌的行为并谈论尊重是如何使人们感觉良好的。

  8、在必要的时候使用强制措施

  如果你指出无礼的行为,而你的孩子继续表现得粗鲁的话,提供一个消极后果。对于一个年轻的孩子,暂停可能是最适当。取消一种特权,是对付大一点的孩子和青少年的无礼的行为的最有效途径。避免与您的孩子争吵,如果他声称他不是举止无礼,你不要停止对他的教育,直到他承诺永远不会让它再次发生。

  9、寻找合适的机会讨论礼貌

  指出其他人的行为来为你的孩子展现礼貌和不礼貌的例子。比如说 ,“看看那男孩为那些人开门怎么样?这是礼貌的行为。”你也有足够的机会,指出在书中或电视上的无礼行为,以及讨论当某人举止无礼时,其他人的感受。

  总结:孩子不礼貌的行为一定不能够纵容,而是要及时的指出来,如果孩子继续表现的如此,那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下强制的态度,直到他承诺永远不会让它再次发生。

  教育宝宝的6大误区4

  1.听话乖巧是好宝宝?

  大人都喜欢听话的宝宝,尤其喜欢说“不许、不准、不让”等等禁止的警告语,如果宝宝说理由,父母总会粗暴打断:“我说不行就不行!”爸爸妈妈总会用父母的身份来压制宝宝,认为听话的就是好宝宝。爸爸妈妈粗暴的态度会让宝宝觉得委屈,就算做也是压迫下做的。

  所以爸爸妈妈在面对宝宝时,一定要用温柔坚定的态度和语气,让宝宝先服从。不理解就说清缘由,也要让宝宝说出有自己的想法。关键在于让宝宝明白为什么,而不是单纯地听父母的话。

  2.买这买那就是爱他?

  如今科技发达,物品种类丰富,市场上有玲琅满目的玩具、零食、婴儿用品等等,爸爸妈妈加上四个老人就一个宝贝,什么都得用最好的。宝宝有什么要求也是有求必应,可这是爱宝宝的表现吗?这样盲目的付出只会让宝宝也盲目,不知道钱财的来之不易,也不知道感恩和付出,养成攀比的习惯。

  3.宝贝娇气有贵族气?

  女孩子娇气一点家长认为是合理地,尤其是把女儿视为掌上明珠的父母,甚至认为女孩子娇气一些有贵族气质。前几天一则新闻说一个女孩子二十五六岁的年纪还让母亲给穿衣服,这就是娇惯女孩子过甚的.结果,对女孩子的成长并不好。

  4.男宝做家务太女气?

  古语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男宝宝做家务就显得女孩子气吗?如果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每个人都要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从小做家务可以锻炼精细动作,何乐而不为呢?

  5.爱动粗就是爱暴力?

  有些宝宝调皮,尤其喜欢模仿,看见电影电视里打打杀杀后就会跟小朋友哄闹,打架、骂人也时常出现,爸爸妈妈会很头疼,担心宝宝会成为一个暴力的人。其实没有这么严重,爸爸妈妈要善于引导宝宝的是非观,宝宝有攻击行为可能是心情不好却不会表达,也许只是单纯的哄闹不知分寸。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打人是非常错误的行为,自己会很生气,帮他找到更好的方法发泄、玩耍。

  6.女宝天生该学文科?

  女孩子天生丽质,柔柔弱弱,感情丰富细腻,似乎对文字、语言、艺术很有天赋。确实数、理、化好的男性比较多,但女性的佼佼者也很多,在培养宝宝的时候还是要看宝宝的喜好,根据宝宝的兴趣爱好来重点培养。

  7.男宝不该打扮爱美?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可是男人就不能爱美了吗?宝宝从2岁开始似乎有了自主意识,什么都想自己做,衣服也要自己选,这其实是非常好的。宝宝有自己的主见和个性,对自己的服装有要求是正常的,是长大的标志。爸爸妈妈需要做的不是阻止,而是引导教导健康的审美观。

  8.女宝受罚就该较少?

  很多父母舍不得打女孩子,当然打骂责罚自然那是不好的方式,但是该奖惩的还是要赏罚分明。不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错就是错,制定相应的惩戒措施,而不是撒娇哭闹就解决问题。

  9.女宝好零食是好事?

  女孩子好吃零嘴也是一大特点,吃点零食也没什么不可以,只是需要定量,因为零食影响身体健康就不好了。孩子的自制力比较差,零食吃太多会对健康不利。这跟女孩子的胃口无关。

  教育宝宝的6大误区5

  正确培养孩子的爱科学的兴趣

  你要及时为孩子准备一些小玩具,比如小木块和小纸片等。在他经常摆弄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接触新鲜的事物,这样可以增强宝宝的好奇心,培养他对事物的探索和解决能力。

  平常还可以多问一些简单的科学问题,比如“鸡蛋是怎样变成小鸡的?”“天上的星星的是什么?”这个时候如果宝宝答错了,就要耐心的为他解释。

  培养宝宝的特殊爱好

  每个宝宝都是由自己的特殊的一个爱好,很可能你的孩子是对双胞胎,但是他们也是很可能有不一样的特殊爱好的。比如说绘画、音乐、跳舞等。妈妈要及时的发现他的爱好,并且注意为他创造条件。只有在满足了宝宝的特殊爱好的基础上,才可能激发他的其他天赋。

  不要拔苗助长

  宝宝再聪明也是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的`,让刚学会说话的宝宝马上去学习小学的知识肯定是不妥当的。一定不要把孩子的学习时间占得满满的,让宝宝马不停蹄的去学这儿、学哪儿,这样很容易会使宝宝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

  要把握赞扬的分寸

  赞扬宝宝做的好的时候要有分寸,有的妈妈会对宝宝的每一次进步都进行过度的赞扬,甚至说:“宝宝超过了所有人噢。”这样会容易使孩子变得唯我独尊,在将来听不见任何人的意见。

  正确应对宝宝的脾气

  对于一些具有音乐和绘画天赋的宝宝来说,在他们遇到挫折的时候通常会比普通的宝宝更容易发脾气。这个时候你不必太过于关注,要引导宝宝学会去宣泄自己的坏兴趣和引导情绪的控制。

  要用心培养孩子的天赋

  读书能够看阔孩子的眼界,所以多给孩子提供一些简单的看图识字等,可以提高宝宝的睿智。当宝宝到能够听懂大人说话的时候,就要给他讲讲故事、念儿歌,并且教他反复的读。宝宝一旦发现自己会看书时,就会开始对读书产生兴趣,这样可以大大丰富宝宝的思维和认知。

  妈妈还要做好宝宝们的表率,对孩子的好问习惯就行表扬,帮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

  在教育和引导宝宝的过程中。家长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保证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赞扬和态度,那么宝宝会向着他最好的方向慢慢的发展的。

  培养人际关系的方法

  方法1

  建立稳定的情感依附关系:此时,婴儿需要有稳定的情感依附,才能建立其对人的信任与安全感,未来与同侪相处时才容易放心与人互动,不会因不安全感而担心害怕,裹足不前。因此,黄倩仪说,维持照顾者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是妈咪自己带孩子,建议不要经常更换保母,否则易使孩子产生不安全感、占有欲等不良的情形。

  方法2

  对待孩子的态度要温和、一致:长期处于不稳定的情绪氛围下的孩子,容易造成不安定的感觉,父母应以温和的态度对孩子。

  方法3

  用心观察孩子的需求,适时满足:应用心观察孩子的需求,并能实时响应,才能让孩子有信赖感,未来较能敞开心胸与人互动。

  方法4

  耐心与孩子互动:每个孩子都有天生的气质,针对孩子的气质做正向引导,多与孩子互动,增进情感交流,让孩子熟悉与人互动的模式。

  教育宝宝的6大误区6

  要让他懂的什么到都是要付出才会拥有,这时候他的心态也要正确,,面对现实,不要一味的去追求别人的所有,亚养成所有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的。

  在日本的教育中,这样说过,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

  很多的日本的同学在业余的时间里去赚外快,普遍的都是在大学时勤工兼学,不管是家里有钱还是没有钱的他们都会这样,不管是洗碗,端盘子还是照顾养老院的老人,学费都是自己去挣的,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教会了他们,不给别人添麻烦。在经常的外出旅游时,然而他们的东西都是自己背的,从来不不会让父母去给他们背。养成了自己的东西自己拿的习惯。

  有这样的说法,男样志气,女养气质

  在男孩子的当中,最强调的是养志气,培养客服难题,做事诚恳,努力踏实,有有韧性的习惯,,例如可以带他去爬山,游泳,等活动中区锻炼他,对于女孩子的话,要养的就是气质,最主要的就是文化修养,性情的陶冶,可以让让女孩子去学学琴棋书画,在家的话,要多给他关心,让他有安全感和自豪感从在,让女孩子更学会懂的照顾别人,更懂得女性气质。

  父母要懂的去怎么培养宝宝

  很多的家长都会抱怨宝宝不会自理,偶尔很多的原因还是出在父母本身,太娇惯。宝宝到了自己动手吃饭的时候,还是很习惯的去喂他,看到宝宝的玩具掉到了地上,不忍心看他捡了半天捡不起来,最后还是帮他捡起来。

  要给宝宝养成穷样,就首先得让他懂的什么事情是子应该去做的,自己的事自己做,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很多的家长就是做不到,经常的惯养,不一定什么事都可以惯养的。

  现在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的很多的细节上都是不注意,还是家长帮助他们去做,宝宝要是不是全部由父母所给他的,有一部分是需要自己努力才可以得到的。比如到了超市,不要什么都给他买,要学会克制不需要的浪费,从小养成。

  怎样正确的教育孩子

  作为父母,总是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有出息的人,因此在教育上总是不遗余力。但是错误的教育方式往往会适得其反。

  不要采取过激的方式。有的家长认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骂不容易成才”。所以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是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先骂一通、打一顿再说。这样粗暴的对待孩子,不仅没有办法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很有可能会在心里留下阴影,性格容易变得偏激。

  要以身作则。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空洞说教远不及实际行动的'影响力大。不是有这么一则公益广告吗,母亲给外婆洗脚,小儿子看在眼里,便有模有样学着要给母亲洗脚。同样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做家长的如果品行不端,那么教育出来的孩子很难说不是一个失败的复制品。可见大人的言传身教真的很重要。

  大人的意见要统一。有的时候家长之间相互要通气,对于同一件事的看法要争取一致,态度也要统一,切忌你说东我说西,你扮白脸我扮红脸,更不能当着孩子面就相互数落。否则的话孩子往往会莫衷一是,不知道究竟该听谁的。时间一长,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信也会荡然无存,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较困难了。

  不要扼杀孩子的兴趣。学业固然重要,但是兴趣是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源泉。现在的社会需要的不是读书机器,而是全面发展的多面手。所以,如果孩子表现出某方面的爱好,千万不要干涉,而是应该鼓励他,说不定还能成为孩子的一项技能。

  教育宝宝的6大误区7

  一、从老师:自信让孩子更出挑

  “我呢是一个3岁孩子的家长了,也是一个幼儿园了的教师。我自己觉得吧,受人重视过的孩子往往会是那些比较自信满满的小孩子,如果你要是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幼儿园里“出挑”的话,那就得从现在就开始培养他的所有自信心。”一位幼儿园老师是在网上发帖介绍给她们的一些经验,而且还总结出了几条这样的参考做法。

  在有爱心的孩子里会受到人重视的。父母亲人对孩子的爱是孩子的信心依附和支持点。那么你要坚持以有耐心、有爱心的去对待自己的孩子。比如,当你自己的孩子在闹情绪的那时候,你就可以很正式地和他面对面坐下来谈谈了。还要告诉孩子你是愿意为他们分担所有的烦恼,也会把他当成小大人一样来对待。有时候孩子会觉得自己,没有受到父母重视和关爱,在不管问题是否能够顺利的解决,他也会渐渐的对自己以后产生了信心。

  平等方面,要让孩子更有自信。比如,你要经常给孩子添置一些盏台灯类的,还可以先问他一下要“买哪一种灯会好看点?”要是你想给自己孩子买图画书之类的,就也是最好先征求了他的意见再买。我们不要小看孩子们的意见,在他的思维能力中并不是我们所想象得那样子。

  养成多说几遍“我相信你一定能行”。比如,你家孩子已经会用绳子打一个结了,那就要让他再学多着打打蝴蝶结什么的;如果孩子要是会排列书架上的些图书类的,还可以再让他学着整理一下抽屉什么的;如果你家的孩子会折毛巾或者是毛毯了,就要求他再多学去着叠薄被子等等一些。

  自信往往是正视弱点,也有是扬长避短。比如,孩子的唱歌跳舞这方面不行,可是他画画还是可以的;要是孩子画画方面不行,可是他故事讲得很好;孩子在故事讲不好是时候,但是他会很认多的字;孩子不会认识很多字,但是他的动作非常灵敏;孩子动作不灵敏,但他心地很善良……

  二、家长:别做“事多”的妈妈

  针对此话题,也有家长以过来人的身份支了几招。

  调教出来热情、有礼貌的小孩子。现在生活中的孩子们都很聪明了,要是你的宝贝又是很有礼貌,那他一定会很容易会得了到老师的青睐。在每天早上送宝贝去幼儿园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提醒宝贝要给老师打个招呼,那当然放学也一定别忘了和老师们说再见的,要是妈妈会不吃醋的话还可以让小家伙去亲亲老师的哦。

  尽量的去减少老师的工作负担,千万别做“事多”的妈妈。在幼儿园了的生活都是集体生活,小孩子又是很多,不要去求老师对自己的孩子的照顾的面面俱到,也尽量的让孩子要和其他孩子们一样,不能太特殊化了。尽量要使用幼儿园了统一提供的物品来用,比如杯子、餐具是、毛巾一些等,要是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话,就建议不要去自己给孩子准备一些太多东西去幼儿园里,在比较正规的一些幼儿园了卫生状况还是很不错的。

  经常要看到老师并感谢他为自己的宝贝所付出的`一切。在幼儿园老师的工作本身他就是很繁杂跟很辛苦的工作。也要教会让小孩子去体会老师对他的好,学会感激所有对他好的人,这样,在幼儿园里老师不会说不会喜欢他的奥、

  三、最常见的两种错误做法——孩子走上两个极端,要么很怕事,要么很霸道

  1、“保护型”

  一看自己的孩子挨打了,就再也不让孩子出去了,生怕孩子在外面吃亏,“你出去又打不过人家,还是在家呆着吧。”

  会产生的不良后果:由于过分限制了孩子的行动,将会使孩子变得不合群,对外人充满敌意,也会变得胆小怕事,缺乏交际能力。

  2、“攻击型”

  知道孩子挨打后,不管怎么回事,首先反映就是“这还得了,找他们父母去”,或者就干脆告诉孩子,“他打你,你也打他!”有的甚至全家一齐出动,给孩子壮胆。

  会产生的不良后果:会使孩子养成“报复”心理,不管是谁,只要“触犯”了我,都要给予回击,“以牙还牙”,决不手软。

  “理智型”的做法——交给孩子自己处理问题的勇气,宽容也是一种力量

  “理智型”父母的作法是,先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公正客观地帮助孩子进行分析,在这件事上,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好,告诉孩子以后再碰到类似事件应该如何解决。

  四、无礼的孩子,不受欢迎

  很多小朋友不知道自己的话语是伤人的,可能他还觉得是他讲的话很好笑,总喜欢大人们认为很奇怪的方式来吸引对方,或者对方总会以还小不懂事等话语来给孩子台阶下;优卡丹在此提醒:此时,家长必须让孩子意识到他的话语或行动对别人造成影响的,应该及时告知他这样是没礼貌的行为,是不受欢迎的。

  五、引导孩子,打扰别人是不礼貌的行为

  给孩子解释,他自己或和朋友玩得很开心时,如果有人来扰乱打断他们游戏,让大家都不能玩了,会很开心吗?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若父母能耐心引导、提醒他,大家受到干扰都会难过、生气,渐渐的孩子会对他人的感觉比较敏感。

  六、家长不要操之过急

  错误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切忌不要急着为孩子进行大改造,莫想一次解决所有问题。很多时候孩子可能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妥,当家长处处训斥的时候,很容易让孩子受挫,甚至有很多孩子会跟父母唱反调。一个问题循序渐进,慢慢教导孩子,切不可操之过急。

  七、适时给孩子一个赞

  有很多家长只注意到孩子的缺点,却忽视了孩子的优点,当孩子表现得有礼貌进步时,要具体称赞孩子的行为,让孩子了解家长不是只看到他不好一面,适时的给孩子一个赞,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有很多家长会喜欢给孩子贴标签,认定他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当孩子有不当行为出现时也不会加以制止,那会让孩子更加“放肆”,所以建议家长们要立场坚定,策略一致,让自己的孩子早点成为一个优秀的受到大家喜爱的乖宝宝。

  招人喜欢的孩子会是周围人的开心果,相信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招人喜欢,所以快快借鉴上面的方法,行动起来,让孩子变得更招人喜欢吧。

【教育宝宝的6大误区】相关文章:

家庭教育的心理误区04-28

走出早期教育的误区11-25

家庭教育的心理误区(精)06-26

家庭教育十大误区01-14

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误区05-08

创新教育的认识误区刍议(网友来稿)12-16

家庭教育常见的十大误区04-01

高中生家庭教育的十大误区05-05

《幼儿园规则教育的误区与对策》读书笔记03-10

考研教育学切忌走入六大误区范文09-18